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4篇
  免费   1307篇
  国内免费   1971篇
测绘学   868篇
大气科学   892篇
地球物理   1177篇
地质学   3306篇
海洋学   1294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453篇
自然地理   789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494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干旱灾害和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研究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72,自引:4,他引:72  
首先阐述了自然灾害中干旱灾害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接着从西北干旱气候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干旱气候的比较以及监测和预测等方面回顾了近20年来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研究的进展;最后提出了西北干旱气候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2.
江陵凹陷古新统光卤石的发现及其钾盐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薄片鉴定和XRD等分析,在江陵凹陷古新统发现光卤石矿物,单层厚度达23cm,经化学分析该层含光卤石石盐岩中光卤石含量为1.6%。光卤石在江陵凹陷古新统有两种产出状态:一种是被包裹在石盐岩内,呈颗粒状分布,粒度大小0.1~0.5mm;另一种是充填硬石膏孔隙中,粒度大小0.1~0.2mm。经石盐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江陵凹陷古新统时期的古气候属于"暖旱"型。江陵凹陷古近纪时期属于裂谷型小盆地,构造期沉降较大,盆地封闭性良好,同时期火山活动频繁,为凹陷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火山期后的温热泉水补给同样也为凹陷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裂谷的某些部分与大洋沟通,接受海水补给。这样的构造条件、物质条件与古近纪时期的干旱气候相互耦合,出现光卤石沉积。江陵凹陷古新统光卤石发现,说明在该时期江陵凹陷卤水已演化到析出钾盐阶段,具有重要找钾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3.
硫磺渣是硫磺矿区主要的矿业固废,其随意堆放可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并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环境及人的健康构成较大危害。滇东北地区长期以硫铁矿为原料、以煤炭为燃料,土法炼硫生产硫磺,导致巨量硫磺渣堆积,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针对该地区镇雄县硫磺矿区,调查了小硫磺生产形成硫磺渣的规模和特征,梳理了该硫磺矿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目前镇雄硫磺矿区存在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破坏及可能形成的矿渣性泥石流等环境地质现状与过去40多年的小硫磺生产密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强调应结合矿业固废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政策,从资源回收利用、生态环境恢复、地质灾害防治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探讨和提出镇雄硫磺矿区矿渣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新理念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4.
几种电法仪器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了几类物探电法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强调了物探资料的合理解释必须与地质认识相结合的重要性,物探工作要做实做细,对物探原始资料要选择合理的方法与参量进行计算处理,结合一些具体的勘测实例,说明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5.
广西大厂锡矿田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应用高精度SHRIMP锆石U-Pb方法对广西大厂锡矿田不同类型中—酸性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定年研究,获得龙箱盖含斑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93±1Ma,斑状花岗岩91±1Ma,石英闪长玢岩脉(西岩墙)91±1Ma,花岗斑岩脉(东岩墙)91±1Ma,四者在测试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微量元素特征及稀土配分模式相近,为同期不同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区内成岩与锡多金属成矿的时代相一致,均形成于板内伸展剪切的构造环境,应同属燕山晚期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6.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亢马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蔡明海  梁婷  吴德成 《地质学报》2005,79(2):262-268
亢马矿床是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东矿带中一个研究程度较低的中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床特征研究表明,区内的锡多金属矿化主要呈脉状产出,明显受构造控制,成矿作用以充填-交代为主,后生成矿作用特征明显。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的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30 0~35 0℃、2 10~2 80℃、14 5~175℃。石英流体包裹体Rb- Sr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94 .1±2 .7Ma(2σ) ,表明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成矿流体的87Sr/ 86 Sr初始值为0 .710 15 ,与大厂矿田中部龙箱盖黑云母花岗岩87Sr/ 86 Sr的初始值0 .7110接近。成矿年龄与成矿流体的87Sr/ 86 Sr初始值均表明亢马锡多金属矿的成矿作用与区内的龙箱盖岩体具有一定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16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200米构造柱及变形构造初步解析   总被引:31,自引:20,他引:31  
在利用成象测井资料准确地恢复岩心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建立了位于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心1200m精细构造柱。划分了由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组成的第一岩性-构造单元及由副片麻岩夹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透镜体组成的第二岩性-构造单元,自上而下岩石的面理产状由向东陡倾变为向南东缓倾。第一岩性-构造单元的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是毛北榴辉岩杂岩体的组成部分,在榴辉岩中发现以南北向拉伸线理及由北往南的剪切指向为特征的超高压变质岩早期变形举止。位于第二岩性一构造单元下部(770-1130m深度)300多米厚的韧性剪切带是地表出露的毛北韧性剪切带在孔下的延伸,剪切应变及石英组构分析表明,在伴随的退变质角闪岩相一绿帘角闪岩相一绿片岩相的转换过程中,剪切应变由自SE往NW的“逆冲”转为NW向SE的正向滑移。结合钻孔围区地质,重塑了上部由毛北榴辉岩杂岩体与副片麻岩围岩组成的轴面向SE倾斜的同斜倒转褶皱系,以及下部为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模型。钻孔验证了VSP地震反射剖面中850-1200m深度的强反射层与韧性剪切带相吻合。结合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折返构造的研究,提出该构造模型的成因与折返阶段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斜向上的挤出及后折返阶段的穹隆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8.
长岭龙凤山火山岩为多机构、多期次喷发叠合分布的一套火山岩地层,火山通道识别是成藏分析和油气运移等研究工作的基础,同时也影响储量计算和开发井的部署.针对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且难以对火山通道进行准确刻画的问题,开展针对火山通道的地震属性优选.该地区火山岩具有"低频强振幅"的特点,通过地震属性优选,提取10 Hz单频体、纹...  相似文献   
169.
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足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密云站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的观测资料,应用足迹模型对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做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的源区对风向、Monin-Obukhov长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观测高度/有效高度等因子比较敏感.密云站涡动相关仪的源区白天主要分布在仪器的西南与南面,而夜间则在东北与北面.大孔径闪烁仪的源区为西南一东北向分布.涡动相关仪各月源区形状不同,但大致分布在南北长1000 m、东两宽850 m的范嗣内,而LAS各月源区为西南一东北向分布,长约2060 m,最宽处约为620 m.对涡动相关仪通量有贡献的下垫面主要为园地(67%)和耕地(19%).其中园地的通量贡献比例在夏、秋季比较大,冬、春季稍小,而耕地则相反.大孔径闪烁仪的主要通量贡献源区为园地、耕地和居民地,通量贡献比例分别为49%,28%和11%.其中园地和耕地通量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与涡动相关仪的观测结果一致,但没有涡动相关仪的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70.
GPS应用已成为现代地震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国地震研究领域中的各个学科.本文介绍了GPS在形变、测震、电磁、地震预警和地震观测仪器授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GPS在地震研究中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