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4篇
  免费   863篇
  国内免费   1357篇
测绘学   584篇
大气科学   519篇
地球物理   658篇
地质学   2237篇
海洋学   963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55篇
自然地理   48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中元古代鹰峰岩体的主体是环斑花岗岩,与其共生的岩石有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环斑花岗岩高碱(Na2O+K2O=8.49%~9.39%)、富钾(K2O/Na2O=1.12~1.43),铝近饱和,高铁镁比值[(ΣFeO)/MgO=4.91~7.19];富Rb、Ba、Ga、Th、Zr、Nb、Ta,贫Cr、Ni、V;高ΣREE(392.24×10-6~594.76×10-6),稀土元素强分异[(La/Lu)N=12.67~17.09],弱铕负异常(δEu=0.58~0.78),显示碱性花岗岩的特征,与密云环斑花岗岩相似。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具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特征;与环斑花岗岩相比,其Rb、Ba、Ga、Nb、Ta、Th、Hf、Zr低,而Ni、Cr、V高;ΣREE较低(ΣREE=77.04×10^-6~129.8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但(La/Lu)N的比值较小(11.62~14.06),铕异常更弱(δEu=0.69~0.93)。辉绿岩具低碱、高ΣFeO的特征,属拉斑玄武质,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相比,K2O等不相容元素高,具大陆拉斑玄武质的特征。辉绿岩的ISr(1776Ma)为0.7066,εNd(1776Ma)为+3.6,环斑花岗岩的ISr(1776Ma)为0.7181,εNd(1776Ma)为-5.5,显示辉绿岩起源于年轻的地幔,花岗质岩浆主要源自古老的地壳。综合分析显示,这些侵入岩形成于伸展背景,是北半球中元古代非造山环斑花岗岩的成员之一,在加里东期卷入到柴北缘造山带的古老地壳中。这在世界上提供了一个古老克拉通及环斑花岗岩卷入古生代造山带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22.
王文  蔡晓军  隆霄 《干旱气象》2007,25(4):5-11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的模拟资料对"99.6"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流动量输送(CMT)和视热源视水汽汇分析。CMT诊断分析表明,水平动量残差在切变低涡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中尺度低涡发生初期对流层低层动量残差X主要是加速西南气流的北上;在对流层中层动量残差在槽后加速冷空气南下,在槽前加速西南暖湿气流北上,非常有利于东亚大槽的发展。在低涡切变线强烈发展时,850hPa的X方向与发生阶段相反,此时西南气流受到了强烈的减速作用,同时500hPa东亚大槽的前部和后部出现了减速气流的动量残差,槽后冷空气和槽前的暖湿气流都已经受到减速作用,此后低涡切变线逐渐衰减。低涡切变线发展到最强的阶段,强X矢量几乎总是与强烈上升运动区相对应,能量转换E的水平分布表明,大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非常复杂,并不是简单的能量串级过程,但能量主要是从大尺度向次网格尺度转换。200hPa动能转换E的带状分布非常清楚,E的正负大值中心分布在高空急流的2侧,表明高空急流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诊断分析显示,强凝结潜热的释放与低涡的发展相伴随,但视热源只与β中尺度系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视水汽汇有和视热源非常相似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3.
为明确巴布亚盆地主要的含油气系统发育层段——侏罗系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勘探的关系,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沉积背景与古物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相、测井相、岩心相"三相"联合分析及与周边的布劳斯盆地的类比,识别了沉积微相类型,刻画了沉积体系的纵横向展布特征;通过不同沉积相带生烃指标、储层物性参数对比,明确了有利的烃源岩与储层发...  相似文献   
124.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位于桂东南博白-岑溪多金属成矿带北东端。矿床的形成是古生代地层的岩性差异、长期构造活动带以及燕山期多次侵入的壳慢混合型岩浆岩三方面联合效应的结果。作者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矿产特征、矿床温压地球化学的总结,建立了佛子冲铅锌矿田成矿模式;并依据前人工作的大量地质和测试资料,建立了该矿田的综合找矿模式。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5.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是世界闻名的超大型矿床,笔者从构造控矿、同位素测年、流体包裹体、成矿物质来源及同生沉积成矿等五个方面综述了近半个世纪来该矿床的一些研究进展,并结合近年来野外调查研究,认为大厂锡多金属矿床属后生成因,成岩、成矿是燕山晚期同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成矿过程中有幔源流体的显著参与,矿体产出形态的空间变化受不同深度的构造特征所控制。  相似文献   
126.
溶藻弧菌as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活性研究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溶藻弧菌碱性丝氨酸蛋白酶(ASP)蛋白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将构建的pET23d-asp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分析,并优化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在咪唑洗脱缓冲液浓度为100 mmol/L时,表达的可溶性ASP被大量洗脱,纯化的ASP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 000,具有蛋白活性;在诱导温度28℃、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浓度1 mmol/L及诱导时间16 h时,表达的活性ASP蛋白最多。  相似文献   
127.
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次级生产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6年冬、春2个季度在深沪湾沙滩潮间带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表明,深沪湾沙滩潮间带生物群落生态特点是种类少、数量高,群落结构简单.运用Brey(1990) 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计算,得出冬、春两季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次级生产力和P/B值分别为48.79[g(AFDW)/(m2·a)]和1.30.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次级生产力三者的变化是一致的,均是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这种分布格局与沉积环境及潮汐有关.  相似文献   
128.
彭俊  蔡锋  李谷祺  雷刚  黄燕 《台湾海峡》2008,27(1):87-91
对福建沿岸岬湾岸型沙质海滩的蚀淤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0418号台风"艾利"袭击下,台风移动路径左侧的两个海滩表现为侵蚀,滩肩蚀低,滨线向陆移动,其中岩下村海滩比卒子村海滩的侵蚀严重,岩下村海滩侵蚀集中在后滨和高潮带,卒子村海滩侵蚀集中在中、低潮带;台风移动路径右侧的衙口村海滩相对比较稳定,仅中潮带出现弱淤积,后滨向陆侧人工堆积沙丘遭受侵蚀.  相似文献   
129.
首先介绍了脱机系统的结构,并给出系统中核心芯片DSP TMS320VC5509A与存储芯片EEPROMAT25640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从该DSP的各种BOOTLOADER方式中分析研究,考虑到烧写速度及电路设计简洁性等因素,采用了SPI EEPROM模式。随后介绍了加载过程中的数据表——BOOT表的概念及生成方式,详细介绍了程序烧写至存储器的过程及软件实现的流程图,最终用一个实例实现系统的脱机运行。  相似文献   
130.
以地籍测量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现代地籍调查的特征,结合湖北省安陆市城镇地籍调查项目的实际工作和成功经验,对地籍调查工作进行了各个方位的理性分析,提出了现代地籍测量完善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地籍调查工作中的一些实际矛盾。并对实施方案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