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1.
利用2004年以来东亚地区10个本底观测站大气φ(CO2)观测资料,分析了各站大气φ(CO2)的变化特征及其各站之间的差异,讨论了下垫面特征、源汇作用等对φ(CO2)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本底站大气月均φ(CO2)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高值多出现在冬春等寒冷季节,而低值则多出现在6—9月,属于北半球的夏季;大气φ(CO2)日变化趋势较为一致,15时(当地时间)前后达到全天最低,随后φ(CO2)升高,并在日落后继续积累,至清晨7时(当地时间)前后达到全天最高,之后φ(CO2)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而逐渐降低,且平均φ(CO2)水平与下垫面植被量成反比,φ(CO2)日变化的幅度与下垫面植被量成反比.作为全球基准站之一的瓦里关山站,2004—2008年φ(CO2)年均值逐年增加,年增长率为2.28×10-6/a.  相似文献   
512.
The 1st Chinese carbon dioxide(CO2)monitoring satellite mission,TanSat,was launched in 2016.The 1st TanSat global map of CO2 dry-air mixing ratio(XCO2)measurements over land was released as version 1 data product with an accuracy of 2.11 ppmv(parts per million by volume).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a new(version 2)TanSat global XCO2 product that is approached by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arbon dioxide retrieval Algorithm fo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IAPCAS),and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ESA)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 plus(CCI+)TanSat XCO2 product by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Full Physics(UoL-FP)retrieval algorithm.The correction of the measurement spectrum improves the accuracy(?0.08 ppmv)and precision(1.47 ppmv)of the new retrieval,which provides opportunity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in global carbon flux studies in the future.Inter-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retrievals indicates a good agreement,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1.28 ppmv and a bias of?0.35 ppmv.  相似文献   
513.
为降低风电场短期预报风速误差,减少风电场短期风功率偏差积分电量,提高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准确率,分季节研究了相似误差订正方法对ECMWF单台风机预报风速的订正效果.结果表明:相似误差订正后不同风机预报风速的误差差距减小;预报风速的平均绝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明显降低,其中夏季和秋季华能义岗风电场两个指标降低幅度均超过0.1 ...  相似文献   
514.
温度和压力是水平井产出剖面测井必测的参数,然而利用温度资料进行水平井产出剖面测井解释,具有影响因素较多,多解性强的特点.本文根据热力学守恒定律,建立了温度测井计算模型,进行了压降幅度和热损失系数对温度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热损失系数和温度测井的影响,为水平井温度测井资料解释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温度测井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515.
笔者对塔里木克拉通东南缘大红山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通过大红山花岗岩锆石LA-ICP-MS测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732.3±7.4Ma,全岩δ18 OV-SMOW为7.6‰~8.6‰。岩体富硅(SiO2=71.14%~75.85%)、富碱(Na2O+K2O=8.32%~9.94%);稀土配分曲线呈显略右倾的"海鸥型"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8~0.30);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Rb(80.9×10-6~129×10-6)、Th(17.3×10-6~28.6×10-6)、Y(62×10-6~220×10-6)、Ga(28.1×10-6~44.6×10-6)和Nb(52.6×10-6~145×10-6)含量,较低的Sr(12.2×10-6~79.3×10-6)含量,Zr+Nb+Ce+Y和104×Ga/Al值均较高,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Sc/Nb-Y/Nb图解,大红山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是低压条件下形成。通过计算18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饱和温度,TZr为732.45~1128.33℃,平均为916.3℃,属高温花岗岩。大红山花岗岩是由挤压体制向伸展转变过程的地质记录,是伸展构造背景下软流圈上涌或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在高温低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记录了塔里木克拉通在Columbia超大陆聚合后的高热事件,是克拉通大规模裂解初期阶段的痕迹。  相似文献   
516.
CSAMT探测断层在北京新区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规划中的北京市某新区提供基础地质资料,需查明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产状以及覆盖层厚度.利用CSAMT方法进行了勘察工作,由于区内人文干扰和电磁干扰严重,野外施工时采用了多种手段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信度;数据处理时利用作者开发的基于遗传算法的CSAMT全资料反演程序对野外数据进行反演.分析反演结果并结合已知地质资料,给出了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等信息.为新区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17.
民和盆地巴州坳陷储集层的孔隙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根据岩石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物性等资料分析,通过对民和盆地巴州坳陷储集层孔隙发育特征的研究,认为巴州坳陷的白垩系-中上侏罗统储集层的孔隙空间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形成四种孔隙组合关系,储集层的孔隙发育特征决定了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518.
东北地区饮水型地氟病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具有病区分布广、病人多、病情重、危害大的特点,控制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分析了地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病改水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19.
大坞尖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北缘,是皖南地区典型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对于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采集大坞尖矿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样品和主成矿期的矿石矿物辉钼矿,分别利用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48.3±2.2Ma、148.5±2.1Ma)和成矿年龄(144.4±1.5Ma)。通过区域对比,认为大坞尖矿床属于皖南地区燕山期第一阶段(150~136Ma)岩浆岩侵入的产物,该阶段是皖南地区重要的钨钼矿成矿时期,形成于古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过程中的区域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520.
西北地区东部冬季降水与次年沙尘暴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0,他引:7  
张杰  郭铌  荻潇泓 《中国沙漠》2004,24(5):603-606
选用1970-2000年西北地区88个气象站的冬季降水量和1971-2000年沙尘暴日数资料, 用自然正交分解(EOF)分析了冬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西北冬季降水第一载荷向量分布有一定差异, 第二载荷向量零线位置基本以干旱和半干旱区界限为准, 各自然气候区冬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具有不一致性的特征; 以民勤为代表站的A区、以敦煌为代表站的C区冬季降水量与次年沙尘日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冬季降水对次年沙尘多发的春季下垫面土壤湿度、地表粗糙度等特征有一定的影响, 从而对代表了沙漠气候特征的A区和代表西风带影响的沙漠戈壁C区的沙尘暴发生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