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9篇 |
免费 | 337篇 |
国内免费 | 4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2篇 |
大气科学 | 215篇 |
地球物理 | 359篇 |
地质学 | 939篇 |
海洋学 | 241篇 |
天文学 | 29篇 |
综合类 | 98篇 |
自然地理 | 1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142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孟加拉深海扇中扇的MD77181和下扇的MD81345岩芯沉积物天然热释光变化与古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岩芯记录的时间跨度约300 ka BP.将两支岩芯的热释光测量结果与δ18O、CaCO3含量和磁化率结果对比后发现,热释光强度与磁化率变化存在显著的一致性.它们与间冰期和冰期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表现为:间冰期,风化作用减弱,输入海洋的陆源性矿物减少,对碳酸盐的稀释作用低于冰期,热释光和磁化率同时降低.此时,热释光强度随碳酸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沉积物热释光主要来自于碳酸盐矿物的贡献,表现为海进沉积环境特征.在冰期,陆地风化作用加强,输入海洋的陆源性矿物增加,对碳酸盐的稀释作用增强,热释光强度随陆源物的增多而增强,热释光和磁化率同时增大.说明沉积物热释光主要来自陆源矿物,表现为海退沉积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52.
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场地选址储盖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开展地质评价来确定良好的储盖层是实现CO2地质储存长期、有效、安全封存的首要前提。储层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的物理性质及其注入能力等;盖层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盖层发育特征及封闭能力等。在规划选址到工程选址的不同阶段,储盖层评价的内容和对象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目的依次提高精度和量化程度。通过国内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阶段划分,结合储盖层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初步建立了储盖层适宜性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对国内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中的储盖层地质评价及适宜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文中从多台计算波速比方法的原理入手,对不同公式计算的波速比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在原理一致的条件下,波速比差异主要与拟合过程中自变量的选取及2组数据的相关系数有关。利用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山东省境内及江苏省北部共52个数字及模拟台站的地方震P波和S波到时资料,选取有4个以上记录台站的地震。整个研究区域的平均波速比为1.716,反映了这个地区的波速比相对于华北其他地区偏高。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2°的单元,并剔除距离震中过远的台站,以保证区域特征能得到反映。通过对比不同单元的平均波速比发现,34°~37°,115°~119°的平均波速比明显高于其他单元,而它们正好分布在郯庐断裂的两侧,应该与该地区上地壳的岩石性质及震源深度分布范围较宽导致的平均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54.
东亚地区盆地类型和盆地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区域构造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演化过程,印支期东亚大陆的地质格局基本形成,燕山期作为重要的构造变革期,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东亚地区燕山期以来盆地所受三向应力的作用机制(拉张、挤压)以及这种机制对前期盆地的改造程度,考虑盆地自身的地质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对沉积盆地类型划分方案的研究成果,将东亚地区沉积盆地划分为6个类型,即克拉通盆地、陆内挤压挠曲盆地、走滑拉分盆地、裂谷盆地、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同时将不同盆地在成盆时间上"归位"于燕山期前和燕山期后,在平面分布上"归位"于构造域中,形成盆地群的概念,认为同一构造域内的盆地在盆地类型、盆地沉积层序、盆地演化历史等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在不同的构造域中盆地类型、盆地演化历史均存在一定差异。盆地群内部盆地的可比性和共性以及盆地群之间盆地的差异性的认识,对研究不同盆地的成因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在东亚地区开展低勘探程度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盆地类比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56.
