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6篇 |
免费 | 119篇 |
国内免费 | 1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篇 |
大气科学 | 52篇 |
地球物理 | 100篇 |
地质学 | 233篇 |
海洋学 | 59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29篇 |
自然地理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天津市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在天津市潮间带地区采集的108个底质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划分了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并探讨了潮间带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天津潮间带可分为3个岩性区,分别以海河口、独流减河口为界,海河口以北至涧河口为片状粘土质粉砂分布区,海河口以南至独流减河口为多岩性、条带状的砂-粉砂分布区,独流减河口至歧口为片状粘土质粉砂分布区。海河口以北的潮间带是以低能潮汐作用为主的泥质粉砂潮滩沉积环境,海河口以南的潮间带是以河口沉积为主体,后经潮汐改造的潮滩环境,驴驹河-独流减河河口岸段潮间带早期水动力较强,后受到潮滩环境的改造,歧口岸段潮间带以潮滩沉积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82.
三水盆地古近系下部湖相沉积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三水盆地古近系下部岩心的稀土元素丰度和分布模式,并结合其它地球化学指标(Fe/Mn, Mg/Ca),重建了古近纪早期的古气候条件。岩心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于7.06~230.01 μg /g之间,平均值为142.32 μg/g。接近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成分(UCC),略低于北美页岩。沉积物显示轻稀土相对富集、右倾斜型、Eu中度亏损以及Ce异常不明显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岩心各深度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非常相似,且与UCC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基本一致。表明沉积物具有较为一致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理,而且源区具有大陆上地壳性质。岩心沉积时期古气候变化经历了较为干燥—温湿—温湿与干旱气候交替出现—以温湿气候条件为主的四个阶段。总体上显示明显的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83.
针对目前多种网络基于小数据集或国际通用的一些标准数据集进行训练与测试,无法满足从互联网图片中高效识别出地图图片的需求,该文构建了一套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互联网图片分类体系,对自动采集的92543张互联网图片经类型标注后形成样本库,将样本输入残差网络ResNet50和轻量级网络SqueezeNet中进行训练及测试.结果 显示:在地图类中,ResNet50的精确率、召回率分别比SqueezeNet高2.01%、0.32%;前者所耗费的训练、测试时间分别为后者的2.51倍、6.43倍,将上述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来综合评价两种网络在地图图片识别中的优越性.得出结论:SqueezeNet网络在地图识别应用中更具优越性,可有效提升在互联网地图图片中所包含"问题地图"的审查效率和及时响应服务. 相似文献
84.
以营口港扩建工程为例,在潮流模拟计算基础上,利用悬浮物扩散模型分析论证了海域施工过程中悬浮物对海域水质及海洋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期对悬浮物影响范围仅局限于港区防波堤范围内,对港区外海域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5.
对渤海湾西北部潮间带16个样品分别进行了激光法与综合法(筛析沉降法)粒度测量.两种方法所获结果的相关分析表明,激光法测得的>63μm的砂的百分含量平均仅比综合法低5%,相关系数高达0.9,相关性显著.两种方法测得的粉砂和粘土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48.进一步将<63μm部分分为6个粒级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结果显示<1μm、1~2μm、2~4μm、4~8μm、8~16μm和16~63μm部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7、0.7、0.61、0.61和0.37.据此认为,16个样品粒径<1μm和16~63μm部分两种方法的结果不能对比,其余粒级的激光法结果,通过各自的回归方程,可谨慎地代替传统的综合法. 相似文献
86.
87.
祁漫塔格印支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确定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祁漫塔格小红山印支期钾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为过铝质(A/NKC介于1.03~1.06之间),高硅(SiO2>76%),偏碱性(ALK=7.77%~8.22%),K2O>Na2O,FeOT/MgO比值高(9.4~21.7),CaO、MgO、TiO2和P2O5含量低(分别为<0.78%,≤0.14%,≤0.1%和≤0.02%)。岩石富Rb、Th、U、Y、Zr、Nb和Hf,贫Sr、Ba、Eu、Cr和Ni,Ga/Al比值高,明显不同于I型和S型花岗岩,显示了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环境。该A型花岗岩的确定证明了祁漫塔格地区晚三叠世之前碰撞造山作用的存在,以及祁漫塔格与东昆仑造山带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88.
1993—2002年中国积雪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5,他引:21
利用1993—2002年SSM/I被动微波逐日积雪深度反演结果,研究了我国积雪水资源的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积雪储量近10a来没有明显的减少或增加趋势,但是存在年际间的波动;我国冬季积雪储量主要分布在东北、北疆、青藏高原东部和其边缘地区,以及华北地区;东北、北疆和青藏高原地区为我国的稳定积雪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储量小于东北地区,但年积雪日数大于东北地区.近10a最大积雪水资源量平均约为102.79km3,其中最大年份为1999/2000年度,约为131.34km3. 相似文献
89.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礁灰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礁灰岩的岩石、岩相、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分析表明,生物礁主要发育于中二叠统栖霞阶昆克拉契组和巴立克立克组,以亮晶藻粘结灰岩为主,具有堤礁的特点。二叠系礁灰岩较大的厚度表明,当时礁体生长速率与礁基沉降(或水体加深)的速率匹配较好,具有进积型沉积的特点,这与当时塔里木地块内部的退积型沉积特点是不一致的。礁灰岩的原生孔隙较小,可以作为中等烃源岩,在哈拉峻盆地的东南侧和乌什凹陷北缘的覆盖区之下可能构成与礁灰岩相关的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90.
基于主体人与地学本体的人-地-GIS关系讨论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人-地-GIS”关系是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地-GIS双向联系模型正在向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本体中心模型演化。通过主体人与客体人的区分,探讨两者在“人-地-GIS”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人-地、地-GIS与人-GIS的相关关系。通过地学本体与本体论的分析,讨论地学本体与科学本体、哲学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学本体与类、元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构建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人-地-GIS”关系新模型,该模型整体上分为认知与再现两部分,由核心的本体模型及人的认知层、GIS的模型层与“地学”现象及其关系层构成。以主体人的认知为主线,讨论该模型中各模块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