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61篇 |
免费 | 4807篇 |
国内免费 | 28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28篇 |
大气科学 | 2341篇 |
地球物理 | 2658篇 |
地质学 | 7443篇 |
海洋学 | 2597篇 |
天文学 | 448篇 |
综合类 | 1148篇 |
自然地理 | 176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393篇 |
2023年 | 458篇 |
2022年 | 778篇 |
2021年 | 907篇 |
2020年 | 849篇 |
2019年 | 826篇 |
2018年 | 809篇 |
2017年 | 727篇 |
2016年 | 807篇 |
2015年 | 841篇 |
2014年 | 851篇 |
2013年 | 994篇 |
2012年 | 1022篇 |
2011年 | 1013篇 |
2010年 | 938篇 |
2009年 | 877篇 |
2008年 | 789篇 |
2007年 | 759篇 |
2006年 | 685篇 |
2005年 | 619篇 |
2004年 | 476篇 |
2003年 | 333篇 |
2002年 | 357篇 |
2001年 | 366篇 |
2000年 | 348篇 |
1999年 | 322篇 |
1998年 | 261篇 |
1997年 | 232篇 |
1996年 | 225篇 |
1995年 | 188篇 |
1994年 | 187篇 |
1993年 | 155篇 |
1992年 | 148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86篇 |
1989年 | 84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62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8篇 |
1976年 | 10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粘性泥沙的数量与输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口的粘性泥沙有89.6%以上来源于长江补给区,一部分来源于废黄河与黄海补给区。长江补给区的粘性泥沙的汇入百分数及其输沙量两者均为已知,据此计算出长江口粘性泥沙沉积量为4.554×10~7t/a,从长江口输向杭州湾与东海补给区的粘性泥沙输沙量为2.247×10~7t/a,废黄河与黄海补给区输向长江口的输沙量为2.730×10~7t/a。长江口粘性泥沙的数量同1915年与1963年实测地形图比较量算的数量为4.469X10~7t/a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2.
7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探索不同地域类型的乡村振兴具体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为例,构建县域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和生态保育功能的空间差异,识别各县域主导功能和短板功能,探索各类型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结果表明:1)四川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分异特征明显。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地带性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由川东南向川西北逐渐减弱的分异格局,粮食生产功能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攀西安宁河流域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生态保育功能则呈现由川东南向川西北逐渐增强态势。2)以主导功能和短板功能为划分原则,将四川省划分为主导发展型、极化发展型和综合发展型三大类,并根据不同地域类型提出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主导发展型应优先发挥主导功能,同时整合协调其他功能,带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极化发展型在发挥其优势功能的同时需补齐短板,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综合发展型依托现有基础,实现产业再升级,促进产城融合,成为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引领示范区。 相似文献
74.
基于GIS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研究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龙羊峡库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建立了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多时相、多波段TM遥感数据,对库区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揭示了库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以及建库近十年来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过程与发展趋势,为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生态环境综合分类系统,在一次分类处理中通过多层次不同级别的组合获得了基于同一信息源的土地沙漠化、草场盖度、土地利用处地覆盖等多种环境类型信息,并利用环境信息模型对库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价。基于GIS的分类后再处理使遥感分类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在GIS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遥感信息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是区域生态环境定量化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5.
Bingxian Lin Depeng Xu A-Xing Zhu Guonian L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18,32(4):711-737
To support Earth system modeling, we propose a discrete global grid system that expresses multi-resolution spatial data. Specifically, a unified coding model that expresses a grid of nodes, edges, and cells is constructed for a triangular discrete global grid system.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e design a code-based topological query method for this grid system and an algorithm to transform between grid codes and geographic coordinates. We evaluate the Global 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 (Global-FVCOM) on the triangular discrete global grid system in the proposed uniform coding model. The ocean tidal waves simulated by the Global-FVCOM running on the coded grid are then compared with results obtained using a traditional irregular spherical grid system, and the results display comparable accuracy. The uniform coding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triangular discrete global grid system that can represent multi-resolution spatial data and can be used in Earth system models. This unified coding model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made up of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as well as diamond and hexagonal grids. 相似文献
76.
77.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天然气来源及混源比计算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层位进行了分析,认为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甲烷碳同位素值与石炭-二叠系气藏的接近,在平面上变化趋势相似,而与风化壳之下奥陶系自生自储的油型气相差较大。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来源是以石炭-二叠系煤成气为主,定量计算表明,在中部气田的大部分地区,石炭-二叠系来源气的比例大于70%。 相似文献
78.
进一步讨论了有关非线性不稳定的一些问题,其主要内容有: 1.考察了有代表性的三类发展方程,指出其对应的差分格式是否出现非线性计算不稳定,与原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密切相关。 2.进一步讨论了带周期边条件的守恒型差分格式的非线性计算稳定性问题,总结了克服非线性不稳定的有效措施。 3.以非线性平流方程为例,着重分析了带非周期边条件的非守恒差分格式的非线性计算稳定性问题,给出了判别其计算稳定性的“综合分析判别法”。 相似文献
79.
球粒陨石金属相的 Ir、Os、Co等亲铁元素的浓度随氧化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其浓度以及铁纹石 Co含量和橄榄石 Fa值均反映了球粒陨石的氧化 -还原程度具有连续变化的特征。根据铁纹石 Co含量、橄榄石 Fa值、低 Ca辉石 Fs值、金属相的 Ir、Os、Co浓度以及其他球粒陨石分类参数 ,可能存在介于 E与 H、H与 L、L与 L L以及 L L与 C之间的球粒陨石过渡型 ,即E/H、H/L、L/L L和 LL/C化学群 ,从而将原有的 9个球粒陨石化学群增加到 1 3个。球粒陨石氧化 -还原程度的变化特征以及球粒陨石过渡型的发现都表明早期太阳星云的化学分馏作用具有连续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碎片盘通常被描述为贫气盘, 其气尘比显著低于原行星盘, 因此很少在碎片盘中探测到气体. 得益于各种灵敏的望远镜, 探测到气体的碎片盘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寻找更多的含有气体的碎片盘成为碎片盘研究的重点课题. 然而大范围的搜寻非常耗时且低效, 因而为了更快更好地遴选探测的目标, 需要根据这类源的特性择选更小范围样本. 通过统计探测到气体的碎片盘及其宿主恒星的参数总结出这些源的总体特性. 为此搜集了已经发表的探测到气体的碎片盘的文献, 总计找到37个源, 包括探测到CO等冷气体的12个源、CaII等热气体的14个源以及冷热气体共存的11个源. 通过统计其宿主恒星的光谱类型、年龄、离地球距离和碎片盘的相对光度、气体质量、尘埃质量等信息, 得出了主要结论: 宿主恒星多为B型和A型恒星, 年龄大部分都小于50Myr, 相对光度分布相比于已知碎片盘更为集中, 在$10^{ - 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