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560篇 |
免费 | 13632篇 |
国内免费 | 215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344篇 |
大气科学 | 7655篇 |
地球物理 | 10387篇 |
地质学 | 39028篇 |
海洋学 | 11094篇 |
天文学 | 622篇 |
综合类 | 4627篇 |
自然地理 | 79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6篇 |
2023年 | 1892篇 |
2022年 | 3695篇 |
2021年 | 4381篇 |
2020年 | 3639篇 |
2019年 | 4151篇 |
2018年 | 3655篇 |
2017年 | 3512篇 |
2016年 | 3589篇 |
2015年 | 4170篇 |
2014年 | 3958篇 |
2013年 | 4709篇 |
2012年 | 5249篇 |
2011年 | 5173篇 |
2010年 | 5160篇 |
2009年 | 4762篇 |
2008年 | 4841篇 |
2007年 | 4561篇 |
2006年 | 4319篇 |
2005年 | 3694篇 |
2004年 | 2818篇 |
2003年 | 1903篇 |
2002年 | 1934篇 |
2001年 | 1748篇 |
2000年 | 1439篇 |
1999年 | 643篇 |
1998年 | 230篇 |
1997年 | 132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4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15篇 |
1976年 | 13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3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大湖塘矿集区位于赣西北九岭成矿带西北部位,区内燕山期岩浆岩侵入活动及成矿作用强烈。大湖塘燕山期岩浆岩形成时间分布在130.3 Ma~151.4 Ma之间,可划分为三次侵入:130.3 Ma~134.3 Ma、140.4 Ma~144.4 Ma、146.4 Ma~151.4 Ma;在144.4 Ma~146.4 Ma之间,岩浆活动处于休宁阶段。区内燕山期岩浆岩与矿床在形成时间上十分接近,空间关系上相互依存,并显示特定的分布格局。根据区内矿床的分布特点、产出位置、成矿时间、燕山期花岗岩与矿床的相关性等特征,可将大湖塘矿集区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W、Mo—W、Mo、Cu、Pb、Zn—Cu、Pb、Zn、Au、Ag三个成矿系列,并提出了"北钨南铜"的找矿观点。区内双桥山群与成矿,燕山期岩浆岩的起源,矿床等间距分布,以及重力勘探方面的研究应加强。 相似文献
83.
西昆仑-塔西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柯克亚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来,塔西南坳陷一直受到各类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塔西南和西昆仑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所经历的构造及沉积格架的演变过程,对塔西南坳陷性质及其演化阶段划分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塔西南-西昆仑这一盆山体系形成和演化中的构造变形和沉积记录.总体来说,根据现有沉积和构造变形资料,中生代之前西昆仑和塔西南坳陷分别处于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不同沉积单元;二者之间盆山体系的形成主要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上新世是造盆造山作用机制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或者说早更新世末的构造运动基本上奠定了西昆仑.塔里木盆地南缘现今的盆-山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84.
基于Fortran语言对GAMIT10.7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Hopfield模型、Saastamoinen模型、Black模型、UNB3模型、EGNOS模型、GPT2w_1+ Saastamoinen模型和GPT2w_5+ Saastamoinen模型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对流层延迟解算服务,并分析不同对流层延迟模型在... 相似文献
85.
86.
87.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段中发育有油页岩、煤、碳质泥岩和泥岩等富有机质细粒沉积.为了研究其沉积有机相的类型及煤和油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工业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将含煤段细粒沉积物划分为了类型A(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B(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环境)、C1(湖沼非油页岩亚相)及C2(湖沼油页岩亚相)四种类型,其中类型C1沉积物中发育煤,类型C2中发育油页岩,且煤较油页岩具有更高的含油率、水分、挥发分以及发热量值.有机质类型特征方面,沉积有机相类型A、B及C1沉积物有机质类型均为Ⅱ2-Ⅲ型、有机质来源均以陆源和混合来源两种有机质来源为主,而类型C2中主要为Ⅱ2型,以混合有机质来源为主;类型A及C2其沉积物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阶段,而类型B和C1中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有机质保存条件方面,类型A沉积物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环境,类型B主要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类型C1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而类型C2则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其中类型B较类型A,类型C2较类型C1,其沉积物均形成于更为还原且盐度更高的水体环境中.石门沟组含煤段是煤和油页岩的形成层位,稳定的沉积环境、丰富的湖泊有机质来源、良好的保存条件及较少的陆源碎屑的稀释共同促进了类型C2中油页岩的形成,而丰富的陆源植物供给及良好的保存条件则促进了类型C1中煤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8.
天然铁(氢)氧化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天然铁的(氢)氧化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铁(氢)氧化矿物的吸附能力明显不同。针铁矿的吸附能力最强,赤铁矿吸附能力变化最大。对于同种矿物,矿物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矿物的晶体习性有一定的影响。粒度较大(>140目)的情况下,天然矿物的粒度对矿物吸附能力的影响没有规律性。pH值对铁氧化物矿物的吸附性能影响最大。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铁的(氢)氧化矿物的吸附量增加,但吸附率变化复杂且没有明显规律性。铁的(氢)氧化矿物的吸附行为较为符合Freundlich型和Temkin型等温吸附式。 相似文献
89.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接触者的安全。抗生素处理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耐药性的发生受到了高度重视。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红霉素(erythromycin)、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和万古霉素(vancomycin)处理后的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ZS01)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502A)进行耐药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aureus 502A经抗生素处理后发生突变的程度大于S.aureus ZS01,二者在经过氯霉素处理发生了更大程度的突变。红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处理主要影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能力;红霉素和氯霉素可能通过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类的代谢引起其耐药性的变化。除此之外,三种抗生素处理均出现了较多TIGR01741家族蛋白和假设蛋白基因的突变,推测与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相关。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外排系统作用产生红霉素耐药性,不耐盐菌株因细胞壁成分相关基因的突变提高了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耐盐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0.
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建立了刚体入水六自由度响应模型,实现了波浪环境下小型回转体高速入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对波浪环境下小型回转体高速入水过程中的运动姿态、冲击载荷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波浪条件下入水点相位不同,导致回转体实际入水角不同,实际入水角越大,入水冲击载荷越大,弹道越稳定;实际入水角越小,入水冲击载荷越小,弹道越易发生失稳。本研究表明,入水点相位对小型回转体弹道特性和冲击载荷产生影响,进而为波浪条件下跨介质武器低载稳定入水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