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3篇
  免费   1210篇
  国内免费   1851篇
测绘学   913篇
大气科学   596篇
地球物理   956篇
地质学   3286篇
海洋学   989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379篇
自然地理   76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是丝绸之路文明演变的聚焦和投影, 研究历史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是理解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的有效视角, 对解释丝绸之路沿线人地关系规律具有科学意义。本研究以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沿线典型城市, 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 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对历史时期兰州城市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丝绸之路的兴衰与兰州城市空间演变的扩张呈现正相关性, 兰州的行政建制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214 BC),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A.D.)"兰州"首次见于诸史册, 兰州城市空间由隋唐时期(907 A.D.)的0.40 km2增加到2015年的132.67 km2。历史时期兰州城市空间演变包括4个主要阶段: 城市萌芽期的"缓慢发展", 军事职能主导下的"约束性"扩张, 王朝兴盛所带动的"年轮式"增长, 国家政策推动的"跨越式"扩展。影响兰州城市空间演化的因素涵盖丝绸之路兴衰、军事政治、交通贸易及自然环境等, 各种影响因素共同驱动着兰州城市由早期的黄河渡口、军事据点向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演变。  相似文献   
852.
中国及邻区分布着众多的全新世陆相活火山,并留下了大量的喷发历史记录。对这些活火山开展监测和研究工作是预测火山喷发和火山灾害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途径。高度剥蚀的晚中生代火山区的大量地质填图,以及在活火山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近实时的探测工作,极大地深化了我国东部中生代—新生代陆相火山岩的成分特征、岩浆演化规律及喷发方式等方面的认识,是开展火山监测的理想研究对象。近年来,火山灾害日益引起关注,全球火山监测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火山监测方法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分析了未来火山灾害减灾防灾工作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火山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介绍国际火山监测工作,为我国将来开展火山监测、预测与火山灾害相关的减灾防灾等方面的研究和国际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3.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区不仅拥有丰富而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和城镇、乡村最密集的地区,且交通便利、产业齐全、经济发达,是利用地质遗迹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支撑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本文以福建省大田县杞溪村为例,通过开展地质遗迹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综合调查和分析融合,将其规划、设计并建设成为一个以火山文化为特色的地质文化村。基于杞溪地质文化村的建设经验,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在建设地质文化村时普遍存在单村资源和承载能力有限等问题,认为地质文化村建设方向应遵循以点带面,发挥区域联动作用,使业态趋于完善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4.
以2019年遥感卫星影像为基础,通过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福建省砂质岸线防护林的分布现状,结合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总结防护林的退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尽管近几十年来福建省防护林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将近一半的砂质岸线存在无防护林、原有防护林消失、防护林不连续、修复后再度遭受破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砂质岸线防护林的保护与修复应遵循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要求,防护林修复的近期目标是对问题严重的地段开展针对性修复,长期目标是形成连续的砂质岸线防护林,形成沿海第一道生态屏障,为提高福建省沿海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55.
基于TM影像的南京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南京市1988年和1998年两期TM影像,首先用辐射水准归一化法将1998年影像校正到1988年影像的辐射水平上,再经过几何校正、训练区纯化等预处理,对两期影像分别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然后在Arc/Info的GRID模块中编写AML语言,对得到的两期土地利用分类图进行叠置运算,提取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分析结果表明,10 a间南京市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56.
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热解成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平顶山、郑州和南票3大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中高煤级烟煤和无烟煤的热解成烃潜力分析,探讨了构造煤热解产烃潜力与原生结构煤的不同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尤其是剪切应力对煤大分子聚合物的侧链及官能团,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促进了成烃的演化速率。  相似文献   
857.
运用岩石高压三轴加载装置和渗透压加载装置,对砂岩进行固定应力变渗透水压力试验,同时借助SOMATOMPLUS螺旋CT扫描机进行实时观测。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推出了基于CT数的岩石空隙率公式,从CT尺度上分析了岩石空隙率、渗透速度、渗流速度、微孔隙直径、渗透率等随渗透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石的渗透参数随渗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渗透参数随渗透压力的变化呈对数关系,这是由于渗透水压力使岩石内部空隙发生变形,这一变形为弹性变形;而渗流速度与渗透水压力呈线性关系,符合宏观尺度渗流的达西定律。  相似文献   
858.
中国东部前寒武纪铅锌矿资源分布广泛,目前已探明储量的前寒武纪铅锌矿床有51处,其中超大型矿床1处,特大型矿床3处,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12处,其余为小型.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新元古代的裂谷系和裂谷系边缘的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其分布受构造控制,集中分布于华北陆块北缘东、中、西段元古宙裂谷系和扬子陆块西侧康滇地轴震旦系裂谷带东侧的边缘活动带,并以华北陆块北缘为主;成矿作用总体受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控制,具层控性;成矿时代有从北向南变新的趋势.根据矿床围岩的不同,可把矿床主要分为VHMS、Sedex、 MVT三大类型,其中以Sedex型最为重要,规模也最大.  相似文献   
859.
胆脂瘤型中耳炎CT表现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胆脂瘤型中耳炎CT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 15例19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均经乳突根治术及病理证实,结合手术对照分析其CT表现。 结果: ①发生部位:主要位于中耳腔,占93%(14/15)。位于中耳腔及乳突窦,占27%(4/15)。位于岩锥,占7%(1/15)。②CT表现:窦腔内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prussaks间隙增宽,窦腔破坏区周边硬化。 结论: CT检查能准确显示胆脂瘤型中耳炎影像特征,对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对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0.
冰雪旅游是推动冰雪经济与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已成为文旅产业中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旅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文章以北京市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冰雪旅游情境中城市居民的气候变化感知、感知价值、旅游意向和环境责任行为等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气候变化感知分为气候变化表征和气候变化风险两个维度,且两者显著正向影响冰雪旅游感知价值。同时,气候变化风险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2)冰雪旅游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冰雪旅游意向和环境责任行为。(3)冰雪旅游意向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责任行为。(4)旅游经历在气候变化感知对冰雪旅游意向和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对厘清冰雪旅游情境下气候变化感知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复杂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部门把握“后冬奥”黄金机遇,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