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4篇
  免费   3325篇
  国内免费   5837篇
测绘学   2651篇
大气科学   2429篇
地球物理   2581篇
地质学   9992篇
海洋学   2452篇
天文学   138篇
综合类   1132篇
自然地理   2121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469篇
  2022年   1004篇
  2021年   1143篇
  2020年   1019篇
  2019年   1138篇
  2018年   980篇
  2017年   902篇
  2016年   920篇
  2015年   1112篇
  2014年   985篇
  2013年   1191篇
  2012年   1296篇
  2011年   1270篇
  2010年   1228篇
  2009年   1191篇
  2008年   1162篇
  2007年   1101篇
  2006年   1146篇
  2005年   889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494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云南松根系对土壤牵引效应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跃明  张云伟  周跃 《山地学报》2002,20(4):476-479
目前在野外对云南松根系与土壤的机械效庆的研究,由于测试研究受多种因数的影响,开展研究困难较大,研究精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对较深入的描述根系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机械效应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基于这一实际,设计了能在室内和野外进行实时测试分析的测试系统,并配套了支持PCMCIA插槽的DAQP-12型模数转换(A/D)卡,以及直流电供电的QT-300型调理装置。结合所配套的硬件,利用Visual C在Windows95/98平台编写了软件,经过实际试验测试,系统各项性能能够满足云南松根系对土壤的机械效应研究的测试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22.
论述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的 8个阶段 ,并结合南京郊区旅游地的实际情况 ,对目的地形象的推广思路进行分析。从旅游者心理特征出发 ,提出了目的地形象的生命周期问题 ,通过对南京郊区旅游地形象现状的评估 ,认为钟山风景区形象趋于老化 ,面临形象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2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又有利于尽快构筑一个带动湖南经济迅速成长的核心增长极,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需要制订科学的近、中、远期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需要把技术创新放在重中之重,需要重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企业集团的组建与发展,需要实行外向开放型的一体化战略,需要尽快建立权威性的综合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124.
柴达木盆地东部尕海湖DG03孔岩芯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广超    马海州  隆浩  陈忠  张西营  周笃筠 《中国沙漠》2008,28(6):1073-1077
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尕海湖DG03孔岩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2 800—11 800 cal a BP之间,DG03孔沉积物主要以砂为主,含少量的粉砂和粘土,表明钻孔地点的水动力条件比较强,湖泊水位较低,尕海地区经历了一次短暂的干旱事件,这一事件可能是该区域对全球性的YD事件的响应;全新世早中期(11 800—5 600 cal a BP),沉积物主要以粉砂和粘土为主,钻孔地点的水动力条件比较弱,湖泊水位较高,气候环境相对湿润;全新世中晚期以来(5 600 cal a BP以来),沉积物中砂粒组分含量越来越多,粉砂和粘土含量越来越少,平均粒径越来越大,钻孔地点的水动力越来越强,该区域经历了一个干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5.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e Program,简称ISCCP)提供的1998—2007年共10 a的深对流路径跟踪资料,统计分析了影响江淮地区对流系统(Convection system,简称CS)的时空分布及其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影响江淮地区的CS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大多生成于江淮本地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呈现以江淮地区为中心的带状分布特征,越靠近江淮区域CS分布越为密集。依据源地不同,将影响江淮地区的CS分为5类,受气候条件与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各源地CS参数特征差异显著,总体来说CS的水平尺度越大,其生命史、对流云团(Convective clusters,简称CC)数目及水平云温度梯度也越大。其中江淮中心区域(MID)区域CS水平尺度、生命史和CC数目的平均值均为最小;东南(SE)区域CS生命周期以中长周期为主,水平尺度、最大对流比和云温度梯度的平均值最大。梅雨期内江淮地区对流活动频繁,CS的水平尺度大、生命史长、CC数目多。

  相似文献   
126.
周芯玉  涂静  廖菲  胡东明 《暴雨灾害》2017,35(3):235-242

采用NCEP FNL 1°×1°逐6 h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及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4年5月23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天气尺度系统以及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过程是多尺度系统相互配合作用的结果,暴雨发生在“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使华南持续受短波槽影响;低层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的低空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南亚高压使得华南上空风场辐散抽吸作用明显。(2)强降水发生前,强风速伸展高度的不断降低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变增大,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且水汽条件较好;低空急流指数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在强降水发生前1~2 h迅速增大,强降水发生后则迅速减小。(3)风场低层垂直切变的增强与强风速的下传具有较好的时间对应关系,说明由于强风速垂直伸展高度不断降低导致了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在强降水发生前,低空急流、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垂直风切变的相应变化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7.

