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5篇
  免费   1310篇
  国内免费   1903篇
测绘学   1235篇
大气科学   880篇
地球物理   1141篇
地质学   3570篇
海洋学   898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546篇
自然地理   86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467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496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31.
2005年10月-12月,对长江口北部和江苏南部海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沉积物化学调查,调查海域范围较广、布点密度较高,为全面深入地研究该海域的底质分布状况积累了重要的资料.分析研究了其中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r含量的分布特征;讨论了重金属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并以有机质含量作为环境因素的校正因子,判别了异常值;Cu,Zn,Pb的含量相互之间也呈明显正相关,除了由于三者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之外,可能表明它们在本调查海域有相似的污染源.以平均富集因子对重金属的富集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为中度污染,Zn,Pb,Cr均为轻度污染,重金属的富集程度Cu>Zn>Cr>Pb.  相似文献   
332.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杂种优势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的分子标记技术(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SRAP)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子一代及其双亲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从不同的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组合,9对引物共产生了121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7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1.89条多态标记.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99 9、0.218 9、0.334 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是0.196 4、0.141 1、0.218 9,栉孔扇贝与杂交后代的遗传距离是0.107 4,虾夷扇贝与杂交后代的遗传距离是0.228 7,聚类分析也显示了这一特点.从变异贡献率来看,3个群体的总变异中,有37.31%的变异来源于群体间,62.69%的变异来源于个体间.  相似文献   
333.
基于交叉非对称的czerny-Turner结构, 研制了一种微型光纤光谱仪, 采用光栅分光、线阵CCD探测光, 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及PC104设计CCD数据采集电路, 采样结果通过PC104总线上传至PC104工控机, 光谱仪及数据采集电路集成为一光谱仪模块, 约为96mm(宽)×104mm(长)×18mm(高), 该模块与PC104工控机之间通过PC104总线以“针”和“孔”形式层叠连接, 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采样速度快等优点的同时还具有极好的抗震性, 非常适合于野外恶劣工作环境下的在线使用。将其应用于海水中铁等痕量元素及营养盐在线检测仪, 试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34.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Cu、Pb(各0.00、0.10、0.25、0.50mg/L)随时间变化在泥鳅卵巢中的蓄积特性以及对卵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卵巢对Cu、Pb有较强的蓄积能力,在暴露期间20天内,蓄积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之后呈对数关系。其中,Cu的蓄积显著大于Pb(P0.01);卵巢中重金属的蓄积与水溶液中Cu、Pb的浓度梯度相关(P0.01),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泥鳅卵巢中卵细胞的发育水平,亦与溶液重金属浓度的高低、暴露时间长短有关;在不同浓度重金属溶液中较长时间的暴露,将对卵巢及卵细胞的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35.
采用3×3因子方法,进行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克氏螯虾f均重(7.03±0.05)g]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24%、27%和30%1和3个脂肪水平(4%、7%和10%),共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虾,为期8周。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  相似文献   
336.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以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溶液为水相,用乳化法制备了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微球,并对微球形态、粒径分布、溶胀性、蛋白吸附率、溶血率、体外降解率进行了分析。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微球形态圆整,粒径主要分布在100~400μm;扫描电镜显示,微球内部为三维网络状结构,骨架清晰;pH=7.4的PBS缓冲液中干凝胶微球的溶胀率为218.08%,普通壳聚糖微球为70.98%;1和24h测得凝胶微球的蛋白吸附量分别为13.21和15.68μg/g,普通壳聚糖微球分别为3.71×103和4.83×103μg/g;微球的溶血率小于5%,血液相容性良好;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黏度以及溶菌酶浓度对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微球的降解性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37.
南海 18°N 断面 上的体积和热盐输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5—2008年4年中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所获得的水文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采用动力计算方法计算南海18°N断面的经向地转流,并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ADCP)走航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进而计算出通过南海18°N断面1000m以浅的各站位以及断面上总的经向地转体积、热、盐输运量。结果表明,2005—2008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期间18°N断面上的经向地转流呈相间带状分布,各站位经向地转流流速垂向分布和ADCP观测的大体一致。从卫星高度计获得的海面高度场可知,经向地转流流向的空间变化与海洋中尺度涡旋的活动密切相关。2005—2007年航次期间南海18°N断面上1000m以浅总的经向地转体积、热、盐输运均为南向输运,其3年的平均输运量分别为11.8Sv(1Sv=106m3.s 1)、0.38PW、418.8Gg.s 1;其年际间差别较大,经向地转体积、热、盐输运量均为2005年最大,2006年次之,2007年最小。2008年110°—117°E之间1000m以浅总的海水地转体积、热、盐输运量分别为7.3Sv、0.22PW、259.4Gg.s 1。  相似文献   
338.
随着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海岛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态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海岛开发、利用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生态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兼顾海岛资源环境特点,研究形成海岛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熵权法、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模型评价了典型海岛地区——普陀区与定海区2009-2015年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普陀和定海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稳步提升趋势,各个时期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节能减排相关措施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方面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最后,在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岛综合管理框架内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9.
对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MD01—2386柱状样最上部5m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和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合AMS^14C测年,研究表明其属于末次盛冰期-全新世的沉积。赤道西太平洋海区末次盛冰期以来δ^18O值显著降低,但有几次回返事件。表层浮游有孔虫G.ruber比次表层温跃层属种P.obliquiloculata对于环境变化的响应要快,但后者变化的幅度较大。这两个种的氧、碳同位素差值反映出温跃层深度自末次盛冰期以来逐渐加深,并存在周期性的回返事件,说明西太平洋暖池晚第四纪冰期旋回存在气候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40.
三种海洋硅藻胞外多聚物形态、微细结构及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厦门近海三种常见附着硅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subconstricta)、咖啡形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和多枝舟形藻(Nav-icula ramosissima)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s)的形态和微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A.javanica var.subconstricta的胞外多聚物为透明的长柄,分为领、柄及垫状物三部分,电镜显示其徽细结构为由许多纤维组成的双层实心管;Amphora coffeaeformis分泌的EPS为由串连的小节组成的实心管状结构,许多管交织成厚的胶质块;Navicula ramosissima的EPSs则为透明的薄膜并形成胶质膜。三种硅藻胞外多聚物的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的主要成分均为多糖类,达总量的70%以上,蛋白质含量次之.不含脂类物质,但不同藻类EPS的组成差异较大。此外,还探讨了EPSs的功能及其分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