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91.
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蚀实验热力学模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肖林萍  黄思静 《矿物岩石》2003,23(1):113-116
通过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溶蚀作用实验室模拟研究,建立了溶蚀作用的热力学模型方程,对埋藏成岩的3种不同温压条件下(348.15K,Mpa ,373.15K,25Mpa,403.15K,30MPa)碳酸盐溶蚀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碳酸盐溶解反应的吉布春播由能降低,因而溶解反应增强;在相同温度和压力的地质条件下,白云石较方解石更易溶蚀并形成次生孔隙,这为油气生成运移提供了有利的地下空间和通道。  相似文献   
192.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复杂。在研究盆地周边岩溶区岩溶发育规律,地下水富集规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基础上,将周边岩溶区划分为9个岩溶水系统,进一步划分为25个岩溶水子系统。白垩系自流盆地初步揭示了深部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受岩相古地理、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等控制,水质差异较大。总结了东部黄土覆盖区的地下水类型及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3.
通过对香毛山一带早—中寒武世黑茨沟组岩石特征、沉积相和沉积构造环境等的调查研究 ,认为黑茨沟组沉积盆地属板内伸展机制下形成的裂谷微洋盆。根据相序变化特征、层序叠置形式、体系域组合特点及界面性质等将该套地层划分为 4个层序 ,并从盆地垂向沉积充填特征等方面探讨了盆地从形成—发展—成熟—萎缩闭合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4.
海底X射线荧光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一种新的海底X射线荧光探测系统 ,提出了天然沉积物水份对现场X射线荧光测量影响的散射校正模型。经水底砂介质模型和船上天然海底沉积物的试验表明 ,该探测系统在无液氮冷却条件下能够实现对水底沉积物的原位测量 ,且一次可同时完成 5~ 10余种元素的定性、定量测定 ,其检出限可达 (10~ 2 0 0 )× 10 -6,这是一种快速、经济、准确和有效的现场原位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95.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连续运行参与站系统(GZCORS)和广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确立的广州市城市三维定位系统在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其精度。  相似文献   
196.
塔里木河流域60 a来天然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塔里木河流域近60 a的地表径流、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年代际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地表径流变化的时空差异性,探讨了塔里木河流域天然径流变化对气温、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近60 a来塔里木河流域三源流径流整体存在增加的趋势,但干流径流存在减少的趋势;塔里木河流域三源流增加强度在1993年前后从强到弱依次为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进入2000年后从强到弱依次为和田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流域三源流径流强度增加主要受降水增加和由气温增加引起的融雪径流增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7.
极端干旱地区绿洲小气候特征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Microclimat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create different microclimatic environments and different microclimatic environments support different biotic comm…  相似文献   
198.
In this study, marine microplankton were identified by combining standard light microscopy with Sanger 18S rRNA gene sequencing. The image-matching individual PCR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image collectable unicellular microplankton to genera. Instead of pure strain culture and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icroplankton individual cells were isolated and fixed with glutaraldehyde, frozen and stored for months. Finally, they were imaged under a microscope and molecularly identified vi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ir 18S ribosomal RNA gene(18S rDNA). Microplankton cells were collected at 30 locations in South China Sea, and were assigned to 21 known and 4 unidentified genera(2 uncultured fungi and 2 uncultured stramenopiles) with phylogenetic analysis in parallel to the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99.
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与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守庚  吴思  刘彦随 《地理研究》2019,38(3):550-562
推进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是当前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乡村振兴规划内涵和本质特征,探讨乡村振兴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构建规划基本体系框架,提出规划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发现:① 乡村振兴规划核心在于从宏观层面科学引导乡村五大发展目标统筹共建,具有宏观战略性、前瞻性、统筹性、综合性等特点。② 乡村振兴规划需以“新型城镇化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为重要依据,突出对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乡村建设规划等的引导。③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框架可以“国家-省-市县”三级规划为基础,以特定目标跨区域规划为辅助。④ 遵循“振兴基础诊断-振兴目标剖析-专项规划制定-保障机制与措施建立”的技术路线,规划内容需重点围绕“二十字方针”,提出差别化的五大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或方案。⑤ 需强化乡村地域系统诊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地域模式类型甄别等关键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以推进系统化规划技术范式的形成。研究结果有望为推动乡村振兴规划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各级部门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0.
<正>This special issue is the scientific legacy of the 10th WESTPAC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which was sponsored b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and the 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 of UNESCO, and organized by the IOC SubCommission for the West Pacific (WESTPAC) and 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of China, which was held in Qingdao,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