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55篇
  免费   6249篇
  国内免费   7818篇
测绘学   2755篇
大气科学   7261篇
地球物理   9761篇
地质学   17413篇
海洋学   4013篇
天文学   1691篇
综合类   3767篇
自然地理   4461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26篇
  2022年   1413篇
  2021年   1624篇
  2020年   1285篇
  2019年   1571篇
  2018年   2145篇
  2017年   1945篇
  2016年   2097篇
  2015年   1767篇
  2014年   2062篇
  2013年   2009篇
  2012年   2489篇
  2011年   2336篇
  2010年   2137篇
  2009年   2040篇
  2008年   1896篇
  2007年   1787篇
  2006年   1434篇
  2005年   2023篇
  2004年   1772篇
  2003年   1545篇
  2002年   1043篇
  2001年   1004篇
  2000年   1123篇
  1999年   1491篇
  1998年   1185篇
  1997年   1135篇
  1996年   1041篇
  1995年   907篇
  1994年   784篇
  1993年   706篇
  1992年   561篇
  1991年   455篇
  1990年   335篇
  1989年   310篇
  1988年   271篇
  1987年   153篇
  1986年   141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98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9篇
  1958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61.
南黄海海水中悬浮体垂向分布类型及跃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中悬浮体的垂向分布并非上下均匀,而是具有明显的层化现象,这种情况与海水中的温度、盐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层化现象一样,不是偶然的,而是常年存在的,同时,悬浮体含量的层化分布对于海水的某些物理性质有较大影响。 1958年中国科学海洋研究所在南黄海南部海水中悬浮体的调査中已发现了悬浮体含量分布的层化现象。1981年, Kanau Matsuike等(1983)在东海区悬浮体的调查中发现了长江口外浅滩区海水中光束衰减的层化现象。Gorsline和Swift (1977)在关于大陆架沉积动力学的论述中指出,海水密度的层化现象总是伴随着悬浮体浓度的层化现象。1983-1984年中美南黄海沉积动力学联合调查中,作者(秦蕴珊等,1986)也发现了该区内海水中悬浮体含量的层化分布现象,并且提出了“悬浮体跃层”的概念。同期,赵保仁等(1986)在研究秋末南黄海海水透光度及其与环流的关系时指出,水体中透光度存在着一个“跃变层”。实际上,影响海水透光度衰减的主要因素是悬浮体浓度,因而,上述透光度之“跃变层”乃是悬浮体跃层在光学方面的表现。上述报道结果说明,悬浮体垂向分布的层化现象及悬浮体跃层的存在已经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但是,其性质、季节变化及成因等问题却很少有人研究,它们对海水许多重要物理性质的影响也鲜为人知,因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总结了历年调查资料基础上,作者于1988年4月又在南黄海进行了补充调査,共设55个站位(图1),对本区悬浮体分布中的层化现象、跃层问题及季节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对其成因及其物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关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问题作者已有专文讨论,兹不赘述。  相似文献   
362.
Theconcentrationanddistributionofdimethylsulfideinthemarineatmosphericboundarylayerneartheequator¥LiXingsheng;LiZhe;F.Parungo...  相似文献   
363.
锯缘青蟹胚胎发育过程主要生化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桂忠  汤鸿 《台湾海峡》1995,14(3):280-283
锯缘青蟹胚胎3种主要生化组成以蛋白质含量为最高,脂类含量次之,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胚胎发育的结果导致三种主要生化组成含量降低,其中蛋白质减少了39.0%,脂类、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减少了17.0%、7.7%,说明蛋白是青蟹胚胎发育的主要能源物质,这可能与动物适应热带、亚热带的水生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64.
三苯基氯化锡对扁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2年4月-1992年6月以扁藻为材料进行半抑制深度三苯基氯化锡处理72h实验,用透射电镜观察观察中毒状态扁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线粒体发生水肿,内脊局部瓦解,基质内出现由双层膜包围的同心质膜轮;叶绿体内光合片层的网状结构被破坏,光合片层上下重叠成厚块状;蛋白核中央髓部肿胀,淀粉鞘破裂成多角形淀粉板,并分散在髓部周围;叶绿体基质中出现大量淀粉粒,眼点因受淀粉粒挤压而由藻体中下部移至  相似文献   
365.
根据地球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在密度垂直层结的情况下,引进行波坐标,研究非线性定形波在相平面上的几何拓扑结构。严格论证了不存在定形孤立波,并通过Hamilton函数及其角作用变把行波系统化成最简形式,由此而得到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366.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海岩礁环境系高生产力区,在中、高纬度海域中,由大型海藻和大叶藻(Zosteramarina)所构成的初级生产力常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数倍(Miller et al.,1971)。同时,此种环境又是以大型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物的珍贵海产品鲍鱼(Haliotis)、刺参(Stichopus)、海胆(Strongylocentrotus)等的栖息场所和采捕作业区;还是一些优质鱼类星鳗( Astroconger myriaster)、鲈(Lateolobrax japonicus)等的藏匿场所和游钓渔业的渔场;重要经济藻类石花菜(Gelidium)等也在此环境中定着、生长。所以,浅海岩礁的资源开发前景很好。为了促进上述珍贵海产品的增、养殖生产和发展游钓渔业,有必要对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岩礁区的资源开发和海岸带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1987年初步调查的基础上,1992年以灵山岛为点,对水下岩礁环境和生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文主要分析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相似文献   
367.
本文以实验室培养为主,结合自然种群调查,观测厦门港真刺唇角水蚤各发育阶段体长、体重的增长状况,并研究了其生长率与温度、发育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8.
对两种广义迭代方法GAOR和GSSOR分别导出了其迭代矩阵和Jacobi迭代矩阵的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式,这些结果推广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9.
李炎  G.W.Berger 《海洋科学》1992,16(4):66-68
利用颗粒态放射性核素携带的颗粒物历经过程信息,我们提出用泥沙扩散方程和颗粒态放射性核素扩散方程联解底部边界层颗粒态物质迁移参数的方法。分析实例的样品取自荷兰Waden Sea南部Balgzand潮滩(砂坪)和Mok湾潮滩(泥坪)的两个站位(BG1和Mok2)。示踪核素为~(234)Th,~(210)Pb和~(137)Cs,其放射性比度由r能谱测出。  相似文献   
370.
本文提出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硅酸盐和硫酸盐的“扩散-平流-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间隙水受到硅酸盐溶解、吸附和沉淀不同体系的控制,因而间隙水中的硅酸盐具有三种不同形式的垂直分布,并从模式中得到了上述反应的反应常数,其中E柱硅溶解的一级动力学反应常数为0.00l 42a~(-1)。首次发现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指数下降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从数学模式上进行了处理。本文还研完了由于有机质还原sO_4~(2-)而产生的硫酸盐指数下降垂直分布,提出其模式,结果表明,SO_4~(2-)还原最大速率发生在沉积物-水界面附近,每年可达lmmo1/d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