利用变分方法建立预报场和预报倾向场这一预报场组合与模式预报非系统性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来估计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模式的非系统性误差,从而对预报做出修正。采用两种不同的历史样本建立这一映射关系,其中,利用相同时刻历史样本建立映射关系的方法称为DEM方法;通过相似面积比选取“相似样本”来建立上述映射关系的方法称为SEM方法。以FNL分析资料作为评判预报误差的依据,根据2002—2010年7月GRAPES模式500 hPa高度场48 h预报的回报资料,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案进行非系统性误差的估计及预报订正试验。对279个检验样本的试验结果表明:SEM方法和DEM方法都对非系统性误差有一定的估算能力,二者估算的非系统性误差空间分布和量级与模式非系统性误差较一致,SEM方法的修订效果略优于DEM方法,但并不明显。对预报做出系统性误差和非系统性误差两步订正后,DEM方法和SEM方法的订正有效率分别为98.566%和100%,可明显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8.
陶玮  郭婷  吴瑞姣  周昆  邱学兴 《暴雨灾害》2021,38(2):174-181

利用安徽省1961—2016年8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雨量、2006—2016年1 162个地面自动观测站小时雨量、1961—2016年安徽省民政厅灾情和2006—2016年《安徽省气象灾害年鉴》收录的227个暴雨过程灾情数据,采取气候平均、广义极值、概率密度函数、百分位分布等方法,统计暴雨过程的持续天数、区域、范围、平均日降水量和小时雨量对暴雨灾害的影响,划分安徽省暴雨灾害预警等级。结果表明:(1)安徽省暴雨灾害预警等级可分为Ⅳ级(轻度)、Ⅲ级(中度)、Ⅱ级(重度)、Ⅰ级(特重)四个等级;(2)从Ⅳ级到Ⅰ级,暴雨过程的持续天数指标从1—4 d,范围指标根据暴雨区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确定,从Ⅳ级的20%上升至Ⅰ级的80%;(3)根据暴雨过程的区域差异,将安徽分为沿淮淮北、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沿江及江淮之间三个区域,分别建立降水量与暴雨灾情的定量关系,并在每个区域设置相应的平均日降水量和小时雨量指标;(4)利用上述暴雨灾害预警等级,对1981—2018年安徽省致灾的149个暴雨过程进行回代检验,并将其用于2020年6—7月安徽省暴雨灾害预警,暴雨灾害预警发布周期为Ⅳ级(轻度)0.66~0.82 a、Ⅲ级(中度)1.15~1.90 a、Ⅱ级(重度)3.16~3.80 a、Ⅰ级(特重)9.5~12.6 a,符合安徽暴雨灾情实际,可以为气象部门启动暴雨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基于遥感监测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全球正经历快速、高强度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热岛加剧,并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许多的生态环境要素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遥感具有宽覆盖、信息量大、重复观测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地表城市热岛(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SUHI)监测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针对前人相关研究对热红外数据源、监测指标及SUHI时空变化规律尚缺乏系统总结且内容需要更新等问题,本文首先分类评述了SUHI遥感监测所采用的热红外遥感数据源。其次将现有的SUHI监测指标分为土地覆盖类型驱动型、地表温度格局驱动型及两者复合驱动型3类来述评,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应用案例及优缺点;并从日间变化、夜间变化及昼夜对比的变化3个方面述评了SUHI的年内时空变化规律;归纳了其年际变化规律。最后,依据现有研究结论中相互冲突或尚需深化的地方,指出几个潜在的关键问题或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0.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米作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探究其生产潜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中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全球农业生态区模型、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和集对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玉米生产潜力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960—2010年间,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由1960年代的9.10亿t增至2000年代的9.45亿t左右。在年际尺度上,中国玉米生产潜力主要以准3 a和准5 a的周期进行波动;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准10 a和准20 a的波动周期。其中,准3 a的周期波动是中国玉米生产潜力长时间变化的最主要特征,这主要是受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从空间格局来看,中国玉米生长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加格达奇—锡林浩特—临河—西宁—天水—中甸沿线以东;1960—2000年间,玉米生产潜力界线在中国东北部和临河—西宁沿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移动。华北平原、辽河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关中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过程与上述地区恰好相反。在这2类地区,玉米单产潜力的变化均较显著,但变化方向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交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