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36篇 |
免费 | 13761篇 |
国内免费 | 81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55篇 |
大气科学 | 4637篇 |
地球物理 | 5930篇 |
地质学 | 20251篇 |
海洋学 | 6404篇 |
天文学 | 341篇 |
综合类 | 2389篇 |
自然地理 | 42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9篇 |
2024年 | 1167篇 |
2023年 | 1312篇 |
2022年 | 2002篇 |
2021年 | 2373篇 |
2020年 | 1983篇 |
2019年 | 2175篇 |
2018年 | 1929篇 |
2017年 | 1740篇 |
2016年 | 1878篇 |
2015年 | 2060篇 |
2014年 | 1974篇 |
2013年 | 2474篇 |
2012年 | 2588篇 |
2011年 | 2698篇 |
2010年 | 2688篇 |
2009年 | 2568篇 |
2008年 | 2572篇 |
2007年 | 2382篇 |
2006年 | 2431篇 |
2005年 | 2023篇 |
2004年 | 1364篇 |
2003年 | 1092篇 |
2002年 | 1008篇 |
2001年 | 927篇 |
2000年 | 786篇 |
1999年 | 392篇 |
1998年 | 127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21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5篇 |
1979年 | 21篇 |
1974年 | 15篇 |
1965年 | 14篇 |
1964年 | 15篇 |
1963年 | 14篇 |
1957年 | 14篇 |
195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982.
贵州习水县洞子沟铅锌矿床位于桑木场背斜核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脉状产出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重晶石、白云石。对单矿物的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闪锌矿相对富集Cu、Zn、Pb、Ba、Ga、Ag、Ge等元素,而Mn、Fe、Cd、In、Mo、Se、Tl等相对较贫,其Ga/In(118.83~968.33)、Ge/In(471.88~14079.40),Zn/Cd(196.94~246.27),Zn/Fe(24.67~384.95)比值相似于中低温铅锌矿床闪锌矿,暗示其形成于中低温环境。总体上,洞子沟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喷流沉积型、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区别明显,而与一些典型MVT型铅锌矿(如马元铅锌矿、大梁子铅锌矿、天桥铅锌矿等)类似,结合该矿床地质特征,本文认为洞子沟铅锌矿成因类型属于非典型的MVT类型。 相似文献
983.
984.
985.
986.
随着空间数据获取手段和途径的丰富,多源数据的差异性对数据更新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化简的多源空间数据相似性评估方法。首先,将多个来源数据分别与参考数据用传统方法进行匹配;其次,利用加入动态化简的匹配方法对多源数据重新匹配;最后,分析上述两次匹配结果的差异,从数据匹配的角度出发,通过整体一致性和数据详细程度评估对数据匹配质量进行对比,根据获取的评估结果实现更新数据的选择。通过实验和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87.
988.
989.
研究区位于酒东盆地东北缘红山地区。通过对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后生氧化改造作用的研究,认为灰白色弱氧化、强水解蚀变带是层间氧化带的一部分。铁和有机质是沉积岩中常见的色素,当含氧水进入目的层砂体时,砂体中的有机质、低价铁(Fe2+)等化合物被氧化,导致岩石褪色;同时氧化作用导致砂岩中长石水解,形成以高岭石为主的白色黏土矿物,使岩石增白。增白与褪色的双重作用是砂岩总体上变白的重要原因,其所形成的灰白色蚀变岩位于强氧化的紫红色-黄色蚀变亚带与灰色原生岩石带之间的一定范围内。铀矿化(体)产在弱氧化、强水解灰白色砂岩与原生灰色砂岩界面附近偏灰色岩石一侧[1-2]。灰白色蚀变带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可作为区域性白垩系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90.
贵州省瓮福磷矿沉积环境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瓮福磷矿沉积的有利场所是潮下海湾浅滩环境,而不是潮坪。海湾的大小又控制着矿床的规模,海滩能量的差异影响着磷矿石的不同结构成因类型。矿石的结构,从凝胶―细砂屑与砂屑颗粒由细变粗;岩石的颜色由灰褐、黑色(多陆屑、富有机炭及黄铁矿)变为浅灰、灰白色;矿层中P2O5含量随之渐增,而且CaO含量变化与P2O5含量变化同步,说明水动力条件由弱渐强,反映了沉积环境由潮汐作用为主的海湾环境。为此,陡山沱组以浅水碳酸盐优势岩相的地层条件是成磷的前提;温暖、干燥的古气候提供了有利于磷质的析出及沉积;适宜的海滩古地理环境提供了最佳的成矿场所;"黔中隆起"的古构造条件是磷矿的分布及富矿形成的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