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665篇
地质学   598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Three new genera and species Archaeoperla rarissimus gen. et sp. nov. (Perlidae), Liaotaenionema tenuitibia gen. et sp. nov. (Taeniopterygidae) and Parvinemoura parvus gen. et sp. nov. (?Nemouridae)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All of them were collected from Yixian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Liaoning, China. Hitherto, A. rarissimus is the oldest species possessing typical characters of Perlidae; the finding of L. tenuitibia indicates taeniopterygids once lived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in the late Mesozoic, but frequent volcanic activities, climate changes, or other environmental changes might have resulted in the disappearance of Taeniopterygidae in northern China after Mesozoic. Ancestral groups of Nemouridae have been abundant from Middle Jurassic, and male genitalia of P. parvus gen. et sp. nov. has been developed and similar to extant Nemouridae in the late Mesozoic. The stonefly fossils found from Yixian Formation are not divers at the species level, but rich at the family level. The diversity of stonefly implies different microclimate existed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at that time. A large old lacustrine basin existed in the western Liaoning, surrounded by hygrophilous plants on swampland and lake shore, warm and humid; tall arbor and boscage on the hillside nearby, mild and dry; mountains in the distance, rivulets running among the mountains, cool and wet. Many insects, prefer cool climate (e.g. stonefly, raphidiopterans, et ai.), lived in the mountains with rivulets.  相似文献   
742.
抽提岩石(沉积物)中吸附气和吸收气的方法可用于预测矿藏,这是因为这些气体会逐渐聚集和保存在岩石中。来自地幔的流体会补充热解吸附流体,运移到地表的流体则产生岩石圈气田。产生于这种方式的背景气田可能会受到物理场和来自不同矿床流体的影响。矿床的物理场可能会改变背景气田的成分。  相似文献   
743.
黄土高原黄土和红粘土~(10)Be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充分认识元素和同位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运用元素和同位素示踪环境变化的前提。对来自于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样品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量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各种化学淋溶实验表明:10Be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粉尘沉积物粘粒矿物的表面,部分已结合进自生的粘土矿物中;在粉尘沉积物风化过程中10BC与9Be和Al的活动性相似,基本没有发生迁移,其原因是连续沉积的粉尘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阻止了10Be的解吸附和淋滤;沉积和风化作用导致了10Be浓度与化学指标在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剖面中的协同变化。  相似文献   
744.
北黄海西部全新统分布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黄海西部海区全新世沉积的研究是理解黄河泥沙向外海输运的过程、机制以及全新世期间黄河入海口在黄、渤海之间变迁的关键。然而,相对我国其他海区而言,北黄海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全新世沉积分布的全面认识。本文根据1998年和1999年在北黄海进行的两个航次的浅地层剖面记录(图1),对北黄海西部海区的全新世沉积有如下几点初步认识: 1)北黄海西部全新世沉积分布总体而言北薄南厚。沿辽东半岛一侧的海区,全新统极薄,厚度在1~2m以内,浅地层剖面上无明显表现。向南侧海域,全新世沉积逐渐增厚,在近山东半岛一侧海区,最厚可达30m左右。  相似文献   
745.
正Several generations of mafic dyke swarms of different age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ut Precambrian rocks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iberian craton(Irkutsk Promontory).Each generation of dykes is related to a  相似文献   
746.
