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507篇
测绘学   262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462篇
地质学   1017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29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6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9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3年   3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主要利用国产高分三号(GF-3)卫星数据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提取试验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首先介绍了GF-3卫星及其主要成像模式;然后介绍了InSAR数据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2.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实现道路车辆监测在交通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受成像条件及车辆本身颜色多样性的影响,很难从遥感影像中直接提取道路车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遗传算法和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影像道路车辆提取方法。首先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建立影像分割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从而实现影像中道路、车辆及环境的精确分割;然后对分割结果中不同层进行赋值,实现分割结果的二值化;最后利用数学形态学操作从分割的道路-车辆的二值结果中剔除道路,从而实现道路车辆的提取。利用本文方法对航空影像进行了道路车辆提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够准确识别地面车辆位置,还能精确提取其轮廓线。  相似文献   
143.
基于国产资源一号02C星高分辨率(high resolution,HR)影像,提取了基于变差函数、灰度共生矩阵和梯度的多纹理特征,结合光谱信息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多源信息复合模型的图像分类方法,并与传统最大似然法和决策树法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变差函数纹理和梯度纹理参与的多源复合数据有效提高了图像的分类精度,总分类精度由85.14%提高到87.43%,Kappa系数由0.82提高到0.85;绝对值变差函数为纹理最佳窗口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累积步长提取的纹理特征能显著提升图像分类的精度,分类准确率提高了13.94%,Kappa系数增加了0.17;基于多源复合数据的SVM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能有效解决传统图像分类结果破碎的问题,比最大似然方法和决策树法的分类精度显著提高,总精度达到89.14%,Kappa系数为0.87,分别提高了6.85%和10.84%。实验表明,ZY-102C星HR数据在冬小麦信息提取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4.
对长岭凹陷深层天然气藏储层——营城组火山岩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火山岩发育的石英、方解石细网脉中均存在较多的碳质流体包裹体,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为CO2及CH4两种类型的碳质包裹体。其中方解石细网脉体中发育有原生及次生CH4包裹体,而含CO2包裹体多以原生包裹体产于石英细网脉中。很多含CO2包裹体的石英细脉中发现了含CH4包裹体的方解石脉体的角砾,这就表明石英细脉形成晚于方解石细脉。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中CO2及CH4包裹体的产状特征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藏的形成系火山岩成岩后CO2及CH4等气体不同期次充注的结果,CH4气的充注时间早于CO2气,火山岩中发育的原生孔隙及次生裂隙为上述气体的充注和聚集提供了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45.
海洋TEM中心回线装置一维正演及全时域视电阻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海洋中深海区中心回线装置的瞬变电磁响应进行了一维正演计算,频率域垂直磁场分量表达式中的汉克尔积分变换采用了124点滤波系数进行数值计算;时—频域转换使用了适应时间范围较宽的余弦变换算法;然后采用连分式算法求取了典型地电模型全时域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曲线基本可以反映地下电性介质的相对大小变化;并且,根据极值点可以大致确定低阻或高阻层顶界面深度.这为海洋TEM实测资料的快速定性解释以及反演初始模型参数的选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6.
在河南省西部寒武系的渑池一登封小区,共出露23层叠层石,主要集中在馒头组、张夏组和三山子组。笔者在逐层详细描述该叠层石外部宏观形态和地层展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叠层石上下地层岩相变化,找出寒武纪叠层石地层展布的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认为影响叠层石地层展布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和后生动物干扰等,并讨论了叠层石生长与核形石、竹叶状灰岩和后生动物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叠层石与后生动物共生的生态位观点。  相似文献   
147.
高绍鑫  刘静  常煜 《暴雨灾害》2022,28(4):426-433

利用1970—2019年内蒙古地区110个国家站降水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和非周期循环分析,统计四季和年降水量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H)、分维数(D)和非周期循环的平均循环长度,分析降水量变化趋势和记忆周期。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呈增多趋势,其中在东部的偏东地区增多最显著,变化趋势具有持续性特征,持续时间为8 a,但在内蒙古西部的偏南地区和东部的局地区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春季、秋季和冬季年降水量的年代变化呈增多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特别是冬季在东部的偏北地区的个别区域Hurst指数H=1,呈现完全预测特征,降水量未来趋势为增多趋势且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3)四季降水量过去的增量与未来的增量都呈正相关,夏季降水量减少趋势的持续性最弱,冬季降水量增多趋势的持续性最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记忆长度分别为8 a、8 a、9 a和10 a。

  相似文献   
148.
