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5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042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433篇
地球物理   1676篇
地质学   1846篇
海洋学   567篇
天文学   172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35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69篇
  1983年   70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16篇
  1964年   23篇
  1959年   22篇
  1958年   21篇
  1957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Dechr  A.  Mascle  G.  Lefort  P.  刘俊来 《世界地质》1991,(1)
沿喜马拉雅山带收集的野外资料促成对距今52m.y前后出现的碰撞作用其主要变形特点的确定,并容许作出应变与应力迹线图。碰撞之后立即出现的变形作用载于一系列印度特提斯边缘,出现在喜马拉雅较高地段的北端。在这里,早期F_1圆柱状褶皱的几何特点与运动线理解释了上三叠-上白垩Lamayuru复理石中NNE-SSW(N20E-N30(?))方向的主缩短作用。中新统擦痕断层面的分析表明至少在中新世以前这个带保持着同一挤压方向。但向南,在巨大的同变质剪切带(MCT-中部主逆冲带)中多数中新世汇聚现象多已消失,此处位于Higher Himalayan结晶岩与Lesser Himalaya之间。这里,运动  相似文献   
183.
北非-欧亚板块边界地区,包括伊比利亚半岛为地震活动区,这由最近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所说明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与东南部某些破坏性地震包括1884年Granda与1829年Torrev(?)e(?)a地震。该半岛上地震活动频繁,包括中级地震。因此,对西班牙东南部地震的评价、地震灾害和危险(包括地震薄弱易发性)的研究、地震灾害的评估、强度衰减(MSK)以及强地动、大地震震级的重新评估、历史的以及仪器的地震目录的密切监视、微地震的野外监测、集中的机制研究、地震带分区以及构造的野外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结果计划作为系列解释图件推出,它可被工程师、建筑师、征地计划者、政府官员用于对于西班牙地震潜在地区的圈定。建筑施工中建筑规程的改进以及  相似文献   
184.
在安大略Atikokan附近的Eye-Dashwa花岗岩深成岩体边缘相的角闪石英二长闪长岩中,ATK-6号钻孔在1090m垂深处见有一个4m宽的断裂带。该断裂带由四个主要的滑动面组成,每个滑动面宽达0.3m,平均产状182°/67°W,之间被网状次生断裂分隔。次生断裂与滑移面之夹角小于25°。该断层呈左行滑移。滑动面由碎裂变形的二长闪长岩构成(石英-角闪石-微斜长石-斜长石±榍石、磷灰石、锆石、钛磁铁矿)并广泛分布有新生矿物组合(赤铁矿-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葡萄石)。恢复结果表明,新生矿物组合由或至少部分由二长闪长岩的重结晶和各种蚀变生成,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围岩中原生浅闪石和奥长石(15—18An)在断裂带中10~12m的范围内逐渐变化,首先变为铁镁质闪石和钠质奥长石(10~13An),进一步变为铁透闪石质闪石或铁透闪石和钠长石(1~5An),最后变为阳起石和钠长石(0~2An)。断层中的绿帘石碎屑和微曲了的阳起石说明在主要构造运动发育前有强烈的蚀变。断裂带内外的绿泥石、绿帘石、葡萄石和微斜长石的成分相对均一。断裂带岩石随后的蚀变作用可以由(1)碎裂作用晚期到后期较长时间的结晶作用和(2)复活或张开的断裂带中低温岩石—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静态生长的葡萄石、绿泥石和赤铁矿,局部发育的重晶石+天青石、方解石+粘土(高岭石?)+绿泥石,广泛分布的钾长石和轻稀土元素及U的轻微富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上述作用的存在。断裂作用发育于晚太古代或早元古代的绿片岩相条件下,推测压力2.5~3.5kb,温度325°~100℃。断裂带中岩石相对二长闪长岩具很低的磁化率说明钛磁铁矿的分解,相对较高的伽马值和U的中等集中反映微弱但广泛出现的放射性元素的富集。低电阻率、低流体电阻率和低声速、高自然电位说明断裂相对于围岩是电导性好且是透水的。  相似文献   
185.
通过对Namaqua活动带的构造和地层背景的重新评价,我们把该活动带再分成(图1)不同的岩性和构造地体(根据Coney等人的概念,1981) 该活动带的东部向北东方向延伸,它也可以再分。在所划分的地体中,大多数都以大型剪切带为界,并且经测定,一些地体甚至有100km长的位移。在此提出的Aggeneys地体的构造演化就卷入了巨大的水平滑移(与垂向构造运动相反),而这一运动主宰着南非Namaqua活动带的元古宙构造演化。非洲在元古宙时期也肯定有板块构造作用在活动。在角闪岩相的Aggeneys地体(图1)中,主要构造为向南倒转的褶  相似文献   
186.
本文描述了采用机助技术,尤其是GIS技术对意大利的Marche地区进行分区,本课题的最终目的是确定一种预测不稳定性和地震灾害的方法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有价值工具。建议的分类原则是:同时考虑地质,地貌和地震因素,前者试图识别5个主要地区和17个系统,而后者表示3个主要区域部分,每一部分区域由不同的地震级来表示其特性,通过这两类地图的叠加,按照地质一地貌学和地震级来确定同质的更小区域(亚系统)是有可能实  相似文献   
187.
188.
埃滕德卡(纳米比亚)和巴拉那(南美洲)白垩溢流玄武岩区硅质火山岩中辉石斑晶的氧同位素比值,被认为可反映原始岩浆岩浆的δ^18O值。据我们识别,这两个地区的南部石为高δ^18O型(δ^18O辉石~-+10‰),北部岩石为低δ^18O辉石~+6.5‰)。这两个流纹岩类型的其它差别,包括低δ^18O型岩石中不相容元素的含量高、初始87Sr/^86Sr比值低。我们认为,流纹岩类型的区域分布反映了源区组分的  相似文献   
189.
在马尼托Lac du Bonnet岩基进行岩石物理参数(体积磁化率、磁各向异性、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的测量,用来描述岩石的岩性特征。钻了5个钻孔,共进尺2.8Km。确立了岩芯的磁化率与岩性之间的关系。磁化率值与岩性特征对应为:低磁化率(0~5×10~(-3)SI)为断裂带(开口断裂和闭合断裂)并伴生蚀变岩石;中等磁化率值(7~10×10~(-3)SI)对应于无蚀变及无断裂的均质岩石;高磁化率(20~100×10~(-3)SI)兼有低磁化率(0~5×10~(-3)SJ)区是非均质的岩石,如含镁铁质矿物的捕虏体。通过钻孔间的对比,在UKL-1,-5,-3岩芯上确定了两个无间断的主断裂带,这与利用地震反射资料确定的断裂带相吻合。磁各向异性与岩石组构有关。剩磁测量没有得到稳定的磁方向。火成岩的磁性测量是确定岩体特征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0.
<正> 引言碳氟磷灰石(海相磷灰石)包括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海相沉积磷酸盐矿床中,这些矿物是在正常海水补充了磷酸盐的情况下合成的。Martens和Harress(1970)经过实验证明,海水中的镁限制了磷灰石的沉淀。Natlan、Lucas和Atlas(1976)进一步研究了这个问题,Martens和Harriss发现海水中非均质磷酸盐沉淀在前8个月并无结晶作用发生;无独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