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81.
We report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Late Permian strata in eastern Tibet (China), and aim to clarify the tectonic and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Qiangtang-Qamdo block,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study of plate boundary between the Gondwanaland and the Eurasia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 Two hundred and nineteen samples-including limestone, muddy siltstone, basalt, lava, and tuff-were collected at 24 sites in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and Middle-Upper Permian successions. A systematic study of rock magnetism and paleomagnetism yields three reliable paleomagnetic pole positions. Both hematite and magnetite occurred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limestone samples. The demagnetization curve shows a characteristic double-component, with the remanent magnetization (ChRM) exhibiting a positive polarity (negative inclination). In the Late Permian limestone, tuff, and basalt, magnetic information were recorded primarily in magnetite, although a small fraction of them was found in hematite in basalt. The demagnetization curve illustrates a double or single component, with the ChRM showing a negative polarity (positive inclination), which has passed the classic fold test successfully. The single polarity features of the ChRM directions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and Middle-Late Permian rocks are respectively related to the Kiaman positive and reversed polarities under the stratigraphic coordinates. This, in turn, indicates that both ChRMs directions represent the original remanence directions. By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the late Paleozoic rocks in the northern Qiangtang Range, we suggest that: (1) Qamdo and northern Qiangtang block we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during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Early Permian periods. The north Lancangjiang ocean basin between the two blocks may have closed before the Middle Permian and been involved in the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stage in the Late Permian-Early Triassic periods. (2) The northern Qiangtang-Qamdo Block paleogeographically was situated at low to intermediate latitude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Late Permian periods, and began to displace northward in the Early Triassic, with an amount of more than 5000 km northward transport from its current location.  相似文献   
82.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图的扩展和延伸,为人们进行空间认知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文章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方式,分析了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认知过程,得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认知的一般规律。为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信息表达和认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Data obtained from over 250 CTD stations in December 2006 and April 2007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structure of the water masses of the ...  相似文献   
84.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分形模型的ASTER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围岩蚀变情况.为了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围岩蚀变异常信息,通过分析蚀变矿物的波谱曲线,首先得出其在ASTER各波段的吸收、反射特征;然后选择特征明显的波段做主成分分析,并依据其光谱特征与特征向量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主要包含围岩蚀变信息的主分量;最后对该分量用分形模型计算其异常灰度的阚值,来...  相似文献   
85.
山东半岛冷流暴雪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刁秀广  孙殿光  符长静  苏添记 《气象》2011,37(6):677-686
利用烟台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2005年12月3-7日和2008年12月3-6日山东半岛北部的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冷涡造成强冷空气频繁,在对流层低层山东半岛存在强冷平流,海面温度和低层大气温度的较大温差造成了低层大气不稳定;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区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冷流暴雪产生在对流层低...  相似文献   
8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早-中侏罗统沉积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心观察、重矿物特征、单井岩性剖面及相关指数的综合研究,认为早-中侏罗世期间,库车坳陷东部主要接受南天山物源区提供的碎屑物,而塔北隆起提供的碎屑物则比较有限。根据下-中侏罗统碎屑岩中重矿物和碎屑组分的差异,进一步将各期物源区在东西方向上划分成4个物源补给亚区。此外,从下侏罗统阿合组、阳霞组到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南天山物源区逐渐向南天山造山带的腹部扩展,反映夷平作用进一步加强,构造活动性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7.
在岩石地球化学理论的框架下,用该领域专家在实际工作中的思维方法来描述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固有流程,以岩石地球化学参数和图解为应用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地球化学与计算机软件技术交叉的研究方法,概括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通过对双变量图解、三变量图解特征的分析,将数据计算分为主量和微量元素相关参数计算、主量和微量元素标准矿物计算、同位素相关计算,设计合理、有效的算法,实现岩石地球化学图解的数据管理、分类、参数选择与计算、表达式识别、绘制、坐标转换、投点等图解成图全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88.
天津近海潮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从1950年-2008年,59年的潮汐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分析了其分潮调和常数的变化曲线,并利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其调和常数的变化周期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应用FFT谱分析方法对去除天文潮后的余水位进行分解,分析了近50多年来年平均余水位的多层次周期分布,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分析,分析了天津近海...  相似文献   
89.
通过详细测制西藏申扎县扎扛-木纠错石炭二叠系剖面,查明了拉嘎组的岩石类型、组合及沉积环境。申扎地区的拉嘎组是以暗色粉砂岩、泥岩等细碎屑岩背景下,发育若干板状、长透镜状及透镜状粗碎屑岩为特征。大部分粗碎屑岩及部分细碎屑岩的分选及磨圆很差,成熟度极低,岩性显示为杂砾岩、杂砂岩,局部地区见有花岗岩漂砾。研究认为,拉嘎组形成于冰缘解冻并后退状态下的近岸冰海沉积环境,其沉积相类型可以分为分支水道与间湾、水下冰水扇、冰碛物与冰筏、滨岸与内陆棚。鉴于其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Sakmarian期,因此,拉嘎组可能是晚古生代冰期消融的产物。拉嘎组沉积相的识别分析对拉萨地块晚古生代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期刊载的《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相应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于地震风险的警觉。文章提到影响地震危险度的3方面因素(导致灾害的强度因子、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和响应能力)比较全面。但是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的数据不是来源于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而是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分析表明:地震危险度和城市近源等效震级无关;脆弱性因子没有考虑抗震能力;响应能力也不包括疏散和救援力量等因素。因此认为《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3C章的文字表述与图件的数据依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别,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