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1篇
  免费   849篇
  国内免费   1313篇
测绘学   566篇
大气科学   493篇
地球物理   603篇
地质学   2092篇
海洋学   908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53篇
自然地理   48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61.
The Cenozoic rift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show a clear temporal and spatial zonation and episodic tectonic evolution, which control their episodic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zonal accumul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udy of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hydrocarbon migration system and dynamic evolution in the rift basins, combination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elements were analyzed using sequence stratigraphy.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system tracts with different sequence orders was further studied. And we summarized stacking patterns and horizontal combination relationship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reservoirs, such as lithological, tectonic-lithological, tectonic and stratigraphical reservoirs which can be observed from depression center to basin margin.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various scales of pools exhibit significant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rderliness in different pool-forming units, i.e., depositional systems, plays and depressions. The regular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scales of poo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ctonic evolution and depositional filling in the rift basins. The result can be applied to the fine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rift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It will promote the scientific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type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lead to the active shifts of exploration targets in different zones, and thus support the stable progress of fine exploration in mature exploration areas.  相似文献   
762.
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的首要问题就是多分量的标定和对比,其中最关键的是转换波反射系数的求取及子波的选取,然而Zoeppntz方程在数学表达上极其复杂,在物理意义上也不直观,因此很难得到直接的应用.为此,在详细介绍五种近似公式的基础上,利用六种模型分析了随入射角的变化各公式的适应性,最后得出结论,Aki和Richard的近似公式适应性普遍比较好.  相似文献   
763.
成岩、成矿的时空关系及矿化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桂东北富贺钟地区钨锡多金属成矿主要与燕山期姑婆山复式岩体中晚期的细粒花岗岩有关,但成岩与成矿之间存在一定时差。区内矿化具有上锡下钨的垂向分带特征,细粒花岗岩侵入层位的不同制约了矿化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幔源流体的参与,中泥盆统郁江组砂页岩和东岗岭组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之间的"硅-钙界面"对锡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也是锡矿就位的重要场所。细粒花岗岩体周缘的"硅-钙界面"附近是寻找锡多金属矿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764.
文章以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河街组储层为例,对传统的回归统计模型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评价储层渗透率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目标储量报告里定火沙三段中孔、中渗;岩性(粒度)和孔隙度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岩心及测井数据,建立了孔隙度——粒度二元回归渗透率统计评价模型和BP神经网络渗透率预测模型。通过检验样本集精度对比,分析了隐含层数、隐含层节点数等网络结构参数变化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的测井参数输入对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检验样本集的渗透率预测结果精度最高,其平均相对误差为37%,比传统的二元回归统计模型精度提高了26%。对目标油田三口井连续处理,BP神经网络模型渗透率预测结果更加合理,可以满足开发层段产能分析等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765.
刘江  蔡伯根  唐涛  王剑 《测绘学报》2011,40(1):111-117
为满足列车运行控制及列车定位不同层次的需求,将轨道地图数据分为轨道专用数据、轨道线路数据及地形环境数据,并对轨道地图线路数据按照不同尺度划分为特征点层及插值点层,形成列控轨道地图结构.针对原始GPS地图测量数据,采用多点加权距离检验及Kalman估计差值检验实现错误数据剔除;根据轨道曲线特征对原始数据进行划分,通过在各...  相似文献   
766.
随着体系结构、软件层次和自身需求的变化,GIS逐步发展为地理信息网络服务并得到迅速的推广。从标准化、语义化和3维化的角度总结了当前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状态,并指出下一代地理信息网络服务必然是基于以上三者的能够实现主动服务和统一多维服务的新一代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67.
通过对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分析,论证了井下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作为井下高程控制的一种手段。并通过一些三角高程测量在实际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实例,验证了利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井下水准测量实施井下高程控制的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768.
GNSS实时数据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了一套实时数据质量控制模块,利用观测值的多种线性组合进行周跳探测及修复,并对观测方程的验后残差进行实时分析,来探测粗差和周跳,从而使实时数据的处理结果更加稳定可靠,并在PANDA单历元实时数据处理模块(SRIF)的基础上,运用实时质量控制模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此模块更加稳定可靠,适用于GNSS实时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769.
在工业测量领域中,由于测量对象千差万别,离散的测量数据很难进行描述和分析,而可视化技术能有效地克服这一缺点。本文研究了在VB平台上进行OpenGL图形开发的方法,实现了DXF文件的读取与显示、多种3维模型的绘制以及交互操作功能,为工业测量数据实现3维可视化分析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70.
长江流域夏季气温变化型及其成因Ⅰ:年际变化与遥相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佳熙  管兆勇 《气象学报》2011,69(1):99-111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哈得来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CPC(NOAA)指数,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气温的变化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呈现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以及东西反相3种分布型,且这3种分布型分别是中国同号气温异常变化、南北反号气温异常以及东西反号气温异常分布背景下的局部反映.上述这3种气温异常型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在年际尺度上具有2-5年的周期,反映出在年代际背景下的年际变化;在年际尺度上,3种异常型分别对应不同特点的环流型,并且高度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的垂直分布均呈准正压结构;3种异常型对应的环流型的维持分别与来自大西洋穿越极区的波列,由地中海沿亚洲急流东传的波列以及北半球环状模有关.同时,全区一致型和南北反相型与P-J型波列联系紧密,其中南北反相型与该波列联系更为紧密;全区一致型与Nino3海温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超前一季的负相关最大.南北反相型与Nino3海温指数超前2季相关最高,与Nino4海温指数同时相关最高.东西反相型则与Nino3海温指数同时相关最高,与Nino4海温指数超前3季相关最高.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长江流域夏季气温变化规律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