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1篇
  免费   980篇
  国内免费   1631篇
测绘学   632篇
大气科学   743篇
地球物理   739篇
地质学   2486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06篇
自然地理   59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81.
地下流体长趋势异常变化与强震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川滇、青藏东北缘、新疆及邻区等重点地区的地下流体观测点为基础,选择水位、水氡、水温、汞等长期观测资料,进行了历史强震震例的地下流体长趋势资料处理、干扰排除和异常提取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分区的强地震地下流体长期预测指标并探讨其异同。  相似文献   
982.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 遥感在地震应急救援、 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遥感震害定量研究, 使得遥感的实用性常常受到质疑。 文中叙述了遥感震害定量研究的基本思路, 提出了遥感震害指数的概念与定量分析的基本模型, 并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造成的都江堰城区震害为例, 依据建筑物震害遥感解译结果和地面震害调查结果, 进行了都江堰城区部分街区的建筑物遥感震害指数和地面调查震害指数的统计分析, 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统计关系。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依据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雷达图像建立的建筑物遥感震害指数与地面调查震害指数及房屋倒塌率存在显著的对应性。 因此, 通过遥感震害定量化研究, 将为地震震害调查、 损失评估提供有力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983.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OLR地震异常信息提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勇  丁风和  韩晓明 《地震》2009,29(3):61-66
长波辐射OLR具有可覆盖范围大的特点。 本文提取其与地震相关的异常信息,并尝试将所得结果应用于地震预测中,这对于弥补我国部分处于前兆台网监测范围之外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首先对小波包方法及其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尝试采用该方法对长波辐射值OLR时间序列进行分解重构,提取异常信息。 通过对15个不同震例的研究表明,地震前的10个月内,重构信号均出现能量严重衰减的现象,且其持续时间长短与发震震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4.
Armoring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riprap stones, are the primary method used to protect bridge piers against scouring; however, these methods have not had definitive success. Recently, flow-altering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acrificial piles, have been tested as an alternative to armoring countermeasur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cs of an innovative flow-altering countermeasure device, frames in the shape of tetrahedrons that act as a pier-scour countermeasure. Results of measured characteristics for turbulence flow showed that the flow around the tetrahedral fram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1) a deceleration region near the sediment bed; (2) an acceleration region in the middle of water depth region; and (3) a restoration region near the water surface. The velocity magnitudes, turbulent intensities and vorticities decreased in the deceleration region, increased in the acceleration region and reverted to that of the unprotected condition in the restoration region. This pier-scour countermeasure is innovative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dissipate energy associated with the downflow and the horseshoes vortex generated around the bridge pier. The scour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frames protected the foundation of bridge piers against scou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of scour depth decreased as the velocity ratio, U/U c , decreased, reaching a value of 50% for the range of parameters tested in this study. Moreover, its efficiency was dependent on the placement density of the frames.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frames were more effective when η was larger. However, their influence becomes less significant when η≥ 0.16.  相似文献   
985.
针对当前炮弹引信检测手段的效率低,而且还需要检测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缺点,本文以榴-5引信为研究对象,给出了一种基于ICT的扫描图像的自动检测算法。该算法根据榴-5引信解脱保险前后相关断面中的圆形凹槽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分别在两个截面的重建图像找到圆形凹槽图像区域,计算出区域重心值,进而比较两组区域的重心值是否相等,从而判断该引信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检测手段的缺陷,而且检测准确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986.
研究了基于完全拉格朗日(Total Lagrangian)描述的大变形有限元法分析地基沉降问题的几何刚度效应。在有限元列式的推导过程中严格考虑了土力学表述习惯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主要研究了几何刚度效应对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率型大变形分析中的几何刚度效应问题。结果表明,几何刚度效应的存在减小了地基大变形有限元系统的刚度;忽略几何刚度效应将导致沉降计算结果偏小,在地基变形较大的情况下误差更明显,Truesdell率型大变形分析的最终沉降结果与小变形法的结果一致。几何刚度效应在地基大变形有限元分析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当可能出现结构刚度增大的现象。大变形分析结果的性质偏于刚硬。  相似文献   
987.
肖建清  丁德馨  蒋复量  徐根 《岩土力学》2009,30(6):1635-1638
岩石是一种非均质的复杂地质材料,其疲劳损伤演化具有明显的3阶段发展规律。倒S型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这一规律。应用倒S型模型开展损伤计算和疲劳寿命分析的先决条件是确定出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模型参数,而运用Levenberg-Marquardt法进行倒S型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不用任何优化方法而随意选取参数初始值时迭代收敛到最优解的概率很低。因此,提出运用有限组合法估算初始值,即在参数可行域中均匀布点,以这些点为起始点分别实施一次Levenberg-Marquardt优化计算,取残差平方和最小的一组参数作为第2次Levenberg-Marquardt拟合计算的初始值。试验结果表明,以有限组合法估算参数初始值,Levenberg-Marquardt迭代计算总能收敛到最优解。  相似文献   
988.
秦岭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岩爆预测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秦岭公路隧道2号通风竖井,为国内乃至世界公路隧道规模最大的竖井工程。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岩爆是该竖井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难题。为了从岩性角度评价竖井围岩的岩爆倾向性,开展了室内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和物理模型试验,根据改进脆性指数指标和模型试验的结果,表明竖井围岩有岩爆倾向性,必须加强岩爆预测和防治。根据水压致裂法的地应力测试结果和地应力分布特点,采用三维有限元回归分析反演了竖井工程区域的初始应力场。根据竖井围岩地应力场和Kirsch解得到的围岩二次应力场,结合Russenes和陶振宇岩爆判据,进行了竖井岩爆综合预测和分析,得出竖井有轻微和中等岩爆发生的结论,并提出岩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89.
工程区高地应力判据研究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原地应力状态的准确把握是地下工程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基础,而选择可行的高地应力判据是进行地应力状态评价的前提条件。在详细分析现有各种原地应力评价判据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高地应力判据,并在判据模型中引入了国际上认可度非常高的Shoerey模型,但该模型没有考虑岩体变形模量和岩石弹性模量的区别。通过广泛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岩体强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Hoek-Brown岩体强度估算理论,补充完善了Shoerey模型。云南禄丰某工程隧道,工程区共布置两个地应力测孔,测试结果较为离散。利用应力状态评价和数据拟合方法,推算出最大埋深部位的应力值达19.29 MPa,而岩体整体强度仅为5.243 MPa。按照强度应力比和Shoerey模型的评判标准,该隧道洞身部位的应力状态均为极高应力状态,应引起重视。对原地应力状态评价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概括总结,以方便其他工程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90.
信息通信技术(ICTs)在经济活动空间重组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认同,然而不同的空间层级不同的部门其重组过程与特征表现各异,形成的观点和争论多样。企业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在信息化浪潮中发生的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本文以服装纺织企业为研究案例,通过企业访谈获取资料,旨在探讨传统制造业在信息技术下的演变特征,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下基于时间成本的生产链空间组织的变化特征。本文主要对服装纺织企业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剖析,分析了信息技术下不同发展程度企业生产链空间组织特征及其变化。结果发现服装纺织企业在信息技术下,其设计、生产、配送的周期快速缩减,证明了时间因素在信息技术导致生产链空间组织变革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发现信息技术对传统加工制造型纺织服装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产链某个环节管理功能的加强;而对于产业升级后的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对整个生产链空间组织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