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83篇 |
免费 | 2281篇 |
国内免费 | 12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63篇 |
大气科学 | 1070篇 |
地球物理 | 1768篇 |
地质学 | 4273篇 |
海洋学 | 910篇 |
天文学 | 368篇 |
综合类 | 664篇 |
自然地理 | 9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2篇 |
2023年 | 246篇 |
2022年 | 400篇 |
2021年 | 461篇 |
2020年 | 443篇 |
2019年 | 460篇 |
2018年 | 436篇 |
2017年 | 455篇 |
2016年 | 426篇 |
2015年 | 426篇 |
2014年 | 440篇 |
2013年 | 444篇 |
2012年 | 391篇 |
2011年 | 405篇 |
2010年 | 435篇 |
2009年 | 413篇 |
2008年 | 431篇 |
2007年 | 407篇 |
2006年 | 275篇 |
2005年 | 278篇 |
2004年 | 266篇 |
2003年 | 228篇 |
2002年 | 275篇 |
2001年 | 287篇 |
2000年 | 220篇 |
1999年 | 237篇 |
1998年 | 177篇 |
1997年 | 177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99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5篇 |
1958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辐射传输模式Hydrolight在国际水色遥感研究领域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水体光学的各种问题,也是进行石油类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的有效模型。结合Hydrolight模式的机理、应用现状及含油水体的特点,提出了将该模式应用于光学特性复杂的石油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测定石油污染水体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建立石油污染吸收和散射特性随波长和深度变化的参数化模型、确定油物质的吸附后悬浮颗粒物体散射函数模型等方面。依据2018年8月和2016年8月分别在辽宁大连港和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等区域测定的含油水体数据,讨论了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52.
因为蝠鲼在运动时具有低噪声,机动性能好等优点,以蝠鲼作为仿生对象,结合动态网格技术, 通过对仿生蝠鲼的外形轮廓中某一截面进行流体动力分析,研究该截面轮廓在大变形情况下,不同频率、不同波长对周围流场特性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波长一定时,随着频率的升高,升力系数波动幅度变大,推力增大。在频率一定时,随着波长的增加,升力系数波动幅度变大,推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953.
临涣矿区水化学特征及在矿井水源判别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比较临涣矿区三个地下水子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得出,这三个子系统在水溶标型发及少、微量元素的含量上无明显差别,表明各子系统间存在水力联系,而环境同位素氘和^18O分析则是解决矿井水来源判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4.
本文对云南先锋中新世木乃伊化木化石进行α-纤维素实验提取,以验证化石纤维素的可得性。实验利用有机溶剂分离、碱液分离、无机酸分离等方法分别对研究区5件木乃伊化化石样品进行处理,并采用红外光谱检测方法与现代木材α-纤维素和国际标准α-纤维素进行对比试验。实验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均可以从化石木材中提取出α-纤维素,但过程特征各有不同。其中,有机溶剂分离实验过程耗时最长,碱液分离方法样品损失最大。相比之下,无机酸分离方法对于木乃伊化木化石α-纤维素提取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55.
Zhi Xu Cheng Fang Wei-Qun Can Astronomy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2005,5(5):519-530
Chromospheric lines, including Ha, Lyα, Lyβand CaⅡK, CaⅡ8542, are systemically and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non-thermal excitation and ionization due to particle beam bombardment for a series of solar semi-empirical atmospheric models. As a result we propose to use the contrast in the integrated intensity of hydrogen lines to estimate the total energy flux of the bombarding beam during the solar flare impulsive phase. Partial frequency redistribution is considered in the Lyαline calculation and a smaller intensity enhancement in the Ha line-centers is found than in the previous results of Fang et al. 相似文献
956.
957.
基于对川北米仓山西部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下寒武统仙女洞组露头剖面的观察与镜下分析发现,仙女洞组下段由生物碎屑泥晶灰岩(L)、粉砂质泥岩(M)、似瘤状砾屑灰岩(L')、角砾灰岩(R)、藻凝块灰岩(A)和含生屑钙质砂岩(S)组合而成,其以角砾灰岩、似瘤状砾屑灰岩和藻凝块灰岩为特征,且发育异地岩块和滑塌变形构造。进一步分析认为:L-M岩石组合为正常的斜坡环境低能沉积;L'-R岩石组合中的角砾灰岩为上斜坡生物灰泥丘崩坍滑动至下部而形成的,似瘤状砾屑灰岩可能是由于L-M岩石组合快速沉积导致沉积物失稳滑动变形、上斜坡生物灰泥丘崩落角砾致使的差异压实和滑动、以及后期物质成分差异引起的压溶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使灰质层发生破碎并被泥质包围形成断续的砾屑状,甚至轻微的位移,进而形成条带特征不明显的杂乱变形构造;微生物岩(Mb)组合为上斜坡的灰泥丘沉积;S-M岩石组合为斜坡上部的浊流沉积。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建立米仓山西部仙女洞组碳酸盐岩台缘斜坡沉积模式,表明仙女洞组沉积早期米仓山西部存在台缘斜坡相沉积。 相似文献
958.
上海天文台CHAMP掩星资料处理结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已经有可能使用GPS掩星技术反演精确的大气温度,压强和湿度剖面.在概要地描述上海天文台(SHAO)开发的GPS掩星数据资料反演地球大气流程模块以后,分析了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17日期间2700多次CHAMP掩星数据资料的结果,并且与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分析(ECMWF)资料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讨论了CHAMP掩星数据的质量,并分析了CHAMP掩星数据的观测误差和ECMWF的分析模型误差.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统计分析方法,它能更客观地反映GPS掩星技术的外部符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PS掩星数据将有可能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和长期监测地球气候的非常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59.
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通过大量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期整体属于局限台地沉积,可划分为台内滩、滩间洼地以及潟湖亚相。以台内滩颗粒含量、沉积构造以及单层滩体沉积厚度为基础,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将台内滩划分为滩核、滩翼以及白云岩坪等微相,并建立了台内滩的3种典型沉积序列:滩翼—滩核—白云岩坪、潟湖—滩间洼地—台内滩,以及滩间洼地—台内滩。层序格架内台内滩的纵横向发育特征表明:SQ_2时期较SQ_1时期更为发育,滩体单层厚度和总厚度均较大,层序界面附近的滩核—白云岩坪沉积序列上部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960.
One-dimensional flow experiments on biological clogging were carried out by biostimulating columns packed with glass beads, sterilized, and inoculated with toluene-utilizing bacteria. Biostimulation consisted of continuously injecting toluene at four concentrations (3.0 ± 0.9, 6.1 ± 0.8, 8.7 ± 1.6, and 11.3 ± 0.8 mg/L). The results of column flow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a threshold concentration of toluene exists below which the total biomass in the column can be kept at a steady-state level. The column cores were extruded and segmented to determine the biomass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column at clogging. Clogging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buildup of filamentous bacteria close to the inlet end. Based o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16S rRNA genes, the dominant filamentous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as Nocardia farcinica. A 235-d column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clogging near injection points can be controlled by keeping the influent concentration of toluene below the threshol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