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645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425篇
地球物理   674篇
地质学   1352篇
海洋学   402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41.
基于移去-恢复方法,利用GRACE卫星重力数据研究了华北平原2003年1月—2014年6月的陆地水变化,提出了一种顾及季节影响尺度因子计算方法,用于减小GRACE后处理误差。将本文方法所得结果与水文模式和降水模型结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之前华北平原发生比较明显的干旱现象,陆地水和地表水分别以(-7.9±2.4)mm/a和(-7.3±2.8)mm/a的速度下降,但地下水仅以(-0.6±1.4)mm/a的速度减少;2008年之后,陆地水和地表水分别以(4.3±1.3)mm/a和(10.9±2.1)mm/a的速度上升,期间地下水的超采严重,平均以(-6.5±1.2)mm/a的速度下降,但下降速度以0.9 mm/a2的趋势减缓。研究期间内,华北平原的陆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整体分别呈现(-2.0±0.6)、(2.9±0.7)和(-4.8±0.7)mm/a的变化趋势。最后,利用交叉小波谱分析了GRACE滞后于降水的现象。研究结论表明,降水和地下水开采是影响华北平原水储量变化的两大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42.
Song  Zhengyang  Konietzky  Heinz  Wu  Yunfeng  Cai  Xin 《Acta Geotechnica》2023,18(1):187-215
Acta Geotechnica - This work aims to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the behaviour of sandstone drilled from an underground coal mine exposed to low-frequency cyclic loading with distinct...  相似文献   
343.
黄土/古土壤的物源研究对于揭示第四纪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西部1.4 Ma以来的兰州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基于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黄土/古土壤中的主要矿物组成,侧重于碳酸盐矿物含量,追溯了兰州黄土/古土壤的直接物源。结果显示: (1)1.4 Ma以来兰州地区黄土/古土壤沉积物的主要直接源区为柴达木盆地沙漠区和阿拉善干旱区。(2)基于二元混合模型计算的潜在原始源区对兰州黄土白云石和总碳酸盐矿物的相对贡献率以及长石与石英比值结果一致支持1.4 Ma以来兰州黄土原始物源发生了多次变化。1.4~1.1 Ma和0.9~0.3 Ma青藏高原东北缘造山带(昆仑山、祁连山)和中亚造山带对兰州黄土的贡献相当,而1.1~0.9 Ma和0.3 Ma以来,中亚造山带对兰州黄土的物源贡献增加,这可能分别是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和0.3 Ma以来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干冷气候增强的响应。1.15 Ma和0.8 Ma兰州黄土/古土壤中高的白云石含量、碳酸盐矿物总含量以及0.8 Ma长石与石英比值的快速升高可能是对“昆黄运动”的响应,进而造成了昆仑山、祁连山对黄土高原物源贡献的增加。  相似文献   
344.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The reinforcement ratio of central column member has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seismic behaviour of double-box st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相似文献   
345.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is widely used as an organic pollution indicator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Large amounts of organic matter are removed during treatment processes to meet environmental standards,and consequently,substantial greenhouse gases(GHGs)such as methane(CH4)are released.However,the COD indicator covers a great amount of refractory organic matter that is not a pollutant and could be a potential carbon sink.Here,w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COD data from 86 worldwid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and applied a model published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to estimate the emission of CH4 due to recalcitrant organic compound processing in China’s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refractory COD to total COD removal was55%in 86 WWTPs.The amount of CH4 released from the treatment of recalcitrant organic matter in 2018 could have been as high as 38.22 million tons of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which amounts to the annual carbon sequestered by China’s wetlands.This suggests that the use of COD as an indicator for organic pollution is undue and needs to be revised to reduce the emission of GHG.In fact,leaving nontoxic recalcitrant organic matter in the wastewater may create a significant carbon sink and will save energy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aiming at carbon neutrality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industry.  相似文献   
346.
347.
<正>Tight oil,a kind of unconventional oil accumulation that accumulates in source rocks in a free or adsorbed status in low or ultra-low porous sandstones or carbonates rocks which are interbedded with or adjacent to source rocks.Generally,the oil has not experienced a large-scale,long-distance migration(Zhang Jinchuan,et al.,2012;Jia  相似文献   
348.
海洋是全球最大的碳汇,确定海洋中人为碳含量及其时空变化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就当前海洋人为碳含量确定方法、人为碳储量及其随时间变化进行综述总结。研究表明海洋仍然可以吸收并储藏大量的人为碳,但未来对于海洋吸收储藏人为碳的研究仍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已有证据表明稳态海洋的概念不完全正确,需要在非稳态条件下重新定义人为碳并开展研究。同时需要积累更多的观测数据,采用包括观测和模式模拟等手段来研究不同时间尺度的人为碳的吸收和储藏过程。  相似文献   
349.
贺梅  刘财  周寅  罗腾  张鹏  丁玲 《世界地质》2015,34(2):476-483
通过对比短时Fourier变换、连续小波变换、S变换、广义S变换等时频分析方法发现,从窗的维度看,它们具有统一的内积形式,差别在于窗函数中σ(f)的取值。通过分析相应方法中σ(f)随信号频率的变化规律,以及随之产生的时窗与时频分辨率问题,解释广义S变换的相对优越性。将广义S变换应用于四类薄互层模型,研究薄互层时频特性与地质特性的对应关系,指导地层旋回方向的预测。  相似文献   
350.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中—上奥陶统达瓦山组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解超明  李才  范建军  王明  刘一鸣  张红雨 《地质通报》2015,34(10):1812-1820
首次在藏北羌塘中部达瓦山地区识别出一套复理石沉积,厚度大于3000m,未见顶底,岩石组合以变质砂岩、杂砂岩和千枚岩为主,夹双峰式火山岩,火山岩岩性为流纹岩和玄武岩。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对流纹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获得锆石的年龄为454.0±2.0Ma和458.3±1.8Ma,时代为中晚奥陶世达瑞威尔—桑比期,代表了达瓦山组的主体形成时代。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中—上奥陶统达瓦山组,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中—晚奥陶世裂谷型深水-半深水复理石沉积。中—上奥陶统达瓦山组的发现和建立完善了该区中晚奥陶世的地层系统,进一步确定该区中—晚奥陶世洋盆的存在,对冈瓦纳大陆北缘中—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