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4篇 |
免费 | 691篇 |
国内免费 | 3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0篇 |
大气科学 | 383篇 |
地球物理 | 805篇 |
地质学 | 1364篇 |
海洋学 | 450篇 |
天文学 | 130篇 |
综合类 | 196篇 |
自然地理 | 3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48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56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193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50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8篇 |
1975年 | 5篇 |
197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了探讨西太平洋暧地区热带波动的天气效应,利用1980年2-9月140°E日本静止卫星纬度时间剖面卫星云图,分析了5d和14d左右周期热带波动云的演变特征,井综合分析了14d周期的云系演变型式与流场的关系,为预报热带中期天气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热带波动中30-60d大气低频振荡的云量变化最显著,北半球夏半年热带波动的天气压主要在10°N-0°,各半年在10°N-10°S,超过这个区域热带云量的港分布型式就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2.
陆内碰撞体制流体作用及成矿作用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内碰撞作用和流体作用都是80年代以来的研究前沿,它们的研究必然会大大促进成矿作用研究的发展,也是跟踪和超越世界地球科学先进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拥有最多最复杂的陆内碰撞带,为中国学者开发有关研究并取得高水平成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对陆内碰撞、流体作用和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的分析表明,三者之间研究的相互结合是薄弱环节,限制了有关问题的深入,但为我国学者开发该方向的研究,取得领先于国家水平的成果,提供了 相似文献
93.
In Taiwan many reservoirs are constructed in mountain areas. Unfortunately, several earthquakes shook the soil, and typhoons brought a huge amount of water to the reservoir zone. In the past studies, remote-sensing image data were used to effectively monitor the landslide near reservoirs. In recent year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has become a well-known method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to optimize the linear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While the ancillary information has been adopted easily by new methodologies, the ancillary information must be examined by a landslide ima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optimization on the LDA equations, three approaches were compared: (a) conventional LDA; (b) combined discrete rough sets and LDA (DRS + LDA), which identify the core facto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resholds of landslide occurrence; and (c) combined particle swa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LDA (PSO + LDA), which optimizes the parameters of LDA equation to attain the best classification outcomes. The abov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a reservoir region in Taiwan, and the following classification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application of DRS + LDA in our case study reduced the number of ancillary attributes from 14 to 5, and resulted in an accuracy rate of 0.83. On the other hand, the application of PSO + LDA resulted in the same accuracy rate as that of DRS + LDA, whereas the accuracy rate of conventional LDA was found to be 0.78. 相似文献
94.
塔里木盆地的高分辨率环境记录对于理解西部干旱乃至全球变化至关重要。湖泊沉积物的磁学参数能够记录沉积环境和古气候信息。罗布泊地区是受西风影响的典型区域。本文选取罗布泊Ls2孔7.1Ma以来长度达1050.6m的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矿和赤铁矿是沉积物中主要载磁矿物。钻孔底部和上部的沉积物磁铁矿含量相对较高,中部强磁性矿物浓度降低导致赤铁矿占主导。磁性矿物以PSD(pseudo-single-domain)颗粒为主,并含有极少量的SP(super-paramagnetic)颗粒。罗布泊Ls2孔的S-ratio比值表明,7.1~5.6Ma气候为相对较干旱和相对较湿润交替出现,5.6~3.6Ma干旱化加剧,3.60~0.74Ma有所缓和,0.74~0Ma干旱化最为强烈,其中5.1Ma和3.6Ma是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多磁学参数表明,晚中、上新世以来罗布泊地区的磁性矿物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罗布泊地区气候渐进式的干旱化过程。 相似文献
95.
