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6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2652篇
测绘学   1252篇
大气科学   1259篇
地球物理   1676篇
地质学   5014篇
海洋学   1230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659篇
自然地理   105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433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640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736篇
  2009年   681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645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31.
Both adakitic and shoshonitic igneous rocks in the Luzong area, Anhui Province, eastern China are associated with Cretaceous Cu–Au mineralization. The Shaxi quartz diorite porphyrites exhibit adakite-like geochemical features, such as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 enrichment, heavy REE (HREE) depletion, high Al2O3, MgO, Sr, Sr / Y and La / Yb values, and low Y and Yb contents. They have low εNd(t) values (− 3.46 to − 6.28) and high (87Sr / 86Sr)i ratios (0.7051–0.7057).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SHRIMP) zircon analyses indicate a crystallization age of 136 ± 3 Ma for the adakitic rocks. Most volcanic rocks and the majority of monzonites and syenites in the Luzong area are K-rich (or shoshonitic) and were also produced during the Cretaceous (140–125 Ma). They are enriched in LREE and 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s, and depleted in Ti, and Nb and Ba and exhibit relatively lower εNd(t) values ranging from − 4.65 to − 7.03 and relatively higher (87Sr / 86Sr)i ratios varying between 0.7057 and 0.7062. The shoshonitic and adakitic rocks in the Luzong area have similar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206Pb / 204Pb = 17.90–18.83, 207Pb / 204Pb = 15.45–15.62 and 208Pb / 204Pb = 38.07–38.80). Geological data from the Luzong area suggest that the Cretaceous igneous rocks are distributed along NE fault zones (e.g., Tanlu and Yangtze River fault zones) in eastern China and were likely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setting within the Yangtze Block. The Shaxi adakitic rocks were probably deriv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delaminated lower crust at pressures equivalent to crustal thickness of > 50 km (i.e., 1.5 GPa), possibly leaving rutile-bearing eclogitic residue. The shoshonitic magmas, in contrast, originated mainly from an enriched mantle metasomatized by subducted oceanic sediments. They underwent early high-pressure (> 1.5 GPa)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thickened (> 50 km) lower crust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late low-pressure (< 1.5 GPa)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in the shallow (< 50 km) crust. The adakitic and shoshonitic rocks appear to be linked to an intra-continental extensional setting where partial melting of enriched mantle and delaminated lower crust was probably controlled by lithospheric thinning and upwelling of hot asthenosphere along NE fault zones (e.g., Tanlu and Yangtze River fault zones) in eastern China. Both the shoshonitic and adakitic magmas were fertile with respect to Cu–Au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32.
根据67个随机格网样点和分层抽样样点的耕层土壤氮素含量,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等方法研究了环溪河流域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溪河流域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0g/kg和53.31mg/kg。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其低值中心区(〈0.5g/kg)位于团结村不规则三角形区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增加;高值中心区(〉0.8g/kg)主要位于走马村椭圆状区域。区内土壤碱解氮其高值区(〉75mg/kg)主要分布在深弯村以西,低值区(〈33mg/kg)主要分布于窝窝店村和杨柳村一带。影响区内土壤氮素含量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地貌和坡度。  相似文献   
133.
分析了27个紫色土丘陵区土壤样品的机械组成,运用分形模型计算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D=2.817—3.030),探讨了分形维数D与土壤粒度组成、土壤抗蚀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与土壤有机质含量(O.M)、土壤容重(B.D)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能够很好的表征土壤质地,重点反映〈0.05mm的细颗粒物质,尤其是粘粒,其次是粉粒;与土壤有机质含量(O.M)、土壤容重(B.D)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分形维数D还能作为评价土壤水土流失和土壤生态恢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4.
扬子与华夏地块间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巨型板块缝合带—华南中部复合混杂岩带,由北东向、近东西向、北北东向三组方位的次级韧性剪切带分支、复合成“网格状”构造阵列。对其次级北东向剪切带(进贤—婺源韧性剪切带)进行的构造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发现从剪切带边部至中心,随着剪切程度的逐渐增强,金、铜元素含量逐渐增高,锌元素含量逐渐降低,铅、银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略有降低的趋势;金元素有两个峰值点,一个出现在韧性剪切最强的糜棱岩中,另一个出现在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糜棱岩化岩石之上的晚期脆性破裂张性构造角砾岩中,说明韧性剪切及叠加在韧性剪切之上的脆性破裂均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从而为赣东北地区寻找金矿指明了方向,并为金的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理论研究积累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5.
提出了一种可靠算法是将原始度.分秒加上一个与之同符号,且不影响计算精度的有效微小量e,然后再进行格式转换,能有效减少工程返工和损失。  相似文献   
136.
Geodatabase版本控制原理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扩大,多用户并发操作、长事务处理以及历史数据回溯管理成为大型空间数据库的基本要求,ESRI在面向对象地理模型(Geodatabase数据模型)中通过版本控制为空间数据库的上述要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详细分析了Geodatabase版本控制基本原理,为建立、管理大型空间数据库以及研究开发全新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综合化探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酸解烃、顶空气、吸附丝及甲烷碳同位素方法对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进行了综合油气化探测量,建立了该区这几种方法指标的化探异常模式,在总结已知油气区异常规律的基础上,优化化探方法及指标组合并运用于未知区域,圈定了油气远景靶区。探讨了地表化探异常与石油地质特征的关系,为化探异常的地质解释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8.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后生成矿作用的流体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风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后生成矿流体的两阶段流体演化过程:第一阶段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含CO2的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190-265℃,盐度12.5~35.34(w1%NaCl),压力12.8~21.3MPa,在同地寄主矿物中均一温度变化小,而盐度变化极大,是岩浆流体沸腾的产物;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岩浆期后热液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50℃,盐度7.4~41.59(w1%NaCl),压力10.8~19.3MPa。反映了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二次沸腾。应用流体地球化学的综合方法(包裹体流体组成、演化)识别出后生交代流体性质。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第一阶段为岩浆水,第二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加部分地层水(建造水)。氢氧同位素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39.
在对3套烃源岩的质量和成熟度描述基础上,通过对原油物理性质、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的研究,在达尔其油田内划分出成熟度有明显差异的低熟油和成熟油。油源对比结果认为它们分别由都红木组一段低熟烃源岩和阿尔善组二段成熟烃源岩所生。推测成熟度参数介于低熟和成熟之间的原油为混源油。通过原油混合试验和油砂连续抽提试验证实了混源油的推测。通过油藏剖面中不同性质油层的分布特征研究,结合断层发育史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认为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是控制该油田石油富集度较高的关键因素。此外,还分析了控制混源的断层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40.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纪中央古隆起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庆飞  邓军  黄定华  高帮飞  徐浩 《现代地质》2005,19(4):546-550,595
将鄂尔多斯盆地简化为受南北挤压的等厚各向同性弹性薄板模型进行应力—应变场数值模拟,力图揭示鄂尔多斯地区石炭纪出现的细腰状中央古隆起的形成机制。模拟中Z轴方向应变(εz)正值区对应于盆地内部的隆起区,zε正等值线形态对应于隆起形态;单轴挤压条件下,εz正等值线总会呈现沿应力轴方向延伸的细腰状形态;点作用力产生的zε正等值线范围局限,而线作用力产生的εz正值区分布较广。模拟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纪细腰状隆起是在南北边界受挤压条件下,应力—应变在盆地内部传递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结果,南北向点作用力比南北向线作用力产生的zε等值线形态更接近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形态;点作用力可能代表了石炭纪微板块间的点碰撞或者弧—陆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