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9篇
  免费   995篇
  国内免费   1614篇
测绘学   867篇
大气科学   515篇
地球物理   692篇
地质学   3037篇
海洋学   576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316篇
自然地理   59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泥页岩吸水扩散系数测量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模拟井下温压条件下泥页岩吸水扩散系数测量的新方法及共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回归处理技术.利用该装置对泥页岩的扩散系数值进行了测定,并据此对泥浆滤液在泥页岩井壁中的渗透运移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使用结果表明,该种测量方法新颖科学、数据可靠,且大大的简化了实验过程,缩短了实验时间,所得结果更符合现场实际,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Pb—Pb年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中一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和207pb/204pb-206Pb/204Pb年龄测定.共测定了63个样品(大部分样品采取两种溶解方式),得到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第三段的207Pb/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1373±92Ma(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7),杨庄组为1488±55Ma(MSWD=14),高于庄组第三段为1608±74Ma(MSWD=8.1).这些年龄数据与目前已有地质记录相吻合.串岭沟组的碳酸盐相的206Pb/204Pb-207Pb/204Pb未构成等时线,但全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比碳酸盐相具有更明显的线性趋势,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根据同一个样品用稀盐酸溶解和用氢氟酸加硝酸混合酸溶解的铅同位素比值的接近的现象,显示碳酸盐岩中的硅质没有陆源的特征,是沉积盆地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83.
韩召峰  周清锋  邓涛 《江苏地质》2002,26(4):214-215
方解石经超细粉碎后通过水力分级分成若干粒级;考察细度对方解石白度的影响;运用高梯度强磁选考察弱磁性染色杂质对方解石白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天山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特征及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基于1961—2007年天山地区32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天山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天山地区的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和极端降水比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局地极端降水频繁,平均3~4d就有1次发生,大范围极端降水较少发生.连续性极端降水以1d为主.极端降水量在天山南北坡均随地形增加而增多,地形高度对降水的影响,北坡要大于南坡.在相同高度范围内,北坡极端降水量基本均大于南坡.天山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在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0年代中前期,极端降水事件为低值期,而1990年代是高值期.  相似文献   
85.
刘云鹏  邓辉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s1):1082-1092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是认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评价稳定性和预测变形发展趋势的重要前提。针对边坡工程中的出现的次生成层结构边坡,首先简要分析其次生成层结构岩体的主要成因机制;然后根据顺向次生成层结构边坡的特点和工程经验,选取影响这类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参数取值正交试验,并采用UDEC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各影响因素对边坡变形破坏影响程度的量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成层结构是接近地表的岩体在外生作用下由于差异卸荷回弹作用、应力分异和动荷载作用发生应力释放而形成的次生结构;各因素对顺向次生成层结构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主次顺序各不相同;而在单一影响因素变化下其边坡稳定性系数、次生成层最大张开程度、坡顶最大位移又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对顺向次生成层结构边坡的开挖设计和支护措施选择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6.
大量研究表明,蓝离散星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目前比较流行的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密近双星系统的质量传输及双星并合、密集星场的恒星碰撞,以及包含双星系统的恒星间 (双星-单星、双星-双星)相互作用导致的恒星并合。与此同时,蓝离散星在各类恒星系统中的普遍存在,也使得研究这类恒星的形成及演化成为追踪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化学演化及积分光谱性质变化的有效指针。  相似文献   
87.
网络测试中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吞吐量是网络测试非常重要的测试指标。文中探讨吞吐量测试的1个新方法,该方法仅用2个端口便可实现对被测设备大量端口的吞吐量测试。此法不仅可以用于2层网络流量的测试,还可以用于3层IP网的测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在第3层测试中需要通过VPN来实现IP包转发,测试可以实现跨接口卡的流量测试;应用证明,该方法不仅能测试吞吐量,而且能更好地实现多项综合测试,得到更真实可靠的数据。同时,该方法可以大量节约测试成本,具备多种优点,是1种值得在高校推广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88.
Microplankton communities of three coastal sites of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olecular markers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Eight RAPD-primers were selected to amplify the DNA polymorphy. The genetic distances inferred from the pairwise similari-tie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ion. Meantime, the traditional microscopic determination, a way of visualizing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major taxa of microplanktons from all samples.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band sharing index values were in the range of 0. 504 2-0. 763 2 among samples from the same sampling site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while 0.406 5-0.685 7 among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at the same time scales, indicating that spatial variations of microplankton communities were more pronounced than temporal ones; (2) samples from the same station basically clustered together, cor-responding to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ing sites; (3) diversity derived from 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data did not correspond with each other well.  相似文献   
89.
There exists a tongueshaped swelldominance pool known as Swell Pool (SP) in the Eastern Pacific region. The monthlymean wave transports (WT) for each month of 2000 is computed using the wave products of ECMWF reanalysis data. By comparing the 2000 monthlymean WT and monthlymean wind field from QUICKSCAT, large differences are found between the wave transport direction and the wind direction over the Eastern Pacific. This may serve as an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SP in this region. The work done in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sources of swell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TEP) are in the westerly regions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