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预报副高脊面变化的动力模型及其简化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了一个描述副热带高压脊面变化的动力模型.这一模型基于大气环流角动量的守恒原理,得到了作为东、西风交界面的副高脊面变化所满足的方程,由于副高脊面直接成为预报量,因此,该模型对这一特定的研究对象有明确的动力学意义,便于进行脊面变化的动力影响因素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模型的简化数值方案,在权重函数为常数的假设下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副高脊面形态的时空变化基本能够模拟出来,主要体现在脊面的进退和倾斜等特征,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而且三维积分格式的采用使得模拟结果比较平稳,过滤掉了高频噪音.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按照脊面动力模型,确实能够直接计算副高脊面变化(移动和形变),并定量地考察影响脊面变化动力因子的贡献.  相似文献   
72.
Q3黄土的单轴拉伸试验表明,黄土的抗拉强度值很小,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会发生突发性的脆性破坏,断裂面粗糙,且基本垂直于拉应力方向。借助数值分析软件RFPA,对黄土的整个拉张破裂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捕捉到了黄土在拉张应力作用下内部裂纹的扩展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黄土的拉张破裂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线性变形阶段和裂纹的形成、扩展与贯通阶段。黄土体内部裂纹的萌生、扩展及贯通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即黄土在拉伸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是突发性的,属于脆性断裂。单轴拉伸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3.
汶川大地震引起我们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新的思考。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安全岛’理论、地质结构控制论、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理论、‘场’论以及其他理论和观点)和初步形成的系统化、层次化、定量化、智能化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技术,指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应向小区划和四维发展,为工程建设服务。最终编写、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规范,建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编制、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区划图(1:400万),形成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国家平台,作为国土规划和工程安全建设的法制性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74.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渭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渭滨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3种,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23个,其中有16个点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分别统计了渭滨区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多少和危害程度,总结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与区划。共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极低风险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75.
四川5.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特别是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本文主要报道了四川境内震中附近几个重灾山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初步调查成果, 简要论述了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和沙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害, 提出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某些发育规律方面一些认识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对于灾后重建和高烈度区城镇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During the SOFIA experiment, performed in the Azores region in June1992, airborne missions were conducted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with two aircraft instrumented for turbulence measurements. We show howthe conditional sampling technique, applied to the velocity, temperatureand moisture fluctuations, is able to describe the various parcels whichconstitute the turbulent field. Each parcel, so identified, is characterized byits fractional area and by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transfers of sensible heat andlatent heat. On the other hand, a scale analysis is conducted by filteringthe turbulent signals in five non-overlapping frequency bands, defined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turbulent scales.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band to the turbulent energy and to the transfers is thus presented. Theimportance of the lowest frequencies, which are generally removed fromthe signals by high-pass filtering before computing turbulent fluxes, isshown. In the final section, the conditional sampling technique is applied tothe signals filtered in the various bands. Despite a slight deformation of theeddies due to the filtering techniqu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parcel can beestimated at the various scales analysed.  相似文献   
77.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秦巴段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系统调查研究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区域地壳稳定性、活动断裂、工程地质条件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三峡引水工程秦巴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差异性,初步将其分为六个工程地质区段,即:Ⅰ—四川盆地沉积岩区、Ⅱ—大巴山南麓弧形断褶区、Ⅲ—大巴山断裂较密集的岩溶发育区、Ⅳ—南秦岭断裂较少发育的中轻变质岩区、Ⅴ—秦岭造山带断裂密集发育的高变质岩区、Ⅵ—渭河盆地第四系堆积区。总体评价:Ⅰ和Ⅵ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好,Ⅲ和Ⅴ段条件较差,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其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岩爆、大变形和突水,特别是秦岭主峰附近可能发生强岩爆、大巴山区可能引发大规模岩溶突水值得高度重视。从区域地质环境、地壳稳定性、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因素综合分析3条比选线路的差异,初步认为秦巴段三条输水线路以中线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8.
辛鹏  吴树仁  石菊松  王涛  石玲  韩金良  何晓磊 《地质通报》2013,32(12):1952-1961
为研究大型工程扰动区滑坡的活动强度,以引渭渠水利工程穿越的蔡家坡斜坡带为例,概括了滑坡活动强度的评价方法,在地质调查与勘察、收集滑坡变形历史资料、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及易滑地层力学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地貌过程分析、动态数值模拟2种计算方法,探讨研究蔡家坡段各斜坡单元可能的变形形式与强度,评估了新滑坡单体的滑动速度与距离。结果表明,北坡斜坡带受工程扰动后,古滑坡体受工程扰动最为敏感,老、新滑坡体次之。南社头古滑坡复活是工程竣工后的极端滑坡事件,陕棉九厂、蔡家坡滑坡的蠕变变形加速受到引渭渠渗漏地下水交换增快的影响;蔡家坡段高活动区集中于陕棉九厂老滑坡、蔡家坡新滑坡、农副公司老滑坡前缘,而大型滑坡体周缘的地貌陡坎为中活动区,受降雨诱发的浅层崩塌、泥流的影响;蔡家坡新滑坡坡面变形活动由后缘向坡脚传递,后缘下降,前缘隆起。蠕变过程中,X方向速度达到的最大值约1.0m/s,Y方向速度达到的最大值约1.5 m/s。块体滑动过程中,滑动最大距离约130m。其中,X方向速度最大约4.5m/s,Y方向速度最大约4.0m/s。  相似文献   
79.
鄂西清江流域中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简要分析清江流域区域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序列的基础上,将清江流域中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划分为:燕山主期、喜马拉雅主期和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而利用共轭节理、断层擦痕、显微构造分析、震源机制解和地应力测量资料等定量反演各期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方法;同时利用岩石破坏准则、方解石鹅e双晶和变形矿物的位错密度等定量估算其差异应力。并结合有限元模拟计算,探讨清江流域中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0.
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在三峡库区大规模的城镇迁建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人工弃渣或建筑垃圾,随着人工弃渣量的不断增加,人为泥石流灾害将成为迁建城镇不可忽视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黄家大沟中的人工弃渣主要是道路、场地施工和开采建筑材料所产生的固体松散堆积物和少量生活垃圾,主要分布在新城区沿江路和中环路两条主干道附近。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沟谷中人工弃渣的物质组成和堆积特征,认为不同部位的弃渣堆积体在暴雨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和诱发泥石流的可能性有所差异,启动机理大致可以分为中环路下方的沟槽拖曳启动型和沿江路北侧堆积体的强度衰减启动型。结合巴东县2003年3月31日至4月1日强降雨过程,着重分析了沟槽拖曳型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并对黄家大沟人工弃渣堆积体的活动性和诱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