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1篇
  免费   1687篇
  国内免费   2404篇
测绘学   1093篇
大气科学   1064篇
地球物理   1544篇
地质学   4535篇
海洋学   1285篇
天文学   201篇
综合类   594篇
自然地理   112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432篇
  2019年   558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614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经过对宏观前兆信息的报送、管理等有关事项的考察和分析,确立了宏观前兆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功能。并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宏观前兆信息的在线添加和系统的在线管理。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以人机交互式的客户端程序,实现对宏观前兆信息的在线添加、管理、查询和统计等功能。  相似文献   
92.
建立“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危害度”等概念来描述地震地质灾害各影响因子、要素及可能的灾害危害程度,进而建立构成地震地质灾害层次分析的概念体系及地震地质灾害空间预警评估模型,将定性评估转化为定量评估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
鄱阳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鄱阳盆地是发育在江南—九岭和怀玉—官帽基底拆离造山带上的白垩-古近纪张扭性断陷盆地,明显受近南北走向的赣江走滑断裂系和前白垩系逆冲断裂系晚期反转的双重因素控制,呈“两坳夹一隆”的区域构造格局。受赣江、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夹持的南昌凹陷,呈近南北向凹凸相间展布格局。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以东地区,“南断北超”型断陷自南而北由北东走向渐转为北北东向展布,其源于晚印支-燕山期北东向逆冲断裂在晚期的反转作用,西缘和北部受赣江断裂系东枝走滑断裂影响明显而发生转向。鄱阳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冷水坞组沉积期)拉分盆地、晚白垩世早-中期(周家店组—南雄组沉积早期)走滑张扭断(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晚期(南雄组沉积中-晚期)走滑伸展盆地和古近纪坳陷盆地等演化阶段,东南部断陷区(江埠—二甲村凹陷)由于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剥蚀而只残存周家店组早期坳陷和周家店组中期—南雄组中期断陷两个发育阶段的沉积。  相似文献   
94.
提出快速获得航空影像并及时制作DOM、DLG的一种手段.介绍遥控飞艇数字摄影系统的工作原理,探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大别山造山带前陆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别山南部和扬子地块前陆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140 km)揭示出大别山造山带前陆地壳的精细结构。总体北倾的地壳内部结构与向北缓倾的叠瓦状莫霍面反射揭示出扬子陆块向北俯冲的行迹。莫霍面向北插入大别山造山带下与南大别山地壳内南倾反射震相叠置,构成交叉反射图像,刻画出扬子前陆与大别山造山带的碰撞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96.
基于MPI的机群并行计算系统平台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机群并行系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系统结构。这里介绍了机群并行系统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给出了将PC机或工作站通过高速以太网连接,使用TCP/IP作为标准的通信协议,利用MPI作为分布式的并行计算软件环境,在Windows平台和Unix平台上搭建用户自己的PC机群系统的两种方法;还给出了MPI安装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步骤。实践表明,PC机群系统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极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97.
电导率成像系统在西部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电导率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 结合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的应用实例, 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
时域反射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介绍了时域反射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时域反射仪的工作原理、测量参数(特征阻抗、介电常数、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时域反射探针技术以及时域反射技术在农业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等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99.
滑坡位于石太线下行K135路段右侧偏西,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由原有老滑坡复活而形成。根据滑坡勘察,滑坡所处地貌单元属侵蚀剥蚀低中山区,滑坡区地层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晚古生代二叠系石千峰组泥岩、砂岩互层。在分析滑坡几何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的成因,认为老滑坡的成因以自然形成为主,新滑坡则发育并活动于老滑坡堆积物中,因某部门在老滑坡体前缘修建收费站,进行了大面积不适当的工程开挖,形成临空面,加之降雨的作用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及抗剪强度,在上覆岩土体的重力作用下形成新滑坡。老滑坡为巨型厚层滑坡,属于自然滑坡,新滑坡为大型中层滑坡,属于工程滑坡。  相似文献   
100.
以1:5万地质填图和钻探验证为基础,经分析研究塔里木托云盆地的地层特征、聚煤期、古地理环境,从而建立起该区的沉积模式,总结出该盆地煤层发育于下侏罗统康苏组上段地层之中,含煤11层,煤层为不稳定发育,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对进一步找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