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4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236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839篇
地质学   965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etal partitioned to a subcellular compartment containing trophically available metal (TAM) is readily available to predators and may be enhanced by increased binding of metal to heat-stable proteins (HSP - e.g., metallothioneins). The aim of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AM on the trophic transfer of Cd along an experimental, three-level food chain: Artemia franciscana (brine shrimp)-->Palaemonetes pugio (grass shrimp)-->Fundulus heteroclitus (mummichog). P. pugio were fed for 7 days on A. franciscana exposed to Cd in solution (including (109)Cd as radiotracer) and subjected to subcellular fractionation or fed to F. heteroclitus. An HSP-driven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Cd associated with TAM (TAM-Cd%) in A. franciscana exposed to 1 muM Cd resulted in a bioenhancement (i.e., a greater than linear increase with respect to A. franciscana exposure) of Cd trophic transfer to P. pugio. Increased dietary Cd exposure did not affect TAM-Cd% in P. pugio nor trophic transfer to F. heteroclitus.  相似文献   
43.
巴巴多斯和新几内亚的海平面变化表明:在过去的15000a中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冰川融水流.同其它环境变化(如北大西洋深水环流)相比,这两次融水流形成的时间显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从未次冰期到问冰期的气候变迁及新仙女木事件.  相似文献   
44.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impact erosion and impact supply of volatiles to planetary atmospheres can determine whether a planet or satellite accumulates an atmosphere. In the absence of other processes (e.g., outgassing), we find either that a planetary atmosphere should be thick, or that there should be no atmosphere at all.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extreme cases is set by the mass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nd intrinsic volatile content of the impactors. We apply our model specifically to Titan, Callisto, and Ganymede. The impacting population is identified with comets, either in the form of stray Uranus-Neptune planetesimals or as dislodged Kuiper belt comets. Systematically lower impact velocities on Titan allow it to retain a thick atmosphere, while Callisto and Ganymede get nothing. Titan's atmosphere may therefore be an expression of a late-accreting, volatile-rich veneer. An impact origin for Titan's atmosphere naturally accounts for the high D/H ratio it shares with Earth, the carbonaceous meteorites, and Halley. It also accounts for the general similarity of Titan's atmosphere to those of Triton and Pluto, which is otherwise puzzling in view of the radically different histories and bulk compositions of these objects.  相似文献   
45.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上部结构、筏板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下应力、应变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了在竖向与水平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6.
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方法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基于MAPGIS平台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针对一些具体的数据变更叙述了其更新的方法;在本文最后还提出一些更新数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遥感影像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quickbird最高分辩率达到0.61m,ikonos为1m,spot-5为2.5m,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遥感数据(主要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半自动)图像处理分析,从而获取人们需要的信息。本文从遥感影像处理的最基本方法影像增强说起,经过影像分割,最后介绍了一些目标识别与提取的高级算法,基于知识发现、符号知识的逻辑推理等方法,说明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对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8.
鄂尔多斯高原植被生态分区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生态环境是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查清植被生态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演替的自然驱动因素,将鄂尔多斯高原的植被生态划分为基岩台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盖基岩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和滩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结果表明,气象和地形地貌控制着区内植被生态的总体分布格局,包气带和地下水因素控制着植被生态的演替,沙地植被生态和滩地植被生态的生长发育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地下水开发时保护植被生态的靶区。  相似文献   
49.
依据岩性岩相研究、孔隙度研究、物探测井解译等成果,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划分与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为单一结构,表现为强富水与中等富水含水层在垂向上叠置与组合,无区域性连续稳定的隔水层,由下到上构成含水统一体;南部黄土高原区为多层结构,表现为含水层与隔水层上下叠置,垂向水文地质分层明显;盆地南、北含水层结构的结构类型明显不同。利用孔隙度、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3个参数,对含水层的富水性级别进行了划分,盆地中共划分出7个强富水含水层、7个中等富水含水层和2个弱富水含水层。盆地南、北比较,北部含水层孔隙度大,富水性强,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盆地北部地区。垂向上比较,盆地北部由上到下,孔隙度由大变小,富水性由强变弱,地下水主要富集于浅层和中层;南部上部罗汉洞组和下部洛河组孔隙度较大,富水性好,中部环河组相对较差,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罗汉洞组和洛河组。  相似文献   
50.
赵振宏  王冬  陶正平  李瑛 《地质通报》2008,27(8):1131-1137
地下水流系统和循环模式分析是研究地下水形成机理的基础,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高原在含水系统和众多地下水排泄区的控制下,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不同循环深度、相互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PACKER系统分层试验测定的不同深度水头的数据证明,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流系统存在托斯多层水流模式,区域性水流系统一般包含浅循环、中间循环和深循环3个循环系统。浅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在200m以内,深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大于4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