河台金矿田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金矿,由于金矿床都产于糜棱岩带中,因而被认为是典型的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然而,对于Au矿化与剪切带变形条件之间的关系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高村和云西是河台金矿田两个代表性的金矿床,分别受ML11和ML9两条剪切带的控制。本文在对两条剪切带中的含矿和无矿糜棱岩的变形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分别开展岩石磁学和磁化率各向异性(AMS)特征研究。糜棱岩x- T曲线显示了磁黄铁矿的居里温度,结合磁滞回线、等温剩磁(IRM)以及矿相学特征,表明河台金矿田糜棱岩几乎不含磁铁矿,载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磁黄铁矿,但是磁黄铁矿的贡献要远大于黑云母。两条糜棱岩带中不含矿糜棱岩的平均磁化率Km<500×10-6 (SI)、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椭球体形状参数T、磁面理F和磁线理L没有明显差别。并且形成两条剪切带的主应力方向也近于一致,最大主应力方向σ1(K3)为近水平NNW- SSE向,最小主应力σ3(K1)为NEE- SWW向,倾伏角较缓。运动学涡度Wk值也近似,在0. 12~0. 65之间,小于0. 71。上述特征暗示两条含金剪切带都是在印支期NNW- SSE向近水平的强烈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发育的糜棱岩为S型和SL型构造岩,具有强烈压扁的特征,并且在剪切变形过程中纯剪切作用所占的比重要明显大于简单剪切。然而,两条剪切带中含矿糜棱岩与无矿糜棱岩的AMS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含矿糜棱岩的K1近于直立,且Km>500×10-6 (SI)和Pj值都明显大于无矿糜棱岩。因此,糜棱岩的变形强度与含矿性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燕山期叠加的脆韧性变形使得最大磁化率主轴(即最小主应力轴)变陡,更有利于热液的运移和最终成矿。  相似文献   
149.
李乐意  常宏  关冲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21-2024040021
青藏高原古高度研究可以为理解高原的构造隆升过程和机制等提供重要的信息,但是由于受到研究材料和条件的限制,相较于高原南部而言高原中北部的古高度研究相对滞后。鉴于此,笔者等在羌塘地体东北部可可西里盆地的一个次级盆地—沱沱河盆地中选取了一个剖面(命名为沱沱河剖面),基于适于盆地的古高度计经验公式重建了沱沱河盆地晚始新世到早中新世的古高度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沱沱河盆地的构造挤压隆升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37. 0~30. 5 Ma,海拔高度从2397 m变化到2940 m,为构造隆升活动的活跃阶段;第二阶段为30. 5~26. 0 Ma,海拔高度从2940 m变化到3100 m,为构造隆升活动的相对减弱阶段;第三阶段为26. 0~19. 7 Ma,海拔高度从3100 m变化到约3150 m,为构造隆升活动的相对静止阶段。综合沱沱河剖面的古高度和构造变形结果,同时结合紧邻盆地周边的古高度、地壳缩短等地质证据,文章认为沱沱河盆地在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明显的两阶段隆升过程,分别是晚始新世到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16. 0 Ma)到现在,其隆升的机制分别可以用上地壳缩短变形和“地幔对流去根”或者“下地壳流”或者“岩浆底侵”等理论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50.
ZDY1000G型全液压坑道钻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DY1000G型全液压坑道钻机是一款主要面向坑道勘探而设计的装备,可用于煤矿瓦斯抽放孔、探放水孔和其他工程钻孔的施工。介绍了该钻机的设计思路、机械系统和液压系统,并对具有复合缓冲张紧装置的双油缸链条倍速给进机构和具有减压钻进功能的双泵液压系统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