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3篇
  免费   816篇
  国内免费   1143篇
测绘学   651篇
大气科学   425篇
地球物理   547篇
地质学   2155篇
海洋学   651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49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文中对比分析了2015年29个雾、霾及雾霾混合天气过程中,章丘探空站L波段探空雷达和山东省气象局院内德国14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温度资料。对观测数据实施了质量控制,检验了精度和可信度,统计分析了宏观物理参量特征和日变化规律。针对雾、霾及雾霾天气过程各选取了一个个例进行分析,分析了大气中PM2.5、PM10、SO2、NO2、O3、CO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相对湿度、液态水路径和综合水汽含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观测数据一致性较好,拟合优度高于0.97;贴地逆温层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悬垂逆温层存在一定的差异,逆温层的变化、污染参量变化与雾霾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不同天气背景对大气物理参量有较大的影响,PM10、AQI(空气质量指数)和CO均在相同时间段出现峰值,有明显的起伏;CO峰值雾霾天气中尤为明显,由早到晚随时间峰值逐渐增大,雾天和霾天峰值较小,雾霾天气明显大于雾天或霾天。  相似文献   
122.
利用江苏省70个国家基本站逐10 min连续观测资料,对江苏省夏季浓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浓雾易在气温小于29℃、风速低于3 m·s~(-1),且盛行偏东风的条件下形成;低温高湿的梅雨期是夏季浓雾在6月高发(42.4%)的可能原因。(2)夏季浓雾生消时间与秋、冬季显著不同,主要发生于00—06时,消散集中于05—08时,持续时间主要在6 h以内。(3)夏季浓雾以辐射雾为主,辐射雾、平流雾和锋面雾分别占58. 1%、35. 5%和6.4%。(4)夏季浓雾发生频次呈现从东北部沿海地区向西南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淮北地区夜间降温幅度高于苏南地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5)成雾前6~24 h出现的弱降水为近地层提供水汽,此后天气转晴,静稳的大气层结下有利于夏季浓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3.
磷氯铅矿(Pyromorphite)在我国比较罕见,2001年在广西岛坪发现的磷氯铅矿结晶较好,运用XRD、XRFI、R和UV/Vis等分析方法对黄色和绿色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XRD谱只是峰强有所不同。在它们的红外吸收谱带中,除了标准的PO43-吸收峰外,在670~800 cm-1之间和430 cm-1左右出现的两组肩峰为SiO44-振动峰。黄色样品的振动频率偏高、半峰宽偏窄、透射率与绿色样品相比较高。通过XRF分析发现黄色晶体比绿色晶体含有更多的Fe3 ,而Fe3 常使矿物呈现黄色,同时证实了黄色磷氯铅矿的红外吸收峰频率偏高是因为它的铅含量低于绿色矿。UV/Vis进一步说明在可见光区的吸收不同是使二者颜色差异的主要原因,Fe离子含量较大使磷氯铅矿呈现黄色。  相似文献   
124.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洱地震现场流动台网监测资料进行精确定位,结合云南区域测震台网地震波资料,给出了宁洱地震主、余震的震源参数,分析讨论了宁洱地震的震源过程。研究显示,宁洱6.4级地震发震构造为NW向断裂,主破裂走向约N50°W,倾向WS,倾角约80°,断层性质为走滑型。断层破裂长度约为30km,宽度约5km,破裂面深2~12km,断层走向与宏观等震线长轴方向基本一致。震源参数研究表明,宁洱震区地震矩范围为1012~1018N·m,震源破裂半径为300~3500m,应力降为0.0044~14MPa。高应力降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4~10km深度范围内,表明该深度区是宁洱地震的主要活动区域。地震应力降随时间逐渐衰减,表明宁洱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  相似文献   
125.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试运行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云南区域台网有20多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宁洱6.4级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431.2cm/s2,这是我国大陆自开展强震动观测以来在一次强震中同时获取记录最多的一次,初步展现了"十五"强震动台站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6.
2021+年2+月26+日辽宁及周边地区多个台站地磁Z7分量日变化幅度显著减小,通过调查异常日空间环境和周边人为活动等干扰,利用逐日比量化磁场幅度畸变量,并基于Kriging法模拟研究区逐日比空间分布,最后结合东北地区已有观测数据和历史地震的时空关系得出结论,认为此次异常为震前信息的可能性较高,异常区可能反映的是:异常...  相似文献   
127.
鲜水河下游流域处于鲜水河断裂带之南西,总体呈南北走向.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河谷地貌演化及气候条件等的控制,流域内泥石流较发育,属泥石流中等发育区.泥石流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可见少量暴雨坡面型泥石流及古冰川泥石流.泥石流多集中发育于岩性相对软弱的板岩、千枚岩及砂岩与板岩互层的相对宽谷段,多为粘性泥石流.泥石流一般具有多期次发育特征,且规模逐次减小.流域内绝大部分泥石流处于停歇或衰退状态,现代活动性不活跃,现代活动泥石流频度低、规模小,且多发育于植被破坏较严重区域.流域内泥石流活动具有退化的特征,对当地人民生命安全及两河口水库的淤积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8.
中条裂谷的递进演化与王屋山地区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条—王屋山地区前寒武纪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形态的分析后,反演出中条裂谷的递进演化过程,认为王屋山地区在中条裂谷和区域地壳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极为有利的成矿条件:①形成多层含矿建造;②通达地幔的深大断裂提供了丰富的矿源和成矿空间;③频繁的岩浆活动补充了矿质并提供了成矿热能;④剥离断层系统进一步提供了扩容空间;⑤以活化转移为主要机制的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对已形成的含矿建造(矿源层)进行改造。因此,王屋山地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9.
为优化养老机构配置,构建了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养老机构空间配置优化模型。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采用改进遗传算法与GIS技术,分析现有养老机构在空间分布和规模上的合理性。在对老年人口数量预测的基础上优化养老机构配置,提出优化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合理性和模型求解算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现有养老机构缺口大,部分机构偏离最佳区位。有3所养老机构在现有区位运行欠合理,部分养老机构需适当调整规模,需增设13所养老机构。优化后的养老机构配置方案公平性提高59.71%,居民出行效率提高47.30%,投资者经济效率提高7.25%。在优化过程中,改进遗传算法的求解精度和求解效率优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一般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130.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在复杂山区干旱监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地观测卫星(EO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因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适中的空间分辨率等特点,非常适合大范围、长时期、动态的干旱监测。本文选取云南省红河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产0品建立高原多山地区NDVI- T_s空间,并由此建立了复杂山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利用该方法检测2006年3、4两个月的云南省红河地区的地表干旱情况,同时结合当地气象局信息和野外同步观测的表层土壤温度、湿度数据对该指标进行定量验证,结果表明,TVDI与土壤湿度显著相关,该方法可以用来对大区域干旱进行检测,能很好的用于山区的干旱预警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