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76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了高访问量条件下“SAR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指出瘦服务器模式是研制具有高访问量特点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2.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种性及群落各生长型多样性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则体现了“中国高度膨胀”的规律,即中等海拔高度上多样性高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多样性较低;3)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在1600-1700m之间有个很不明显的峰值,而其它4个指标沿海拔呈单调的下降趋势;4)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等海拔高度较低。  相似文献   
33.
西天山—伊宁地区以独特的结构特征和关键的大地构造部位,历来成为中外地质学家所关注、研究的重要地区,而那拉提构造带及邻区又在西天山—伊宁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那拉提构造带及西天山造山带在基础地质的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对天山造山带和伊犁盆地的正确认识。笔者根据近十年来在那拉提带及邻区进行10个1∶5万区调填图和收集到的其它资料,对该区几个重要层位的时代、大哈拉军山火山岩系的形成背景、蛇绿岩和蓝闪片岩的产出特征以及该区的结构、构造单元划分和发展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其中的许多认识和看法将对该区的进一步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东昆仑成矿带典型矿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综述东昆仑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肯德可克、驼路沟、督冷沟和大场等典型矿床的剖析,详细论述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海相火山喷气沉积叠加后期改造型钴(金)矿、块状硫化物型铜钴矿和造山型金矿的成矿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并结合区域成矿模式、找矿模型和各类矿产、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出8个成矿远景区,13个找矿靶区。同时指出东昆仑各成矿带的成(找)矿潜力由大到小的依次排序为:昆南成矿带≈阿尼玛卿-北巴颜喀拉成矿带>昆北成矿带>>昆中成矿带。  相似文献   
35.
本文利用CHAMP卫星加速度仪测量数据,计算和分析2003年11月20~21日大磁暴期间大气质量密度扰动的全球分布特征;研究暴时变化与极区大尺度对流引起的全球焦耳加热总功率及环电流指数SYM H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磁暴期间400 km高度上热层大气质量密度大幅度上升, NRLMSISE 00模式预测值与此相比有很大差别;暴时大气密度的增大存在昼/夜半球不对称性:白天强于夜晚,且白天随纬度的分布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图像,在赤道附近和南半球中低纬区(10°N ~50°S)大气密度增大较强,并呈双峰分布,两个峰分别位于0°和45°S,另外在极区也出现大气密度扰动的局部极大,而在夜晚,大气密度变化南北半球比较对称,在赤道低纬区大气密度增大较强;互相关分析表明,中低纬区大气密度变化滞后于全球焦耳加热总功率3~7 h,滞后于环电流指数(SYM H)0~3 h,与二者存在很强的相关,表明极区焦耳加热和赤道环电流过程对暴时热层大气密度扰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6.
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引起塌方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理论和实践都证实了,隧道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时,易引起隧道塌方等灾害。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遇到超挖的情况,一定要把衬砌背后的超挖部分填实,并能根据动态监控量测,进行规范施工,以避免类似的塌方事故。  相似文献   
37.
BDS-3新频点单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有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3)中MEO卫星(BDS-3M)增加的B1C、B2a新频点单点定位研究较少的现状,本文开展了基于新频点B1C、B2a的双频单点定位试验,结合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GMAS)5个跟踪站连续10 d的数据,对BDS-3的新频点进行数据质量分析、双频伪距单点定位(SPP)和双频静态精密单点定位(PPP)研究,并与GPS的L1、L2频点和BDS-3的B1I、B3I频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伪距单点定位方面,BDS-3新信号在E、N、U 3方向的精度分别优于10、12、11 m,低于GPS的L1、L2双频伪距单点定位和BDS-3的旧频点双频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在精密单点定位方面,BDS-3新频点在收敛速度方面略低于GPS的收敛速度,BDS-3新信号在E、N、U 3方向都能达到分米级精度。  相似文献   
38.
北京一次积层混合云系结构和水分收支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陶玥  李军霞  党娟  李宏宇  孙晶 《大气科学》2015,39(3):445-460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对2007年10月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拟结果结合实测资料, 研究了积层混合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和降水特征, 并分析了云系的水分收支及降水效率。结果表明:积层混合云是导致此次北京降水的主要云型;积层混合云降水分布不均匀, 云系中微物理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都不均匀, 具有混合相云的云物理结构。冷云降水过程占主导地位, 雪的融化对雨水的形成贡献最大。北京区域降水过程的主要水汽源地为黄海海面及蒙古国, 两支气流在陕西北部汇合后的西南气流将水汽输送到华北地区, 北京区域以外, 水汽和水凝物主要从西边界和南边界输送到域内。北京区域降水主要时段内, 水物质通量在水平方向上为净流入。对北京区域水汽、水凝物和总水物质的水分收支各项的估算表明, 水物质基本达到平衡。北京区域从2007年10月5日20时至6日14时, 总水成物降水效率、凝结率、凝华率及总水凝物降水效率分别为5.6%、4.77%、4.19%、44.9%。  相似文献   
39.
赵琳娜  董航宇  吴亮  王彬雁  白雪梅  党皓飞 《气象》2015,41(12):1503-1513
利用我国黄淮地区1961—2010年50年6—8月的日降水资料,采用REOF和t检验的方法,将中国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分成Ⅰ—Ⅴ区。5个区域进行差异性t检验表明5个区域之间(彼此)差异显著,说明了区域划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07年6—8月站点日降水资料以及CFSv2模式后预报的日降水资料建立了5个区域内共5个代表站点的夏季日降水概率预报方程,并进行了确定性、概率性预报检验和业务试用检验。对各区域内5个代表站日降水量的确定性预报检验表明:Logistic回归降水概率预报方程的TS评分要高于CFSv2模式预报和T213的集合预报平均,空报率也低于CFSv2模式预报和T213集合预报平均,但是漏报率却略高。各区域代表站日降水量的概率预报Brier评分检验表明:Brier评分均不超过0.2,大大低于T213集合预报所得概率预报的Brier评分分值,说明本文Logistic回归方程的概率预报较为可靠。Brier技巧评分表明:Logistic回归降水概率预报方程各站的BSS技巧评分都大于0.0,说明各站的预报技巧高于检验样本气候概率的预报技巧,且高于T213集合预报的Brier技巧评分,说明在分区基础上建立Logistic回归降水概率预报方程的方法是有预报意义的。  相似文献   
40.
为了有效进行GPS卫星钟差预报和更好地反映卫星钟差特性,除了考虑卫星原子钟频移、频漂和频漂率等物理性质外,还应考虑到卫星钟差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在二次多项式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周期项因素,构造了新的预报模型.选取部分GPS卫星铯钟(Cs.clock)和铷钟(Rb.clock)钟差资料,根据钟差变化趋势分3种情况,按不同时间长度进行钟差预报分析,并与二次多项式模型的预报结果比较分析,大量数据分析表明:附有周期项的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报精度优于二次多项式模型,铷钟预报精度略优于铯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