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00篇
  免费   6996篇
  国内免费   10899篇
测绘学   4986篇
大气科学   4172篇
地球物理   5311篇
地质学   18093篇
海洋学   5788篇
天文学   341篇
综合类   2274篇
自然地理   4330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659篇
  2022年   1661篇
  2021年   2094篇
  2020年   1637篇
  2019年   2043篇
  2018年   1731篇
  2017年   1533篇
  2016年   1629篇
  2015年   1885篇
  2014年   1844篇
  2013年   2374篇
  2012年   2510篇
  2011年   2672篇
  2010年   2640篇
  2009年   2520篇
  2008年   2548篇
  2007年   2364篇
  2006年   2413篇
  2005年   2024篇
  2004年   1359篇
  2003年   1086篇
  2002年   980篇
  2001年   910篇
  2000年   767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79年   16篇
  1976年   8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3篇
  1957年   14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60Co-γ辐照对坛紫菜原生质体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Co-γ射线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原生质体进行辐照诱变,发现原生质体对^60Co-γ射线有极强的耐受性。前期的培养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是一种理想的诱变材料。诱变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对坛紫菜可诱变剂量范围很大,从200-1300 Gy均有突变株生成。诱变后细胞的存活率不宜作为坛紫菜诱变最佳剂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22.
白令海夏季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7月21日至8月1日在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了白令海中部的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分析了其丰度、分布、生物量及其生态作用,结果显示,浮游细菌表层生物量为1.5~20.2μg/dm3,平均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30%,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720~3123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67%,因而是白令海夏季与浮游植物处同等量级的优势类群;原生动物表层生物量为1.2~27.4μg/dm3,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为189~1698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21%,其中粒径小于5,5~20μm和大于20μm的原生动物分别占其柱总生物量的13%,47%和40%;作为主要类群的异养腰鞭毛虫占原生动物柱总生物量的39%.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的总体分布趋势从西部向东北和东部递减、从表层向深层衰减,20~25m水层温跃层和表层海流的存在对这一分布特性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原生动物受潜在的大、中型浮游动物捕食压力的制约,维持了一个相对较低的生物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食物环(microbial food loop)在该海域夏季生态系统营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3.
杨盛昌  谢潮添  陈文列 《台湾海峡》2003,22(2):145-149,T001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白骨壤叶片衰老过程中叶肉细胞Ca^2 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白骨壤幼叶和成熟叶叶肉细胞中,焦锑酸钙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液池和细胞间隙中,细胞壁中也可见少量沉淀,而细胞基质中则看不到焦锑酸钙沉淀.在衰老叶中,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焦锑酸钙沉淀增加,而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的锑酸钙沉淀则显著减少,并且叶绿体外膜部分破损,结构破坏,核膜与液泡膜内部结构模糊,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扎手率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Ca^2 的区域性分布的变化与植物叶片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4.
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标志,但它可以定性地探讨碳酸盐沉积时的沉积环境。通过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除了沙三上的δ^18O有些突变外,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这反映出,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该区的气候逐渐向干早过渡;沙四上到沙三上一段δ^18O明显比沙一和沙二上伯低,说明在沙四上到沙三上时期,该沉积区的蒸发作用还不是很显著,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由沙三上向沙二上过渡时,该区可能存在一次气候突变,使得沙二上和沙一时期的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δ^18O的值也因此迅速增大。同时,也做了碳酸盐同位素系数Z值的研究,其揭示的沉积环境特征与氧同位素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25.
人工养殖点带石斑鱼弧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广东、海南两省多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养殖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发生严重的弧菌病,从海南三亚和广东深圳的发病鱼病灶上分离到2株致病性细菌VAL02和VAL00,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这2株菌引起点带石斑鱼弧菌病,VAL02对点带石斑鱼苗的半致死量是2.25×10~5 cfu/g。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出VAL02及VAL00均为溶藻弧菌。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22种化学疗剂对VAL02及溶藻弧菌标准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发现VAL02对氯霉素、氟哌酸、卡那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等产生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等敏感。  相似文献   
226.
气相色谱指纹法在海上油污染源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了气相色谱指纹法在海上油污染源鉴别中的应用。该鉴别方法基于样品的正构烷烃气相色谱指纹分析,选择既能表征油种固有特性,又受风化影响较小的正十七烷(n-C17)、正十八烷(n-C18)、姥鲛烷(phy)、植烷(phy)和正二十烷(n-C20)等特征烷烃作为判据,可信度大,而且整个操作流程短(一般不超过半天),较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27.
1 .IntroductionTheglobalairtemperatureroseabout 0 .5~ 0 .6°Coverthepast 2 0thcentury ,andtheglobalmeansealevelincreasedbyabout2 0cmduringtheperiod .Theregionalmeansealevelriseswiththerisingglobalmeansealevel.Zuoetal.( 1 997)indicatedthatthemeanrisingrateofabsolutemeansealevelalongtheChinacoastontheassumptionofunifiedisostaticdatumis 2mm a .Woodworth( 1 999)analyzedsealevelspanning 1 76 8tothepresentinLiverpool,andobtainedaseculartrendforheperiodupto 1 880of0 .39± 0 .1 7mm a ,andatrendfort…  相似文献   
228.
1998年7月从寻山水产集团公司养鱼场养殖的石鲽鱼病鱼肠道中分离到多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1株为致病菌。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动力,32℃以上不生长。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经BIOLOG MICROSTATION SYSTEM鉴定为鸭瘟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呋喃唑酮、呋喃妥因、氟哌酸、丁胺卡那和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229.
环台湾岛海域半日潮波特征的三维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1997版POM海洋模式,首次应用于环台湾岛海域的潮波数值研究.得到该海域的半日潮波主要为23°N以南西太平洋传来的胁振潮.影响台湾海峡的半日潮波分别由海峡南北口传入的两支潮波,且北支强于南支.福建沿岸湄州湾-兴化湾为最强潮区,其M2分潮最大振幅可达240cm.最强潮流区位于澎湖水道,M2分潮最大潮流达196cm/s.环台湾岛海域潮波潮流水平结构上除海峡北部原有一个圆流点外,还发现另外存在4个新的圆流点.潮流垂直结构上主要为右偏,接近底层处为左偏.  相似文献   
230.
中太平洋CP25岩心沉积物中钙十字沸石、蒙脱石/伊利石比值(M/I)、稀土元素含量、铈异常(δCe)、铕异常(δEu)及Sr、Nd同位素特征作为海底火山活动的证据,揭示了中太平洋海盆晚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和沉积的历史。其结果是,早中新世约20~17MaB.P.间,火山活动逐渐强烈,在17MaB.P.最强烈,使得沉积物具有高M/I和∈Nd、低δCe和87Sr/86Sr。17~1MaB.P.发生沉积间断。1MaB.P.至现代,火山活动较早中新世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