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05篇 |
免费 | 1670篇 |
国内免费 | 10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76篇 |
大气科学 | 589篇 |
地球物理 | 703篇 |
地质学 | 2392篇 |
海洋学 | 1034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301篇 |
自然地理 | 4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45篇 |
2023年 | 176篇 |
2022年 | 265篇 |
2021年 | 345篇 |
2020年 | 257篇 |
2019年 | 299篇 |
2018年 | 217篇 |
2017年 | 208篇 |
2016年 | 247篇 |
2015年 | 266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262篇 |
2012年 | 305篇 |
2011年 | 304篇 |
2010年 | 348篇 |
2009年 | 307篇 |
2008年 | 300篇 |
2007年 | 319篇 |
2006年 | 289篇 |
2005年 | 246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本文指出B.K.Bhattacharyya和K.C.Chan在文献[1]中基本公式(9)的错误,从而“μ是磁化强度分布沿总磁场的方向u的空间梯度”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42.
843.
针对传统基于Flash、Slivelight的移动终端热图绘制中存在的数据表现单一、绘制效率低、用户体验差等问题,以及HTML5的渲染效率差、数据复用率低等性能缺点,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HTML5专题热图实时绘制方法。引入四叉树结构进行专题数据组织,大幅度提升热图实时绘制中服务器端数据汇聚效率;采用网格化数据缓存调度方法,有效降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请求,实现移动终端数据缓存最大限度的重复利用;以异步I/O消息机制,解决了热图绘制过程中的消息通道堵塞、客户端假死等问题。实验证明,该方法符合移动终端对专题热图的绘制要求,能够在提高数据利用率和系统整体性能的同时,降低移动终端的计算量,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44.
邱国荣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2,13(2):61-66
文章根据长周期地震观测的理论和我国763长周期台网的观测实践,分析了长周期观测中的环境干扰。认为长周期观测对环境干扰(主要指温、湿度)敏感,但影响长周期仪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是潮湿,尤其是记录室的潮湿。文章以763台网优秀台站的观测实践为例,认为只要掌握了环境干扰的规律,在防潮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长周期地震观测是完全可以做到仪器工作稳定,管理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845.
新疆塔中南坡奥陶系的地层缺失和沉积相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奥陶系内部6个组沉积的时间片段拟定塔中南坡不同区块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部分关键层段的牙形石和几丁虫组合特征证明一间房组和恰尔巴克组在塔中部分井区是存在的,但恰尔巴克组的分布范围最狭窄。总体上,塔中南坡隆起区地层缺失较多,古城墟隆起基本完整。据缺失状况和岩相展布,显示塔中南坡的沉积单元具有由东往西迁移的特征,且各时段迁移的距离与速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46.
847.
土工格栅加筋技术对膨胀土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特殊效果,但目前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特性的研究不足。采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段的膨胀性泥灰岩风化土作填料,塑料单向拉伸土工格栅作为加筋体,在叠环式剪切试验机上通过施加不同的竖向荷载对其界面特性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在膨胀土中的拔出过程主要经过3个阶段,分别是界面静摩擦力阶段、渐进剪切阶段和整体运动阶段,各阶段受力特性有明显差异;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静摩擦力在界面抗剪强度比值呈对数级增大,从50 kPa时0.20增大至400 kPa时0.57,极限值可达到0.75;对挡土墙、高边坡等加筋设计中应考虑最大静摩擦力所占比重,在格栅的不同竖向高度处所受垂直应力不同,分段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48.
建筑物点云表面重建在高精度城市测绘、虚拟现实等领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建筑物的几何形态多变,重建算法普遍存在计算速率慢、拟合精度低和模型结构不完整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单体建筑物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加权约束的单体建筑物点云表面重建算法,在表面初始化过程中充分考虑数据对结构拟合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正则集的单体建筑物表面重建算法,实现建筑物拟合过程中的加权拟合误差、近邻结构平滑的同步优化。针对多类建筑物三维点云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建筑物重建策略,本文的加权约束方法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点云数据设计自适应权重,并选择模型拟合中最优的权重函数,在高噪声、低精度点云数据下能得到更高精度的单体建筑物表面模型。 相似文献
849.
850.
硅藻群落结构的差异:比较样本采集过程与空间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种群的分布与其所处的生境条件密切相关,但在实际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因素,例如取样方法、样本的制备以及藻种鉴定都可能会干扰到种群结构的分析结果.因此很有必要探究这些人为因素是否会对真实的硅藻群落生态学研究产生误导性的判断,以免干扰硅藻生物水质评价的客观性.选取采样方法及样本制备为代表的人为因素对硅藻群落生态分析结果引入的误差大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子样本之间(同一样品重复制作的玻片样本)和样品之间(同一样点重复取样)群落结构差异大小分别是1.26%和1.97%,同一条河流的样点之间则为3.38%,而所选定的跨河流研究区域的样点间群落结构差异最大(42.03%).生态学的排序结果和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在硅藻群落结构分析中,现场取样方法和样本制备过程相对于不同生境条件所引起的变化,并不会带来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河流附生硅藻的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可基本不考虑取样方法等因子的干扰,而是侧重于环境因子对硅藻生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