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9篇
  免费   1212篇
  国内免费   1870篇
测绘学   790篇
大气科学   894篇
地球物理   982篇
地质学   2972篇
海洋学   878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390篇
自然地理   69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收集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省属和市县地震台网共26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的垂直向连续波形资料,利用长时间序列背景噪声互相关法提取台站对之间的经验格林函数,采用时频分析法提取瑞利面波混合路径频散曲线.通过质量控制和严格筛选后得到了15627条路径上的群速度频散曲线,重新构建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瑞利波5~50s、分辨率为0.75°×0.75°的群速度分布图像.分析研究了6个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和3条不同方向的纵向周期剖面,这些图像揭示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具有横向分块和纵向成层的非均匀性特征.结果表明,短周期(6s、10s)的群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和构造特征密切相关.拥有较厚沉积层的苏北盆地、合肥盆地及河淮盆地等显示为低速,而基岩广泛出露的鲁西隆起、大别—苏鲁造山带、扬子克拉通及华南褶皱系则呈现出大面积的高速异常.随着周期的递增(15s、20s),群速度分布受地表地质构造的影响逐渐弱化.受地壳厚度和莫霍面附近的速度差异影响,大别和苏鲁地区在较长周期(25s、30s)群速度图上表现出相对较低的速度,这可能与这些地方Moho面埋藏较深有关.纵向剖面显示,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不仅在浅地表具有基本相同的地形地貌和构造特征,地壳内也有着极为相似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特征.壳内群速度分布总体上表现为上凸下凹状,形状似一"哑铃".上地壳具有上凸下凹的形态、相比邻区具有较高的群速度值;中地壳低速;下地壳上凸下凹且埋藏较深,反映出具有陆陆碰撞造山的残留山根特征.苏鲁及大别两地自浅地表至上地幔具有相似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不仅为二者被左旋走滑的郯庐带平移错开提供了佐证资料,同时也为郯庐带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地震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基于2004—2017年华北地区高光谱数据,计算CH4、CO、O3总量背景场,发现不同气体在时间尺度上受温度、湿度、高空辐射等影响有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在空间尺度上CH4、CO总量平原高于山区,O3总体呈现随纬度升高而降低的特征;利用RST算法对华北地区5.0级以上地震进行震例总结发现,震前62.5%的地震震中附近出现气体高值异常,异常气体主要为CH4、CO,而O3异常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RST算法对高光谱气体CH4、CO进行异常提取可作为地震预报的辅助依据,服务于震情跟踪判定。  相似文献   
993.
在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临界状态下,发震断层可能在大震面波应力扰动下出现微震活动增强的现象。利用β统计值方法和匹配滤波技术,对2014年11月22日康定M6.3地震震前大震在其主震及前震所在的鲜水河断裂带的动态触发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未检测到由大震面波触发的微震,表明康定地震震前其主震及前震所在区域在大震面波的应力扰动下,未出现明显的微震触发现象;通过微震检测未发现断层积累应力水平较高、即将发生强震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4.
梁栋  张硕  刘菁  邹轩 《世界地震工程》2019,35(3):144-152
通过Universal Mechanism和ANSYS软件相结合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模型,考虑车型、行车速度、车重和桥梁频率等因素,对工程常用的4种标准跨径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梁桥进行了车桥耦合振动模拟。研究表明:冲击系数随车速增加而上升;随车重增加而增大;随桥梁频率的增加而降低。在多种因素中,车速对冲击系数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5.
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Ⅰ.内源磷释放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为期一年的疏浚模拟试验,在试验室培养疏浚与对照柱样研究了底泥疏浚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发现,疏浚表层30cm能够有效的消减沉积物中不f司形态磷含量与孔隙水中PO4^3-P含量.在一年的试验周期内,疏浚和对照柱沉积物-水界面的PO4^3-P通量分别为-143.8至14.4与-237.3至3047.6μg/(m^2·d),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的磷通量总体上低于未疏浚对照的磷通量,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月份,从2006年3-10月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磷释放通量显著低于未疏浚对照柱,疏浚沉积物的磷的释放潜力低于未疏浚对照沉积物.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源磷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底泥疏浚是消减研究区内源磷负荷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6.
文章分析当前海域管理面临的形势,并剖析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改革意见措施,同时对当前海域使用管理法修订、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围填海管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养殖用海管理等主要工作提出管理建议。建议包括: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域综合管理机制,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开展海域资源本底调查,为深化综合管理奠定基础;整合涉海规划,发挥陆海统筹作用;发挥指标调控作用,实施市场化配置;调控产业用海,充分发挥海域资源最大效益;加大整治修复力度,恢复区域生态功能;打破部门间壁垒,形成监管闭环。  相似文献   
997.
我国水库渔业对水质的影响及其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水库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极佳的淡水养殖水体;实施科学合理的渔业可降低水库氮磷营养负荷,是合理利用水面和生物资源的需要.我国水库渔业自1950年代起步,1979年后快速发展,水库养殖面积迅速扩大、养殖产量显著增加、养殖品种多样化,先后发展形成6种不同的渔业模式.由于片面追求水库渔业的产量,大量施肥和投饵带来过量外源氮、磷等营养元素导致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下降,有的水库甚至暴发了蓝藻水华.针对库区水质保护的要求,数项生态控制对策被提出以降低水库渔业对水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海洋水库是指通过建设堤坝隔离海水,在海水中割出一部分区域存储淡水的蓄水建筑物。现代海洋水库在中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历程,上海、香港等我国沿海缺水城市和地区先后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水库,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支持。舟山群岛位于我国东海洋面,天然良港众多,渔业资源富饶,战略地位突出。舟山市当前本地淡水短缺问题严峻,这不仅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并由此造成环境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文章首先从舟山市可用水资源总量出发,结合近几年舟山市用水情况,预测舟山市未来缺水总量;然后结合现代海洋水库设计理念,初步分析海洋水库的库容及舟山岛附近的可选坝址,探讨在舟山市建设海洋水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海洋智库作为专业领域的智库机构,对服务政府海洋决策,推动沿海国家和海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深圳积极开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谋划布局全球海洋智库。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政策背景,明确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的战略意义;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涉海智库的发展基础上,总结了八大发展经验;立足研判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的建设基础及面临挑战,提出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智库在发展定位、重点任务与研究领域、组建模式与治理结构及其在经费构成、人员管理、交流合作、宣传推广和运营保障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神经肽作为一种古老的信号分子,在动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神经肽得以发掘和揭示,其中海洋生物(棘皮动物)神经肽信号系统及其功能研究亦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棘皮动物神经肽相关研究进展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综述了主要神经肽结构、信号系统、功能及进化地位,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