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505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168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956篇
海洋学   281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3年   3篇
  1926年   2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91.
基于雷达三维组网数据的对流性地面大风自动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雷达三维组网数据和地面加密自动站风场资料,统计分析了对流性地面大风的6个主要雷达识别指标: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风暴最大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随时间变率、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下降高度、风暴体移动速度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密度等参数。根据雷达识别指标和地面大风的相关程度,给出了识别指标的隶属函数和权重系数;采用不等权重法,建立了具有模糊逻辑的对流性地面大风识别方法。并将对流性地面大风的出现概率分为3级:当识别风暴单体的判据小于0.3时,出现对流性地面大风的概率小;当判据在0.3—0.5时,产生对流性地面大风的概率较大;当判据大于0.5时,出现对流性地面大风的概率很大。通过对河北省2012年6月21日线状风暴和2009年7月23日孤立单体风暴引发的灾害大风典型个例的识别效果检验,证明这种方法识别到的风暴单体跟踪效果良好,识别出的大风范围与实况风场基本吻合,命中率、虚警率和临界成功指数分别达81.8%、25.0%和64.3%,利用模糊逻辑原理建立对流性大风的识别算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2.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中外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气水汽、云的分布特征、空中水资源的降水转化率及其影响因子等。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西部及东部水汽含量较中部高,背风坡水汽含量较迎风坡高,季风区及山脉地区云水资源高于盆地、沙漠上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对流层底部的水汽显著增多,其中夏季增加最为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西北部分地区云水路径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呈现"东正西负"的东西向变化差异以及"北正南负"的反相位特征。大气环流、地表温度、下垫面地表特征等因子通过影响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的水汽输送及蒸散,进而改变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空中水资源的改变通过影响辐射收支、不同高度云量及第2次相变产生的云水含量进而对局地温度和降水产生影响。以往研究中,大部分主要针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云平均状态的分布与变化特征,而与降水相关联的空中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目前仍不清楚,有待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893.
火山信息系统建立方法研究--以长白山火山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喷发是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全球各地都有火山分布,我国也有近千座火山,其中长白山火山、五大莲池火山和腾冲火山是我国最具潜在灾难性喷发危险的活火山,以长白山火山为例,阐述用建立火山信息系统的方法监测,预报,评估火山灾害,达到减灾,防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4.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0. 5°×0. 5°降水和温度的日值资料,联合ERA-Interim、MERRA2(second M 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和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以及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obal Land surface Data Asimilation System,GLDAS-2. 0)资料,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地表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该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及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979—1998年期间,高原的地表气温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而在全球增温减缓期间(1999—2010年),地表气温及降水较1979—1998年期间呈现更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在青藏高原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在1979—2010年间整体呈增加趋势;然而,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此期间由外界向高原输送的水汽逐年降低,尤其在1998年后,由于西南季风强度的大幅减弱,使得外界向高原的净水汽输送量减少得更为显著;青藏高原地表蒸散量的分析表明,自1998年后,高原地表的蒸散量显著增加,成为高原地区大气中水汽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5.
云南程海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4月-2017年2月,采用黑白瓶法研究了云南程海单点(码头点位)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时基于全湖9个点位的现场调查和生产力垂向归纳模型(VGPM)估算并探讨了程海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码头点位的年均(均值±标准误)水柱(0~3 m)总初级生产力(GPPC)、净初级生产力(NPPC)和呼吸消耗量(RC)分别为5.40×103±0.64×103、2.36×103±0.63×103和3.06×103±0.82×103 mg O2/(m2·d);不论春夏季(4-8月)、秋冬季(9月-次年2月)还是全年,码头点位的单位生物量GPP(GPP/Chl.a)和单位生物量NPP(NPP/Chl.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分别出现在水下0.5 m和3.0 m处.经VPGM估算,程海全湖的初级生产力(PPeu)年均值为6.54×103±0.30×103 mg C/(m2·d)(2.74×103~18.62×103 mg C/(m2·d)).PPeu的时空变化方面,春夏季是PPeu快速上升的时节,秋冬季PPeu的月变化则呈波动状态,春夏季与秋冬季PPeu无显著性差异;PPeu整体空间异质性较弱,仅在降水最为充沛的7、8月表现出南北向的异质性,这与降水条件和流域营养盐输入的空间异质性有关.回归分析发现,虽然程海PPeu的主要影响因子具有季节异质性,但不论春夏季、秋冬季还是全年,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是重要的影响因子,水温亦是春夏季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96.
