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4篇
  免费   801篇
  国内免费   1095篇
测绘学   639篇
大气科学   369篇
地球物理   540篇
地质学   2102篇
海洋学   617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地理   48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甘肃省张掖丹霞与彩色丘陵地貌的形成与景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荷生  崔振卿 《中国沙漠》2007,27(6):942-945
对发育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祁连山山麓、白垩系中下统碎屑岩地层中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形成的地层、构造、地貌、古地理环境和外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将该地的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景观特征;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科教旅游价值;认为张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浑,彩色丘陵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气势宏大,这两种奇特的地貌景观相互衬托,成为国内独特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旅游观光、绘画摄影、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考察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992.
聂拉木县冲堆普2002年泥石流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晓清  崔鹏  杨忠  齐永青 《冰川冻土》2006,28(5):776-781
聂拉木县冲堆普于2002年5月23日和6月29日先后两次暴发了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导致下游的水电站、中尼公路、农牧业生产、通讯设施等遭受严重破坏,总共损失约750余万元,给地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对上游的考察和气象资料分析,查清了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冲堆普上游冰川融水和嘉龙湖局部溃决所诱发.这是一种多因子共同作用的新型泥石流类型,不同于以往的冰川融水型泥石流和冰湖溃决型泥石流.针对泥石流的危害,提出了防治措施,包括软性措施和硬性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煤层气系统——一种非常规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加有效地预测煤层气分布,指出煤层气有利勘探区域,引入了含油气系统来研究煤层气。煤层气系统是由煤层和其中的煤层气及煤层气藏形成所必需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所组成的天然系统,其中的地质要素包括煤层及其顶底板,作用是煤层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等。煤层气系统的建立和研究,为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以及一套煤层气勘探研究的程序和框架。   相似文献   
994.
基于RS和GIS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分类及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遥感技术是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查明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分析其1989-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虾田、居民地、滩涂面积增加;芦苇沼泽、水田、浅海水域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主要是由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所致。天然湿地的减少,使依赖于湿地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大大减少。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应严禁毁苇开荒,逐步退耕还苇,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使本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霍林河流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林河流域下游地区为半农半牧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采用空间分析测算模型,揭示了1989~2001年期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三减(草地、水体、湿地)两增(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出未来24年内该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趋势,得出水田、旱田、林地、城乡用地的继续增加是以草地、水域、湿地的减少为代价的结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沉积物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与盆地构造、古气候背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构造和气候的变化是盆地充填和演化的两个主要控制因素,对沉积物而言,其主要是对沉积物类型和分布的控制。从沉积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提取了与盆地构造和气候演变有关的主要参数,包括碳酸盐岩矿物中的δ13C、δ18O、石英/长石、高岭石/粘土、伊利石/粘土的比值,反演地质历史中盆地在构造和气候上的变化。对松辽盆地白垩系的研究表明,泉三段、泉四段中石英/长石低值代表了在盆地坳陷期存在着具有一定强度的构造运动。伊利石/粘土和高岭石/粘土的分析反映出松辽盆地白垩世的气候经历了由泉三段沉积期气候干旱到青山口组沉积期气候湿润、姚家组沉积期气候快速转向干旱、嫩一段沉积期湿润的气候和嫩三、四段沉积期湿热气候的演变。碳酸盐岩中碳、氧同位素分析显示松辽盆地在83.3 Ma左右发生了海侵事件,在82.8 Ma左右发生了海退事件。  相似文献   
997.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酸化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以比INT脱氢酶活性来表征反应器中各室内的酸化菌活性。探讨了各格室酸化菌活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影响各室酸化菌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2.4 kgCOD/(m3·d) 条件下,反应器中各室酸化率与酸化菌比INT脱氢酶活性成相关性,一室、二室的酸化率占总酸化率的73%;同一格室内比INT脱氢酶活性中部高于底部。  相似文献   
998.
横向载荷作用下刚性桩变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壮  丁桦  金青  李术才 《岩土力学》2006,27(7):1092-1096
目前对横向受载刚性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承载力方面,对变化规律研究很少。为此提出了利用刚性桩上两点位移求桩上任意一点位移、桩回转中心位置及转角的方法。通过对粉质黏土中的刚性桩进行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发现,回转中心位置随位移和载荷的增大,先是急剧下降,然后变缓,最后基本趋于稳定,而且桩埋置参数与土力学参数对回转中心位置的变化规律影响很小;而桩的转角随位移增大近似线性变化。比较发现,由试验和数值计算得到的回转中心极限位置与由极限地基反力法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99.
张富有  刘汉龙  崔艺斌 《岩土力学》2006,27(11):1927-1930
运用随机振动理论,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并联基础隔震结构层间最大位移的概率统计特性,导出了其均值和均方差的计算公式。选用一个采用并联基础隔震的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数值算例,通过地震随机响应分析,得出了隔震结构各层层间最大位移的均值及均方差响应,通过增大上部结构自振频率与隔震结构自振频率的比值以及增大隔震层的摩擦屈服剪力都可以降低隔震层最大位移的均值响应。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特制的非饱和土三轴仪器,模拟实际工程中土体的受力条件,对黄河大堤非饱和土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土水特性以及非饱和土的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非饱和土基质吸力随着土体周围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非饱和土的有效摩擦角 值受含水量的影响不大。但总凝聚力 受含水率的影响较大,含水率越小,基质吸力就越大,总凝聚力亦越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的拟合模型,该模型参数易于确定,与实测结果:拟合误差较小,满足非饱和土的强度计算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