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7篇
  免费   1366篇
  国内免费   2063篇
测绘学   1078篇
大气科学   817篇
地球物理   1079篇
地质学   3680篇
海洋学   1112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497篇
自然地理   90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366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华北平原冬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是准确量化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参数,也是小麦生产的科学管理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系观测系统,观测冬小麦“济麦-22”的根系参数,对根长、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和根系粗度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冬小麦的根量(根长和根干重)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少分布。重旱、轻中旱、适宜和偏湿4种处理的根长垂直分布与自然对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29、0.90和0.86,其中重旱与自然对照的相关性最好,轻中旱较差。土壤水分可以影响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土壤水分充足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使表层根系量增多,根干物质量增加;土壤水分亏缺时,则相反。轻度干旱有利于中下层根系的延伸生长。冬小麦的根长密度与根重密度的相关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根系粗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减少。  相似文献   
932.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ISL探测器升轨数据,统计分析了2005—2009年全球37个Mw≥7.0级地震前后电离层电子浓度变化.结果发现,共有19个地震(51%)前观测到了较为明显的电子浓度异常扰动现象,其中大部分表现为异常增强;观测到的电子浓度异常现象一般出现在震前1~5天内,也有部分地震前出现两次及以上扰动现象.分析表明,在赤道和中低纬地区更容易观测到明显的电子浓度扰动,即异常震例基本发生在纬度±40°以内(18次),更是以±20°内居多(13次).此外,震源深度对电子浓度扰动的影响并不明显,而震级大小则与扰动幅度基本上呈正相关;震前出现的电子浓度异常有时会受到地磁活跃的共同影响,此时的扰动幅度一般较大.地震电离层扰动现象是复杂多变的,需要联合地基和天基手段共同观测,并从机理上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933.
乐都地震台前兆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乐都地震台2008年1月~2013年10月各前兆测项所受到的环境、人为、观测技术系统和其他干扰进行了分析,调查、了解各类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记录特征,有助于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资料的使用价值和地震前兆异常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34.
1999年以来地震生命损失评估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震后造成人员伤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震级、烈度、人口、房屋破坏程度、与断层的距离、经济发展状况等.本文总结了1999年以来国内外地震生命损失研究中的若干方法和模型,介绍了这些评估方法在地震后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适当的总结.最后提出了人员伤亡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5.
上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地温场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玛多地区多年冻土为背景,建立多年冻土地温场的数值计算模型,以不同的方式考虑近 60 a 来的气温变化构成不同的上边界条件,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不同上边界条件下的不同时期温度场、未来冻土退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上边界条件中采用气象站实测近60 a波动温度值和采用近60 a平均恒定值时,浅层冻土地温差异明显,且越浅层地温与越近时间的上边界条件相关.预测未来100 a冻土地温变化趋势发现,相同升温速率和升温初始温度条件下,上边界采用实测60 a波动温度值对冻土退化过程影响较小;升温初始温度值提高到与趋势线衔接后,冻土退化起始时间从约第45年提前到约第20年;60 a实测温度和升温初始温度值均提高到与其初始温度场上边界条件衔接后,冻土退化起始时间从约第20年提前到约第15年;冻土退化从开始到完全退化经历时间为25 a左右.  相似文献   
936.
块石路基是多年冻土区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年冻土路基形式. 为了研究多年冻土区修筑高速公路后块石路基的效果,选取青海省新建共和-玉树高速公路3个块石路基监测断面的实测资料,对路基修筑初期多年冻土温度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路基修筑初期路基中心原天然地表下0.5 m处仍表现出季节变化规律,至原多年冻土上限深度处,温度波动幅度急剧减小. 块石路基的保温效果与年平均地温密切相关,年平均地温越低,对冻土的保护效果越显著. 受阴阳坡效应的影响,左路肩/坡脚温度高于右路肩/坡脚. 左右路肩及中心孔下多年冻土上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抬升,抬升幅度主要受路基高度影响,与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937.
祁连山大通河源多年冻土区浅层土壤水热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通河源不同草甸生态系统中建立浅层土壤水热监测网络. 2010-2011年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均具有明显的冻融交替和空间梯度变化格局. 在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区,土壤融化和冻结末期分别出现在5月底、6月初和11月中下旬;而退化草甸区对应的时间则出现在4月底、5月初和11月中上旬. 在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土壤温度变化曲线上有明显的“零点幕”时期,而退化草甸则不太明显. 土壤温度曲线的阶段划分结果表明,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各阶段不存在显著差异,二者阶段划分曲线基本重合,均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春季升温阶段、春季“零点幕”阶段、夏季升温阶段、秋季降温阶段、秋季“零点幕”阶段和冬季降温阶段. 对于退化草甸而言,春季和秋季“零点幕”时期不明显,阶段划分曲线与前二者具有较大差异. 退化草甸温度曲线“零点幕”时期不显著对应于下伏多年冻土临近岛状多年冻土边缘,是最易于受环境影响变化而发生退化的区域. 3个监测场地浅层土壤水热格局一定程度上指示了下伏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38.
如何准确预测和控制基坑变形是基坑工程的一个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的基坑变形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将基坑变形时间序列分解和重构为2个子序列--趋势时间序列和随机时间序列,在该基础上,采用PSO-LSSVM模型与ARMA模型分别预测趋势时间序列与随机时间序列未来值,将2个子序列的预测值求和作为最终预测结果。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昆明某基坑工程的深层水平位移预测,不断地利用前期工况的最新实测数据建模,对后期工况未来变形量进行滚动预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9.
基于综合变异系数的地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宇春  刘富玲 《岩土力学》2014,35(7):1950-1956
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考虑岩土参量变异系数的试验及历史数据,提出了基于综合变异系数的地基承载力简化可靠性与风险分析方法。利用提出的简化可靠性与风险分析方法,可在传统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变异系数,分别得到与地基承载力有关的可靠度、破坏概率和平均期望损失的最可能值及其变化范围,为提出优化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和工程决策奠定基础;相对于土重度和黏聚力,地基承载力可靠度对于内摩擦角的变化更加敏感;设计时可以综合考虑所需的安全系数、可靠度和破坏概率,确定合适的基础宽度或基底面积。当地基土的场地勘察统计结果的变异系数权重逐渐增加时,综合变异系数不断减小,其相应的地基承载力的可靠度逐渐增加,而相应的破坏概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40.
七宝山多金属矿床是一种罕见的钙矽卡岩和镁矽卡岩共生型矿床。矿床赋存于印支期-早燕山期斑状花岗岩与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及附近。矿床的形成经历2个成矿期:早期以形成钙-镁矽卡岩和磁铁矿为主的金属矿物为特征,后期以发生多次金属硫化物的矿化为特征。矿床的物质组成十分复杂,可利用的组分除Cu、Pb、Zn之外,Ga、Ge、In、Cd、Au、Ag、Te、Fe等亦可综合利用。斑状花岗岩是幔源岩浆与上地壳物质同熔混染的产物,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地质地球化学证据一致支持斑状花岗岩为成矿母岩;围岩的化学性质变化决定了矽卡岩化的类型。七宝山多金属矿床既属特殊的成因类型,又极具工业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