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2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4篇
  1924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将理想化的南中国海海盆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Ekman层、惯性层和摩擦层. Ekman层中的运动由大气风应力驱动,其底部的扰动压力将作为其下惯性层中运动的上边界条件. 惯性层中的运动是由f-平面三维非线性方程在准地转近似下位势涡度守恒控制,由此得到控制惯性层中运动关于扰动压力的三维椭圆型方程. 在惯性层以下考虑到深层的海盆水平尺度很小,由此引进带有底部摩擦的线性控制方程,方程的边界条件为惯性层和摩擦层交界面上的扰动压力连续,沿海盆边界假定海水与相邻的固壁间无热量交换,由此设在海盆边界上扰动温度为零. 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惯性层和摩擦层中的椭圆型控制方程计算了相应层次上冬、夏季的扰动压力和准地转流. 结果表明冬季各层上以气旋式环流为主,且随深度的增加流速减小;夏季各层上以反气旋式环流为主,流速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这在一定程度上和观测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122.
关中塿土地区土壤pH变化对硒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继平  任蕊  王晖  罗婷  晁旭  张志敏  胡奎 《西北地质》2020,53(1):254-260
以关中塿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周至-户县中酸性土壤和三原-阎良偏碱性土壤2个典型地区,采集小麦根系土及小麦籽粒样品,测试分析样品中硒含量及土壤中硒的形态,研究土壤pH变化对土壤中Se含量、硒形态、硒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关中塿土pH对Se的含量影响不显著,土壤硒形态以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及腐殖酸结合态为主,大于80%。有效硒(离子交换态硒+水溶态硒)在偏碱性土壤中大于10%,中性土壤为4.91%,弱酸性土壤为8.17%,呈"山谷型"特征。②有效硒中,pH对水溶态Se含量影响不大,对离子交换态硒影响则更为显著。③与青海、宁夏等富硒地区相比,周至-户县、三原-阎良地区塿土中Se含量相对不高,但三原-阎良地区弱碱性、碱性塿土中种植的小麦富硒率分别达89%、100%,表明偏碱性土壤条件下硒的生物有效性较高,其中弱碱性塿土中硒的有效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3.
青海西宁盆地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但热储地层以含黏土矿物的弱胶结砂岩为主,地热水溶解性总固体较高,回灌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结垢风险。基于对西宁盆地地热成因及资源分布特征分析,采用矿物溶解度法、饱和指数法等方法对典型地热水回灌结垢趋势及风险进行了综合判断。结果表明:西宁盆地“凹中凸”构造有利于地热水在深部热储富集和增温,同时将深部溶解的大量矿物质带到西宁地区中央凸起地带;西宁地区地热储层埋深主要在700~1600 m,水温30~70 ℃,主要为SO4·Cl—Na水化学类型,溶解性总固体1.85×103~4.80×104 mg/L;回灌过程中结垢以碳酸钙结垢为主,当回灌水与地下热水性质相近时,结垢风险主要发生在回灌井筒中,地层结垢风险较小,而当回灌水与地下热水性质差异较大时,不配伍性将导致地层结垢风险大大提高,其中药王泉与DR2005原1∶ 1混合时结垢量最大可达177.57 mg/L,而其他地热水结垢量较小。根据以上特征,提出以下综合解决方案:物理防垢+管材防腐、系统增压防垢+管材防腐和地面预处理+管材防腐,并辅之以阴极保护防腐、优化排量、酸洗井筒等措施,可为今后保障地热水回灌能力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4.
<正>Objective The Chinese Altai as a key part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s characterized by numerous outcrops of Paleozoic granitoids and minor mafic plutons (Fig. 1a).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Devonian ridge subduc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Altai. However, Carboniferous magmatism related to ridge subduction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Moreover,  相似文献   
125.
发展了一个线性热带西太平洋两层模式,分别为混合层和温跃层,其密度、温度各不相同.利用这一模式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对纬圈风应力的响应,求出西边界的解,以及解析地求得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厚度、洋流及海温分布.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物理量的变异在El Nino/La Nina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温跃层中海温变化的振幅明显大于混合层,这从理论上支持了近年来的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126.
金龙沟金矿是青海柴北缘成矿带发现的首个大型金矿床,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金龙沟金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质量、成矿期次及蚀变等成矿作用特征,认为金龙沟金矿为两期成矿作用形成的复合叠加浅成中温热液型金矿床,分别为晚志留世(425~400 Ma)变质变形成矿期和中泥盆世(374 Ma)岩浆热液成矿期,主成矿期次为中泥盆世岩浆热液成矿期,与该时代花岗闪长斑岩杂岩体的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成生关系,成矿构造环境分别为加里东晚期陆壳俯冲碰撞、华力西早期后造山陆内隆升环境;控矿构造样式组合为:北西向剪切带+近北东向皱褶+滑脱断裂裂隙。从控矿构造样式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认为金龙沟金矿深部和走向上找矿潜力较小,但其一级控矿构造(区域性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内叠加有次级皱褶和和断裂构造的区域是该区有利的金成矿部位并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7.
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近海定常环流的高程模式,由此高程模式利用有限差分法组成观测方程,从而按最小二乘间接平差法解算联合问题,最后联合T/P、ERS-2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观测数据,计算了东中国海(北纬22°~41°,东经116°~131°)的平均海面地形。  相似文献   
128.
基于GRACE资料研究南极冰盖消减对海平面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利用5年的GRACE重力数据,计算了南极1°×1°等效水量时间序列,得到每个格网的趋势项,结果表明在西南极Amundsen区域有明显的负增长,超过-80 mm/a,南极半岛存在着负增长,东南极Enderby Land地区质量增长;计算得到2002年7月到2007年9月南极、东南极和西南极冰盖的等效体积变化分别为-78±37 km3/a,-3±46 km3/a和-75±50 km3/a,对应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21±0.1 mm/a,0.008±0.127 mm/a和0.2±0.14 mm/a.该结果与国际最新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发现冰后回弹是影响利用GRACE研究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9.
本文通过建立水准函数和基线函数,分析了形变介质位移场与地面各测线上不同点位间水准和基线测值变化的定量关系.据此并应用弹性和粘弹性介质断层位错理论,研究了断层运动及其发展和传播过程中断裂带附近的水准和基线测值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参照理论分析结果,并结合跨断层位移的实测资料,反推了1973年炉霍7.9级地震至1981年道孚6.9级地震期间,鲜水河断裂的运动方式、发展趋势及蠕动传播形式,应用试错法给出了有关参数.结果表明,炉霍地震后该断裂带以滑动角为-10的方式作压性反扭运动,其发展趋势呈负指数的衰减形式,滑动区间长度为70km,大致位于炉霍地震产生的地表裂隙带;在道孚地震前,该带东南段发生了断层反扭运动的传播,其平均速度约150m/d,传播方向由西北向东南,终止于道孚西北.参考地震与断层运动的某些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本文讨论了鲜水河断裂运动与炉霍、道孚地震的关系,认为这一时期的断层运动体现了炉霍地震后断层的继承性持续滑动和道孚地震前以蠕动传播为主要标志的前兆活动.上述现象可能反映了大地震前后断层运动的某种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0.
予西卢氏—灵宝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由河南地调一队和武汉地院共同完成。其主要目的,旨在通过用历史地球化学的观点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区域地质、区域地球化学和区域化探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区域基础地质研究的深度、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评价水平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效果。本项研究于1979年开始,1982年结束。共完成区域性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约2200平方公里,同时开展了较大范围的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