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福建南部沿海的江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闽南厦门至漳浦沿海获22只江豚,根据背部棘状小结节的数量与分布,可明显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P.Phocaenoides,81%)和北方亚种(N.P.Sunameri,19%),表明本海域是几个亚种的混栖地带,分析了这些江豚的外部形态和种群结构,测定了脂肪层及各内脏的重量.  相似文献   
12.
温州港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纬28°01'.6,东经120°39'.3),为一河口港.这项研究的试验点设在状元桥(离河口出海处约7海里).这里水深3米,水质混浊,呈土黄色,透明度在0.l米以下.大潮升5.1米,小潮升3.8米,大潮涨落流速3节,最大可达5.5节.水中含盐量低,而且雨季和旱季之间有很大差别.即旱季或高潮时盐度比较高,而雨季或低潮时基本上是淡水.例如8月30日高潮时含盐量11.56‰,平潮12.54‰,低潮1.47‰.  相似文献   
13.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之后的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机制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认为不同门类的生态复苏时间不同,在5~8 Ma后的中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才完成复苏。早三叠世海生爬行类动物化石稀少,零星出现于泰国Peninsula地区、日本宫城县仙台歌津、中国湖北远安、安徽巢湖等地。前人提出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鱼龙类和鳍龙类)由东向西迁移东部起源假说。笔者参加贵州1∶5万坡脚幅区域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14.
于2011-2013年5月和10月在厦门五缘湾海域设置7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结合2005年的历史数据,运用AMBI和M-AMBI指数法评价该海域海底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状况。2011-2013年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门106科193种,多毛类(83种)、甲壳类(53种)和软体动物(25种)是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类群,平均总密度和湿质量生物量分别为(518±292)ind/m2和(54.8±88.9)g/m2。多毛类的短鳃树蛰虫(Pista brevibranchia)为该海域的绝对优势种,其平均密度可达(170±179)ind/m2,其他优势种还有似蛰虫(Amaeana trilobata)、西方似蛰虫(Amaeana occidentalis)、丝鳃稚齿虫(Prionospio malmgreni)、梳鳃虫(Terebellides stroemii)、独毛虫属一种(Tharyx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长指马尔他钩虾(Melita longidactyla)和伍氏蝼蛄虾(Austinogebia wuhsienweni)等。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轻度干扰,生态环境质量介于一般—优良之间,与2005年的调查相比,2011-2013年该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这可能与五缘湾及周边海域近年来进行的海堤开口改造、海洋环境整治,以及海湾纳潮量及水交换能力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5.
沉水植物和螺类都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牧食关系也是水生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而不同的基质类型可能会影响两者的生长和改变沉水植物对螺类牧食的防御策略.以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为对象,研究基质类型、螺类牧食对沉水植物的生长及防御策略的影响,以及基质类型及沉水植物对螺类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螺类牧食和基质类型对苦草生长和元素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存在螺类牧食时,泥沙基质和沙基质苦草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泥沙、沙和泥基质苦草地上生物量分别减少了67.74%、58.58%和17.84%,根冠比分别升高了177.51%、217.23%和1.44%;且泥沙基质中苦草的叶片数显著低于无牧食组.不同基质类型下,牧食对苦草总碳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泥和泥沙组中,螺类牧食使苦草的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碳氮比均显著升高;沙基质下,螺类牧食使苦草总酚含量显著降低.基质类型对螺类的形态特征(除壳宽外)、生长及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总体来看,基质类型对耳萝卜螺牧食和苦草防御策略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螺类的生长及元素特征基本无影响.本研究可以为牧食理论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也可为沉水植被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提供参考,但基质类型对螺草牧食关系的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Field sampling of the macrobenthos from 23 stations in the Chukchi Sea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4th CHINARE(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s, July–August, 2010). We identified a total of 140 species of macrozoobenthos belonging to nine phyla, which were dominated by polychaetes(66), crustaceans(30), and mollusks(25), followed by echinoderms(9) and others(ten others, including four cnidarians, one oligochaete, one sipuncula, one priapulida, two bryozoans, and one urochordata).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Aphelochaeta pacifica, Heteromastus filiformis, Nephtys ciliata, Nephtys caeca, Scoletoma fragilis, Golfingia margaritacea, Nuculana pernula, Macoma calcarea, Ennucula tenuis, Macoma inquinata, Musculus discors, Echinarachnius parma, and Ophiura sarsii, so there were more cold-eurythermal boreal immigrants than truly Arctic species(endemics). The average density and biomass(mean ± SD across all stations) of the total macrozoobenthos were(916 ± 907) ind/m2 and(902.9 ± 1 227.7) g/m2(wet weight), respectively. Relatively high density and biomass were observed in the samples from the northeastern and southern Chukchi Sea.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benthic communities in the study sea area was relatively large; this spatial heterogeneity has led to high diversity and a patchy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to the 1st CHINARE( July–August, 1999), thi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different degrees of decreases in the average taxa numbers and the average density, abundance, and biodiversity in the area over the recent decade, which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global warming, human activities, and sea ice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17.
