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1篇 |
免费 | 634篇 |
国内免费 | 13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1篇 |
大气科学 | 723篇 |
地球物理 | 1714篇 |
地质学 | 2692篇 |
海洋学 | 743篇 |
天文学 | 137篇 |
综合类 | 228篇 |
自然地理 | 5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48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257篇 |
2011年 | 263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249篇 |
2006年 | 281篇 |
2005年 | 259篇 |
2004年 | 262篇 |
2003年 | 218篇 |
2002年 | 214篇 |
2001年 | 182篇 |
2000年 | 190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152篇 |
1996年 | 190篇 |
1995年 | 155篇 |
1994年 | 162篇 |
1993年 | 195篇 |
1992年 | 192篇 |
1991年 | 218篇 |
1990年 | 184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128篇 |
1987年 | 115篇 |
1986年 | 88篇 |
1985年 | 98篇 |
1984年 | 73篇 |
1983年 | 61篇 |
1982年 | 49篇 |
1981年 | 44篇 |
1980年 | 59篇 |
1964年 | 32篇 |
1959年 | 25篇 |
1958年 | 28篇 |
1957年 | 37篇 |
1937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究不同水流速度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呼吸代谢及其免疫指标的影响,设置静水和每秒0.3、0.6、0.9、1.2倍体长(bl)共5个流速梯度组(0、0.3、0.6、0.9和1.2 bl/s),每个流速组18尾,对体质量为(370.00±5.00) g、体长为(30.0±0.5) cm的虹鳟进行了40 d的养殖实验。研究表明:流水组虹鳟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静水组,且0.9 bl/s实验组显著高于0、0.3和0.6 bl/s实验组(P<0.05),但和1.2 bl/s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流水组虹鳟的总摄食量高于静水组,且在0.9 bl/s实验组的摄食量最高,但其饲料系数最低。各组间肝体指数、脾体指数、心体指数和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水组的标准代谢和餐后代谢均显著低于静水组(P<0.05)。流水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高于静水组,0.9 bl/s实验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高,0.6 bl/s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82.
地球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已引起了人们对CO_2对植物的影响,尤其是对世界粮食供应的未来展望的兴趣。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对CO_2浓度在水稻生理生长期和整个生育期方面的影响了解相对较少,而这是一个水稻品种对一特定地区环境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一个当代改良水稻品种(Oryza sativa,品种 IR-30)在两个对照的光周期下对不同CO_2浓度的响应。在整个生育期中,水稻植株生长在置于室外、采用自然光照并由计算机控制环境条件的人工气候室中。室内的CO_2浓度分别为160、250(低于环境浓度)、330(环境浓度)、500、660和900(高于环境浓度)μmol CO_2/mol 空气。在1987年,整个试验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即早稻试验在营养生长阶段内延长了光周期,而第二次即晚稻(LPR)试验只利用自然出现的光周期。在两个试验中,营养生长期的主茎叶片发育速率均比生殖生长期的主茎叶片发育速率快,同时在营养生长阶段,出叶速度随CO_2处理而加快。在晚稻试验中,与等于环境CO_2浓度和低于环境CO_2浓度的处理相比,高于环境CO_2浓度处理下的水稻幼穗分化和孕穗期出现较早,且整个生育期缩短。这种随CO_2浓度上升而产生的植物发育加速现象与CO_2引起的营养生长阶段内主茎叶片的减少有关。相对于晚稻试验,在早稻试验中水稻植株发育对CO_2的响应的减弱是由人为延长光周期迫使生殖生长发育阶段推迟引起的,在高于环境浓度处理中更是如此。鉴于全球大气中CO_2浓度的持续增大,CO_2导致的发育加速和全生育期缩短可能会成为一个参与挑选水稻品种和安排特定地区农事活动的水稻学家和育种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84.
基洛夫矿井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查明在掘进水平坑道时利用电法爆破进一步减小炮眼直径的技术经济合理性,进行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5.
不同分辨率BCC_AGCM模式对东亚区域垂直云量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SCCP(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资料分析了BCC_AGCM2.1(Beijing Climate Center_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2.1)和BCC_AGCM2.2模拟的云在东亚的垂直分布特点,并探讨了误差来源。两个模式大体上模拟出了总云量的分布形势,较好地模拟出了垂直方向上云量大值带随地形的变化特点,但模拟的总云量偏少。AGCM2.2模拟的云量整体上小于AGCM2.1,除复杂地形外AGCM2.2没有体现出高分辨率的优势。模式对中国东部环流场的模拟效果差导致模拟的云量偏少,尤其是AGCM2.2。模拟的对流层高层相对湿度明显偏大导致高层云量偏大。模式在近海面模拟的相对湿度偏小,四川盆地及周围地区冷季模拟的水汽含量偏少,因而模拟的云量偏少。模式云量对相对湿度的响应能力较好,模拟出了云量对垂直速度和稳定度的响应,但地区差异不明显。模式的云参数化方案中云与相对湿度的关系系数需要调整,应更利于云的生成。 相似文献
86.
分析了数据输入对GIS应用的影响,介绍了一种基于Microstation的图形属性一体化建库系统的功能、系统数据模型以及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7.
一、引 言 由于地形性激发的中尺度重力波的中断,在加拿大气候中心大气环流谱模式中有时候采用了波的曳力效应的参数化。这一参数化的细节以及它在大气环流模式气候模拟中影响的讨论,可见Boer等人(1985)的工作。 最近,人们利用激发重力波次尺度地形的更好的描绘,来修改这一参数化方案。还有,使用Lindzen(1981)的波饱和概念来描述曳力效应。这一关于地形重力波曳力参数化的作法已在加拿大气候中心的大气环流谱模式中广泛试验,在加拿大气象中心的业务的谱数值预报模式中也正在普遍进行试验。本文的目的所在于概述在这些模式中正在普遍使用的波的曳力方案,并且证明这一方案在消除中期预报和大气环流模拟的系统性误差方面的用处。 相似文献
88.
本文提出了大气重力波触发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并导致大尺度赤道扩展F的理论.重力波作为外部扰动派触发等离子体扰动,这种扰动在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作用下继续增长,经过400s扰动幅度就能增长到50%,经过700s后幅度趋近100%,即为完全的等离子体泡.由于E区的影响,赤道扩展F主要出现于晚上.本文的理论阐明了重力波与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相互作用的性质,揭示了大尺度赤道扩展F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