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4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1327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1052篇
地质学   2535篇
海洋学   315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9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遥感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获取长沙、株洲、湘潭3市(长株潭地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陆地卫星图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运用扩张速度指数和强度指数分别对2000—2010年间10 a变化以及2005年为界的前后两个5 a区域建设用地时序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优势度指数分析了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趋向性。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在不同时期都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中前5 a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和强度都要明显高于后5 a。2000—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约3.94万hm2,前后2个时期的扩张面积分别占增加总量的57.30%和42.70%。对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进行时空特征分析,认为建设用地扩张引起区域内耕地和林地在数量和空间格局上的变化,城区周围9~12 km范围内耕地极易转入建设用地;2个时期河流附近耕地流入建设用地随距离变化而呈现不同特征;前5 a城区周围林地转入建设用地强度大,距离交通用地3 km附近的林地易转入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32.
面向对象的高分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orld View-2高分遥感影像数据为例,采用规则集开发的模式进行地图要素提取,对主要制图要素图像进行了分割、分类试验,实现了多尺度分割的层次构建和制图地物要素分级分类。  相似文献   
133.
常线 《东北测绘》2014,(2):209-210,213
Global Mapper是一款地图绘制软件。本文结合辽宁省测绘局1∶10000 DEM制作项目,阐述了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对DEM最终成果进行质量检查的具体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4.
滇池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对2003年4-12月滇池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和总磷、总氮、溶解氧、透明度、光照强度、叶绿素a、pH值、水温及微囊藻种群优势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上指标在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的分布和月变化情况以及与微囊藻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分布与总氮和氮磷比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透明度、光照强度和微囊藻种群优势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在影响微囊藻毒素的各因素中,运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知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浓度主要南水体的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溶解氧以及透明度决定(R2=0.560,P<0.017).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To reconstruct the productivity changes for the last 10 500 a in the northeastern East China Sea (ECS),biogenic compounds (such as carbonate,organic carbon and opal),marine micropaleontological fossils (planktonic foraminifera,benthic foraminifera,radiolarian and silicoflagellate) and the compositional characters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fauna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a sediment core DOC082 obtained from the western slope of Okinawa Trough (29°13.93'N,128°08.53'E;1 128 m water depth).The long-term changes of biogenic and micropaleontological proxies display some similarities through the last 10 500 a,which show three different phases:lower values are recorded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Holocene (before about 4 000 a BP),followed by an abrupt and remarkable increase at about 4 000 a BP,the late Holocene (after about 3 000 a BP) is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ly high values.The multi-proxy data of paleoproductivity and percents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genera (Uvigerina and Bulimina) show that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Holocene (10 500-4 000 a BP) productivity was relatively low with a sudden and distinct increase at about 4 000 a BP,and the late Holocene (3 400-0 a BP) is marked by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ductivity.Also,the radiolarian-bas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records reveal a distinct decline in SST in the late Holocene after 3 200 a BP,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arly and middle Holocene.For the last 3 000 a,the enhanced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and distinctly lower SST indicate a major change of 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ECS.These marine environmental anomalies are consistent with other paleoclimatic records for the late Holocene in the Chinese continent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After analyzing the mechanisms of modern productivity and SST changes in the northeastern ECS,and based on the climatic anomalies in the Chinese continent and variations in the Kuroshio Current during modern El Nio periods,we suggest that the anomalou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ECS may imply intensified El Nio activity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相似文献   
138.
主要利用国产高分三号(GF-3)卫星数据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提取试验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首先介绍了GF-3卫星及其主要成像模式;然后介绍了InSAR数据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9.
基于实测波面的波浪力获取作为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以及数字孪生模型建立的必备环节,对海上风电数字化运维至关重要。为了满足更大的装机容量需求,单桩式海上风电基础趋于大型化,其尺度因子D/L也随之增大;并且实际海域均为非规则波,以尺度因子划分波浪力计算理论的方法对非规则波的适用性尚不明确。通过建立数值水槽,依据实际工况对不规则波与桩基的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入射波浪场与桩基所受波浪力,在此基础上,基于入射波浪场分别采用Morison方程以及绕射理论求解波浪力并将之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波浪力计算理论关于尺度因子的适用性,同时探究了波浪要素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orison方程在波高较大时精度下降;相对于Morison方程,绕射理论在该尺度下的精度更高。最后,通过分析实测数据进一步探讨了典型工况下的波浪力特征,以期通过实测波面计算波浪力的方法为实际服役风机波浪力计算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0.
鲅鱼圈地区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3a的鲅鱼圈地区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和2005年3~4月鲅鱼圈地区低空污染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鲅鱼圈地区低空污染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鲅鱼圈地区各类型风速廓线出现频率比较均匀,而且由于地面粗糙度较大,因此风速廓线指数比平原地区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