初论尾祁秦缝合系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阿尔金断裂具有线性与弧形相叠加的几何学特征及强烈的时空不均一性,阿尔金断裂是一条同时具有逆冲、左行走滑和正滑复杂力学性质的巨型断裂系。走滑作用和正滑作用的主要时期分别为白垩纪-新生代和上新世一第四纪,逆冲作用则是晚古生代以来一直起主导作用的变形事件(大约305Ma以来)。阿尔金断裂的形成与其两侧地块的强烈不均一变形(阿尔金山腹地以收缩变形为主,祁连地块以逆冲扩展为主)有关,它经历了分段破裂、逐段连接和逐渐扩展的动力学过程,其形成与祁连地块中的上叠式逆冲序列和青藏高原隆升同步,随着自南而北逆冲扩展和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897.
王安镇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14  
王安镇岩体是我国东部太行山-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带中规模最大、岩石类型最多的代表性岩体之一,该岩体由早期、主期和晚期三期岩石组成。本文通过对王安镇岩体三期岩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发现该岩体主期岩石(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少量石英闪长岩)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独持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SiO_2≥56%,Al_2O_3≥15%,低Y(4.20~12.68μg/g)而高Sr(518~861μg/g)和Sr/Y值(60.19~178.10),LREE强烈富集(La/Yb)_N=34.06~76.91,HREE强烈亏损Yb=0.44~1.00,Sr、Eu无明显异常,高场强元素(如Nb,Hf和Ti)相对亏损,I_(Sr)值为0.7060,ε_(Nd)(t)均为负值(-16.29~-14.27),ε_(Sr)(t)均为正值(+23.7~+25.0),应属于埃达克质岩,但又与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组成明显不同,推测可能是由于晚中生代区域内热地幔物质是“蘑菇云”状上涌,使热侵蚀面抬升到地壳底部,导致玄武质下地壳在高压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而早期和晚期岩石则属于非埃达克质岩,早期为基-中性岩石(角闪石岩、辉长岩和闪长岩),富Mg、Fe,LREE富集,Eu呈正异常,富集相容元素而亏损不相容元素,I_(Sr)=为0.7056,ε_(Nd)(t)=-16.72~-10.92,推测是华北地台岩石圈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98.
899.
武爱兵  李铱  常春  于青春 《现代地质》2014,28(5):1061-1067
CO2在地下深部咸水含水层地质封存的多种封存机理中,束缚气封存的潜力很大,可占封存总量的30%左右。残余气饱和度是评价束缚气封存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通过测定不同成分盐水驱CO2的残余CO2饱和度,对不同咸水含水层的束缚气封存潜力进行定性的评价,进一步为深部咸水含水层的CO2封存量的评估提供了参数依据。同时也对深部咸水含水层CO2地质封存的工程选址和目标含水层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实验使用饱和CO2的蒸馏水、NaCl溶液、CaCl2溶液以及Na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质量比1∶1),溶液质量浓度都为10%,驱替饱和CO2的岩心,最后计算残余CO2饱和度。饱和CO2的溶液驱替CO2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活塞式驱替和携带式驱替。实验结果显示,4种液体驱替实验的残余CO2饱和度由小到大依次为:蒸馏水、混合溶液、NaCl溶液、CaCl2溶液。结果表明:在界面张力和流体粘性共同作用下,界面张力对岩心中CO2驱替效果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这3种类型盐水中,Cl-Ca型水束缚气封存潜力最大,其次是Cl-Na型水,Cl-Na·Ca型水最差。  相似文献   
900.
多次波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当前多次波问题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对多次波问题,有两种主要的处理思路:(1)因为后续偏移成像的需要,把多次波看成相干噪声,根据多次波特性设计衰减方法将其消除掉,将其称之为多次波衰减方法.多次波衰减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基于信号分析的滤波方法和基于波动方程的预测相减法.预测相减法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有关地下的先验或后验信息,能适应复杂地下构造.本文对预测相减法中的波场延拓法、反馈迭代法、逆散射级数法和恒定内插法等三种主要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对比分析和介绍.(2)将多次波看成有效信号,对其成像,将其称之为多次波成像方法.这种方法提取了多次波中包含的地下界面信息,可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