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8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690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436篇
地球物理   685篇
地质学   1411篇
海洋学   423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已经证实的富生烃凹陷,存在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有效烃源岩,一直以来都是以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为勘探重点。随着勘探的深入,惠州地区以恩平组为代表的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的贡献越来越明显,惠州凹陷东部新区基本都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供烃,周边井钻探证实该套烃源岩已经成藏。通过构造-结构剖析、物源分析、地震相调研对比、沉积体系细致研究以及对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的特征分析,揭示了惠东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优势发育机理。经过计算,惠东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资源量为8.6亿t,占到惠东地区总资源量的3/4,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在总结惠东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优选出惠东新区浅湖-沼泽相烃源岩最有利勘探区带。本次研究摆脱了惠州凹陷单一烃源岩勘探束缚,推动了新区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62.
常见的几种地震子波有:零相位子波、最小相位子波、最大相位子波和混合相位子波。以不同类型的信号为激发子波,对不同地层模型合成地震道。仅用原始合成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谱来恢复原始记录,讨论不同方法下,由于激发子波的不同,对比分析原始记录与恢复记录的差异,及其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3.
于2014年中国第6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采集了楚科奇海陆架4根沉积物柱状样,据此开展了其中几种低环的多环芳烃(PAHs)的总体水平调查,并结合~(210)Pb测年,探讨了其垂直分布特征及历史沉降规律。结果表明,楚科奇海陆架沉积物中几种低环PAHs含量变化范围为50—1 553 ng·g~(–1),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与粒径变化关系不明显。楚科奇海陆架区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为0.05—0.19 cm·a~(–1),低环PAHs垂直变化较小,总体受人类影响极少,局部高值可能受到石油渗漏或成岩作用等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非线性波动理论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非线性科学入手,详细地分析了非线性波动场产生的物理机制及国内科学者对非线性波动理论的研究现状,对非线性波动问题的求解技术进行详细概述,并分析了各种算法的特点,最后对非线性波动现场今研究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非线性波动理论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石笋中微层的形成一般认为与地表气候环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有关~([1,2]).石笋微层的发育不仅具有明确的年代学意义~([2]),还具有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指示意义~([2,3]).  相似文献   
66.
北祁连东段及其邻区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危险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航片解译,研究了北祁连东段及其邻区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探讨了地震滑坡的动力机制,并在本区使用多因素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预测滑坡危险区。  相似文献   
67.
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宏观烈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充分利用震害评估和宏观考察的资料 ,采用震害程度和震害指数 2个标准共同确定了1 998年张北 6.2级地震的宏观烈度。极震区烈度为 度 ,呈 NWW和 NNE双向分布 ,以NWW为主 ,面积 1 35km2 。 度区呈 NE、NW双向伸展图象 ,但是 SE方向伸展不足 ,面积约340 km2。地震重伤人员普遍集中在 度区和 度区。 度区亦呈 NE、NW双向伸展图象 ,但是 NW、SW方向延伸长 , 度区面积约 1 0 0 0 km2 。宏观震中 :北纬 41°0 9′,东经 1 1 4°2 7′。在极震区的 NNE、SSW和 NWW方向 ,存在 3个烈度异常区 ,它们分别在极震区 3个分支的延伸方向上。文中讨论了烈度不高而震后较重的原因。震区没有发现地表破裂带 ,也没有发现第四纪强烈活动的大型断裂。极震区为主的 NWW方向和震前存在的小地震条带吻合 ,暗示可能存在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68.
青藏高原南羌塘基性岩墙群U-Pb和Sm-Nd同位素定年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羌塘地区是青藏高原古特提斯研究的关键地区,羌塘南部地区基性岩墙群的侵位时代与构造背景对确定古特提斯阶段联合古陆解体的具体时间和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选择单颗粒锆石U-Pb法和全岩Sm-Nd等时线法对基性岩墙进行定年研究,获得了(312±4)Ma单颗锆石U—Pb谐合线年龄和(299±13)Ma和(314±5)Ma两个Sm-Nd全岩等时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认为,基性岩墙群为羌塘地块裂离作用的产物,所获得的同位素年龄代表了基性岩墙群的侵位时间,为羌塘地块裂解提供了构造事件年龄,为重塑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9.
非渠化海相碳酸盐岩滩储集地质体的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忠贤  贾振远 《地球科学》1995,20(3):290-298
1985年Miall创立于河流沉积体系的构型单元分析方法可通过旋回性分级特征运用于非渠化海相碳酸盐岩滩沉积体中,并且在构型界面和构型 与河流沉积体的划分可进行对比,所获得的非均质性储层地质模型表明,沉积体最小的均一性单元是由二级界面所限定的较小规模中层型,该构型规模以上的非均质性特征受构型界面级次和构型单元多样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70.
A row of rigid piles is addressed a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solating Rayleigh waves in a poroelastic half‐space. The complex characteristic equations for Rayleigh waves are derived via Biot's theory and their existence conditions are given. The piles are modeled as Euler–Bernoulli beams with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s and the diffracted field by each pile is constructed only with Rayleigh waves. Six infinite linear systems of algebraic equations are obtained in terms of the equilibrium of forces and continuity of displacements at the pile–soil interfaces. The systems are subsequently solved in the complex least‐squares sense. The influence of certain pile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permeability of poroelastic soil, spacing between the piles and length of the piles on the isolating performance of a pile barrier is investigated. Compu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poroelastic soil display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vertical amplitude reduction of Rayleigh wave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