晚期富挥发分的黄玉花岗岩广泛而零星地产于英格兰西南部含Sn-Cu多金属矿化的S型黑云母花岗岩岩基中。St.Austell地区的最新观察资料查明了其野外关系,并论证了影响花岗质容矿主岩和沉积岩容矿主岩的电气石化晕的意义。黄玉花岗岩接触带通常以显示出无定向固结结构、具有石英-电气石晶洞的伟晶岩带为标志,较小的侵入黄玉花岗岩岩席在其围岩中具有对称状电气石化晕。黄玉花岗岩矿物组成复杂,除钠长石、正长石和石英外,还含原生黄玉、铁锂云母或锂云母、磷铝锂石以及各种富Nb-Ta的副矿物。在化学成分上,它们与黑云母花岗岩截然不同,特别富Li、F、P、Nb、Ta、Ga、Rb。黑云母花岗岩的晚期分异产物包括电气石花岗岩,但这部分异趋势主要涉及到B的增高,Li、F或P的变化较小我们认为,黄玉花岗岩可能不是由英格兰西南部的黑云母花岗岩浆(被属于黑云母花岗岩岩套的流纹斑岩岩脉所侵入)经结晶分异所派生,而是在钾质基性岩浆作用期间由岩基之下的熔融残留物经有限部分熔融而形成。与其它富挥发分的花岗质岩石的对比表明,英格兰西南部的黄玉花岗岩与锂伟晶岩(如Tanco)、火山玻璃(如Macusani)和其它的黄玉花岗岩(如Seward半岛)具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特征。这些岩石可能代表一类基本相似的富挥发分花岗岩浆。我们认为它们的形成可能受以前曾产生过更为“正常”花岗岩浆的下地壳熔融残留物的有限部分熔融所控制,尽管目前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747.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碧口群火山岩系中部的基性熔岩以拉斑系列为主 ,基性火山岩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和Nd同位素初始比值较低 ,分别为 0 .70 12 4 8~ 0 .70 4 4 13和 0 .5 110 80~ 0 .5 12 341,大部分样品的εNd(t) >0 ,表明母岩浆主要来自地幔源区。岩石显示明显的富2 0 7Pb及2 0 8Pb特征。在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的演化过程中岩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 ,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等表现了从亏损到富集的变化特点。基性熔岩的稀土与微量元素表现出与俯冲碰撞型的弧区玄武岩相同的特点。分析表明 :碧口群火山岩系形成于岛弧环境 ,它与横丹群浊积岩系在扬子板块西北缘构筑了一个弧盆系统 ,其时代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748.
幔源角闪石巨晶中硫化物熔融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物熔融包裹体研究是认识硫化物矿床成矿元素来源和演化的重要手段,由于硫化物熔融包裹体的体积较小(粒径仅为10~20μm),其详细化学元素组分的难以获得一直是制约进一步研究的瓶颈。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扫描电镜、电镜能谱和二次飞行时间离子探针(Tof-SIMS)对产于铜陵地区角闪石巨晶中的硫化物熔融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次获得了一套精确的矿物化学资料和元素分布图。矿物学研究表明,角闪石巨晶在上地幔和下地壳均有结晶,温压区间分别为T:850~900℃(温度),P:0.70×109~0.82×109Pa(压力),对应深度D:23.10~27.06km;和T:900~950℃,P:1.09×109~1.17×109Pa,D:35.97~38.61km。元素分布图显示,硫化物熔融包裹体主要有两种元素组成体系:S-Fe-Mn-Ni-Rb-Sr-Ba和S-Fe-Cu-Sr,幔源硫化物体系中Mn、Ni、Rb、Ba等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特征可共溶,与Cu则表现出不混溶。在铜陵地区,上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了一套碱性玄武岩浆,后受岩浆底侵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影响,底侵进入下地壳深位岩浆房,发生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形成一套轻度演化的玄武岩浆,可能为辉长质。上地幔和下地壳的角闪石巨晶分别是由上地幔碱性玄武岩浆和下地壳轻度演化的玄武岩浆(辉长质)高压下结晶的产物。当上地幔碱性玄武岩浆上侵到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以后,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又由于地壳硅镁层的混染作用,使得玄武岩浆中硫溶解度降低,促其熔离,从而释放大量的硫(S,以及Ni、Cu、Cr)。角闪石巨晶中的硫化物熔融包裹体正是在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中,由正在结晶的角闪石巨晶在结晶分异和轻度演化的玄武质岩浆中捕获的不混溶硫化物熔融液滴形成的。铜陵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大规模的岩浆底侵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由于下地壳硅镁层混染作用使得轻度演化的玄武岩浆释放大量硫,必然会在莫霍面附近形成大规模高浓度的硫富集区,这些组分在岩浆上侵作用、地壳减薄作用或者裂谷作用的影响下很容易再活化,进入区域岩浆-热液流体系统,最终参与形成区域大规模的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749.
正Mafic dykes have been long considered possible tectonostratigraphic markers in East Antarctica because they are largely confined to Archaean–Early Proterozoic cratonic blocks but are absent from mid-to late Proterozoic or  相似文献   
7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