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81.
地应力钻孔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后,地应力研究受到重视,应力孔施工也日渐增多。本文依据多个项目实践经验,总结了地应力钻孔施工中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介绍了钻孔结构设计按照终孔直径选择、监测仪器安装以及地层条件来综合考虑的方法。特别是从保证技术套管的使用和起拔安全,保障仪器安装精度的扩孔技术,冲洗液的选择与控制,应力测量与应力监测仪器安装的技术保障措施等应力孔施工关键技术方法方面探讨和总结了该类型钻孔施工技术特点和技术经验,系统总结了孔内应力测量和监测仪器安装技术方法,对同类项目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中强地震序列类型及其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炜  刘春  张春生 《地震研究》2004,27(3):216-218
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1970—2002年发生的27次5级左右地震序列的震级结构,这些地震序列可分为孤立型、主震型、震群型三种。结果表明,该区27次中强地震序列中,有22%为孤立型,14.8%为震群型,其余为主震型。在已选取的地震序列中,无前震以及有1次前震的比例为18.5%,有2次或2次以上的占81.5%。同时在鄂尔多斯块体西南边缘地震以孤立型为主,在鄂尔多斯块体北东东向的主压应力轴线上发生的地露名为需群珏!f。以卜结果可作为鄂尔多斯块体地区震后趋势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江苏南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溶发育潜力,采集代表性岩石样品,并制作成统一规格的试片,开展一个水文年的溶蚀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碳酸盐岩的平均溶蚀速度约为1.42 mm?ka-1,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大致相当于西南地区的1/30,略高于北方岩溶区。实验证明了苏南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具有最强的溶蚀性,这为解释上述地层区的岩溶现象提供了地质依据。研究还表明,岩石的溶蚀性与Ca含量关系密切,同时也受岩石矿物成分、微构造影响,一般高Ca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溶蚀性。苏南地区的岩溶发育性以岩石溶蚀性为基础,但水动力条件也十分关键,宜兴地区二者兼备,岩溶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84.
都江堰市景区秦堰楼为重要的古建筑物,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古建筑物基础及主体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调查其变形破坏特征、规模,分析论述其变形破坏机制,并在场地整体及局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治理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85.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分期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兴信  张春生 《地震研究》1992,15(2):135-144
利用最优分割法对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期,并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00年以来汾渭地震带北段可划为4个活跃期,每个活跃期的中心间距约300年,最大地震为7级,天水—陕南地震带(区)近一、二百年的地震活动可分为持续约10年左右的几个地震簇。所有分期中,海原地震带能量释放最大,且最近仍很活跃。汾渭地震带和海原—银川地震带活跃期存在相关现象,且其南段往往先于北段活跃,目前活动水平较低。该带1900年以来地震还有与河套地震带地震相呼应的现象和沿构造带南北迁移的规律。根据分期和相关结果推测,鄂尔多斯周缘各地震带都存在中强地震背景。其中海原—银川地震带近期发生5—6级或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天水—陕南地震带近期也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汾渭地震带虽然存在孕育6级以上大震的背景,但近年还不会发生强震。  相似文献   
86.
苏州A型花岗岩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魏春生  郑永飞 《岩石学报》1999,15(2):224-236
对苏州A型花岗岩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全岩δ18O值为+3.5‰~+9.2‰,全岩δD值在-81‰~-59‰之间变化。主要造岩矿物对保持氧同位素平衡分馏的样品,其D亏损主要受单阶段岩浆去气机理的制约。部分全岩样品表现出不同程度D-18O同步亏损,这种亏损要受岩浆期后固相线下与外来渗透大气降水之间进行同位素交换机理的制约。石英δ18O值基本正常,石英与碱性长石之间氧同位素不平衡分馏特征表明,苏州A型花岗岩整体上起源于亏损18O源区物质通过地球动力学再循环产生低δ18O岩浆的可能性不大。根据氢氧同位素实测值和理论模型计算结果,推测苏州A型花岗岩浆δD和δ18O初始值分别为-50±5‰和7.5±1.0‰,这排除了岩浆起源于曾经历过化学风化循环的地壳上部岩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7.
胡春生  吴立  杨立辉 《地理科学》2016,36(6):951-958
通过对青弋江上游泾县段阶地砾石层进行砾组分析,讨论阶地砾石层的沉积环境及其对青弋江发育的启示。结果表明:砾径以中砾和粗砾为主,砾石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强,流速基本为2 m/s左右,最大可达到3.5 m/s,特别是T3砾石层形成时期;砾向在T3和T2砾石层形成时期分别为南南西(SSW)和南西西(SWW)方向,古流向变化不大,呈自南而北的基本流向;砾态以次圆和圆为主,其总含量超过70%,较高的磨圆度暗示砾石经历了较远距离的搬运;砾性主要有石英砂岩、砂岩、脉石英和石英岩,其总含量达到90%以上,且砾石物源区变化不显著;T2砾石层和T1砾石层是典型的河流沉积,而T3砾石层可能是河流沉积和泥石流沉积叠加作用的产物,并且T3砾石层的沉积特征对于分析古青弋江的发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8.
2006年4月中北京地区接连出现了强降尘过程。降尘,在地质学家的眼中被视为黄土的原始物质。对降尘过程以及降落物的研究无论对我们正确认识黄土的堆积和演化,或者人类活动对干旱区沙漠化的影响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着重介绍这次降尘的沙尘天气过程以及对降落物磁化率和粒度测量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9.
科落头滑坡是一个大型老滑坡,近年来受雨季暴雨影响,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发生了局部复活变形。在充分论述其滑动机制、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滑坡治理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90.
The statistical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in Hebei Province in the past six years shows that the mid-south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is an area of frequent rainstorm disasters in summer. The rain belt is most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Taihang Mountains, and the rainfall is often over 700mm. Focus was on the summer downhill frontal Yellow River cyclone, which accounted for 20% of the 73 storm days in the statistical samples. The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frontal cyclone heavy rain in 2016 shows that the merid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cooperates with the climbing mountain jet in the north of the cyclone and the southward flow in the west of the cyclone,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deep narrow cold temperature trough along the mountain orientation. It enhances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frontal cyclone, enhances the baroclinicity of the cyclone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rotating wind, resulting in augmentation of the cyclone and slowing of the eastward movement.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entanglement of the cyclone jet and the mountain block, a deep and abundant water vapor environment is formed, and the moving westward of water vapor flux and the low-level water vapor main body are hindered; The high-energy tongue convection instability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mountain range is formed, a strong uplift with abundant water vapor masses is triggered, and three critical areas of vertical motion occurred, which restricts the rainstorm locations.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lope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on heavy rain show that the downhill rainstorm area is parallel to the mountain range, and the meridional mountain range can cause a greater range of heavy precipitation. It is also easy to cause double frontal precipitation locally by a same cyclonic warm front and cold front, resulting in a long duration of heavy rain. The slope of the mountai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mountain block and forms the wet convection instability with the dry at lower and wet at upper overlapping on a thermal instability of the front zone with cold at lower and warm at upper, such as the total instability is stronger. The slope of the mountai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crease and maintenance time of the cyclone decompression during downhill. It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decline to the North China Plain, which affects the path and speed of the cyclone eastward mo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