数据融合是解决高光谱卫星在时空分辨率等指标上受限的有效途径,探讨不同方法在GF-5高光谱数据上的融合效果,对GF-5高光谱数据的信息挖掘与推广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本着算法简单易用、适于推广的原则,采用GS(Gram-Schmidt)葛兰—施密特正交变换融合算法、GSA(GS Adaptive)自适应GS融合算法、CNMF(Coupled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耦合非负矩阵分解融合算法、CRISP-W(Color Resolution Improvement Software Package with Wavelet transform)基于小波变换和CRISP-B(Color Resolution Improvement Software Package with Butterworth)基于巴特沃斯滤波器的分辨率提升融合算法、GLP(Generalized Laplacian Pyramid)广义拉普拉斯金字塔融合算法共6种融合方法,分别对BJ-2、GF-2、GF-1、GF-1C、GF-1D国产卫星多光谱数据与GF-5高光谱数据进行融合实验。通过目视分析、指标评价(相关系数、通用图像质量指标、峰值信噪比、光谱角、全局综合误差)、分类应用、时间成本4种方式对融合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融合的一组图像系列相同、空间分辨率相差越小,融合结果越好。CRISP-B、CRISP-W、GLP在提升空间分辨率、光谱保真度方面能达到较好的平衡,空间重建方面,GLP稍优且更稳定,CRISP-B、CRISP-W则在光谱信息保持方面稳定性更强且效果更好。数据源会对融合方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光谱特征信息提取、分析等对光谱保真度要求高的工作中,GLP更适合同源数据(如GF-5与GF-1/1C/1D/2)融合,而在多源数据间(如GF-5与BJ-2)进行融合时,则优先选择CRISP-W。CNMF存在一定程度的色彩畸变,且运行时间较长。GSA、GS融合效果最差,其中,GSA不论是光谱保持能力还是空间分辨率提升能力均较GS更稳定。在小样本高光谱图像分类应用中,CRISP-B融合结果分类效果稳定,分类精度较高。GSA融合结果空间细节丰富,虽光谱失真较为严重,但同时增大了地物光谱分离度,仍适用于准确勾勒建筑物、道路等地物。本研究为GF-5高光谱数据与其他国产卫星多光谱数据融合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有助于高分五号高光谱数据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7.
58.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OEP值 0.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Pr/Ph值为 0.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藿烷以C30 占优势,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规则甾烷∑ (C27+C28) >∑C29,∑C27/∑C29值为 0.79~ 1.2 0,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7甾烷略占优势,上部C29甾烷略占优势,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C27值为 0.5 1~ 3.6 3,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含量在剖面垂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Gauss-Markov卡尔曼滤波的电离层数据同化系统的初步构建和试验结果.我们选择中国及周边地区部分涉及电离层观测的台站(包括子午工程台站、中国地壳形变网和部分IGS台站)作为观测系统进行模拟试验,背景场利用IRI模式,观测值则由NeQuick模式计算得到.我们的同化结果表明,采用Kalman滤波算法,把部分斜TEC同化到背景模式当中,能够获得较好的同化结果,说明我们设计的算法可行、所选择的各种参数比较合理,采用Gauss-Markov假设进行短期预报也取得了较合理的结果.本项研究经过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可以用来对中国地区的电离层进行现报和短期预报,一方面满足相关空间工程应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现有观测系统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0.
贵州西北部基性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及其与铅锌成矿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西北部发育多处基性侵入岩,总体规模较小(约0.25 Km2),多沿深大断裂侵位,出露于铅锌矿点外围,本文对猫猫厂、凉山两处矿点附近的儿马冲和白岩庆两地小型基性侵入岩进行了重点研究。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细粒辉长岩,造岩矿物主要为拉长石、普通辉石。SiO2范围为49.60-51.09 wt%,MgO从3.88-4.27 wt %,TiO2为3.69-3.85 wt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68.3±7.4 Ma,显示岩浆侵位于二叠纪。基性侵入岩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呈OIB型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F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有Sr、Y亏损,Pb富集。(87Sr/86Sr)i范围0.706749~0.707069,(143Nd/144Nd)i范围0.512313~0.512363,εNd(t)范围0.2~1.2;源区熔融深度处于石榴石橄榄岩相深度,可能经历了1-3 %的部分熔融,处于亏损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向原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的过渡区。成岩过程中发生了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矿物分离结晶,受到了有限的地壳混染作用,未经历明显的AFC过程。地壳物质在地幔源区中的加入可能是造成地幔富集的主要原因。侵入岩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两方面所表现。一方面是二者间构造活动上的耦合性。另一方面是基性岩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化学屏障层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