固城湖冬季生物资源现状及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1999年冬季对固城湖生物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固城湖冬季生物资源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探讨了固城湖水质的演变趋势和湖泊供养殖能力.结果表明,固城湖水质虽达到国家Ⅲ类饮用水标准,但固城湖水质已呈现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当前固城湖可自然提供的渔产潜力约为81.4×104kg.为保障固城湖渔业生产和水资源质量,应做好水生植物资源改良和保护,调整湖泊渔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厦门港试验浮筏污损生物的群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传燕  黄宗国 《台湾海峡》1992,11(2):167-173
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在厦门港防污、防锈试验的浮筏群进行了周年的污损生物挂板。记录了90种生物,其中网纹藤壶、泥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贻贝、中胚花筒螅、太平洋侧花海葵、厦门膜孔苔虫和多种端足类是优势种。全年都有生物附着,夏、秋和冬、春季的优势种有显著的不同。附着量较大,夏季3个月的湿重生物量高达22.7kg/m~2。这个结果可为防污、防锈试验提供较确切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贵州高原岩溶台地红色风化壳的物源辨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高原岩溶台地上广泛分布着相对均一(通常3~5m)的红色风化壳,是中国南方红色风化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岩溶台地红色风化壳的成因及其物源长期存在争议。作者最近在黔西、黔中、黔北和黔东等地选取了数十个岩溶台地垄岗之上红色风化壳剖面,运用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法,首次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物质来源及成因,认为它们与下伏基岩有明显的继承性,是碳酸盐岩中酸不溶物原地风化残积的产物。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往往没有明显的半风化过渡带,剖面主体由成分均一的全风化土层构成,仅在土层之下有数厘米到十多厘米厚的碳酸盐岩岩粉层出现,岩-土界面清晰、突变。  相似文献   
20.
利用SOC710VP成像光谱仪和ASD Field Spec 3地物光谱仪在湿地区域获取了典型湿地植被苔草光谱反射数据信息,比较了在不同水分环境下两个仪器在400—1 000 nm波长范围的光谱特征,对两种仪器的光谱结果进行了9种典型植被指数运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分环境下(土壤含水率51%、32%、14%三个区域比较分析)SOC710VP的反射率曲线和地物光谱仪ASD Field Spec 3的趋势相近,二者有很好的一致性,表现在550 nm和730 nm的反射峰,690 nm和970 nm的吸收谷,以及连续的近红外反射平台。二者也有非常明显的区别:1)SOC710VP在3个土壤水分环境下的苔草叶片光谱值都大于ASD Field Spec 3所采集到的苔草叶片光谱反射值;2)SOC710VP反射率曲线没有ASD Field Spec 3测出的原始光谱曲线平滑,波动幅度变化更大,在近红外波段较明显,变化更清晰,利于后续的光谱端元聚类分析。综上证明: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数据具有图谱合一、光谱曲线特征可靠的特征,在湿地近地高光谱遥感研究中具有很大潜力,拓展了湿地资源遥感监测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