关于生命起源研究的问题及其主攻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生命起源的研究的问题及各种假说和见解,提出物质的起源是生命起源问题研究的核心,生命起源问题应是研究原始地球的非生命物质如何演变成为生命物质的,地球上分子手性的起源是生命起源问题研究的主攻方向,有机分子光学活性百发生在由化学进化转入生物进化这一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南极半岛东北部海域3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1)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REE)的分布范围为(45.47~183.60)×10-6,平均值为91.36×10-6;稀土元素含量的高低与铝硅酸盐黏土成正比,与生物硅含量成反比;(2)大致以象岛至南极半岛北部的茹安维尔岛为界,研究区西部的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及南设得兰群岛北部岛架-岛坡沉积物稀土含量较低,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模式与长城站周边土壤/湖泊沉积物、火山岩相一致,表现为重稀土相对富集,铕正异常明显,Sm/Nd分子比值大,推断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南设德兰群岛中-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区与现代火山活动区;(3)研究区东部鲍威尔海盆、南奥克尼群岛岛架和南斯科舍海脊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的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为平坦型,轻稀土明显抬升,铕正异常不显著,Sm/Nd分子比值小,稀土元素含量受沉积物中黏土组分含量、硅质生物组分等制约,推断沉积物陆源碎屑主要来源于威德尔海西部和南部,局部受南奥尼克群岛、南斯科舍海脊和南设德兰群岛物质的影响,沉积物的搬运主要受冰筏和海流制约。 相似文献
97.
长度-半径维数模型作为描述城市交通网络复杂不确定性现象的一种分形分维方法,其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往往被忽视,且相关研究更是鲜见报道。故针对该模型在分形维数测算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率先开展了系统剖析、定量估计和质量控制研究。首先对数据源、矢量化处理、测算中心、尺度选择、以及分维数模型估计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不确定性估计与分析,其中首次给出了分形维数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不确定性度量区间,并依据误差传播理论对误差的传递和累积进行了描述;然后着重提出了基于LMed S(Least Median of Squares)的质量控制方法。最后通过对拉萨市的算例实验表明:道路的矢量化过程、测算中心和测算尺度的选择都会导致分维的不确定性;并在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置信区间对长度-半径维数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在一定概率水平下的首次度量;同时结合区域现状对研究结果给出了合乎实际的解释。本文在描述表征不确定性问题的分形几何和分形维数的基础上,系统地揭示了其自身不确定性的本质,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分形分维理论,为控制其质量奠定理论基础,而且可为城市交通网络分形维数的地学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计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3个十字形足尺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试件(其中2个节点的柱子浇筑了混凝土,1个为空钢管)的拟静力试验.通过研究拟静力试验所得的滞回曲线求得该节点的等效阻尼比,衡量它的耗能能力.从恢复力特性曲线得到了和一次加载相接近的骨架曲线,节点的初始刚度和刚度退化等参数.通过这些从强度、变形和能量等三方面判别和鉴定隔板贯通式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并得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
饱和粉土液化特性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路基的粉土粘粒含量少于1.5%、粉粒含量约为80%,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存在着液化可能性.为充分研究这一饱和粉土地层的液化特性,本文作者利用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进行了模拟自由场地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模型试验,试验结果再现了自然地震触发的粉土液化的各种宏观震害现象,揭示了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规律和特征.试验结果为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路基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南秦岭十里坪锑矿床成矿时代及成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里坪锑矿床受赵川陆缘隆_滑构造的主滑脱拆离带的控制。矿体呈脉状赋存于韧_脆性主滑脱带上部的脆性次级断层_节理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萤石石英辉锑矿型。围岩为太古宙_元古宙变质岩系,围岩蚀变弱。成矿流体属H2O_CO2_NaCl体系,流体包裹体盐度w(NaCleq)为3.6%~11.3%,均一温度为109~232℃,形成压力大致为800×105Pa。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质主要来源于变火山岩围岩;氢、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初步将该矿床定为变质岩源就地式大气降水热液矿床。矿石中萤石Sm_Nd等时线年龄为(392±24)Ma,与南秦岭北部晚古生代拗陷区热水喷流_沉积成矿时代相一致,它们都形成于秦岭微板块泥盆纪非造山裂解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