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测绘学   231篇
大气科学   338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876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2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中国沙尘天气空间分布差异的气候背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951~2000年中国470个台站沙尘天气和地面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做了沙尘暴、扬沙、浮尘的空间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3个多发中心:①以民勤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区;②以和田为中心的南疆盆地南缘区;③以朱日和为中心的内蒙古中部区.另外,以宁夏盐池及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中心的宁、蒙、陕交界处等也是较高的活动区.扬沙、浮尘与沙尘暴的分布很相似.在此基础上,又计算了沙尘天气空间分布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尘天气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植被覆盖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蒸发量呈正相关.说明影响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因子是植被覆盖率、蒸发量、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在西北干旱地区,多年平均温度与沙尘天气的发生相关不显著,多年平均风速与沙尘天气的相关也弱.  相似文献   
912.
数据质量评估是模式业务运行中重要环节。本文利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和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产品数据,采用MySQL数据库和html、JavaScript、HighChart等Web技术,建立CLDAS数据质量在线评估系统。系统采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相对偏差和平均偏差等统计指标,实现对任意站点及省份、任意时段、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湿度的评估分析,并以时间序列图,散点图等多种方式对比显示土壤湿度观测与模拟值。系统具备各类统计指标的实时计算,并通过Web页面实时展示评估结果,实现对模式产品的数据质量进行实时监视。  相似文献   
913.
914.
文章针对L波段雷达典型测角故障个例,结合测角与天控系统工作原理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叙述了故障排除过程,并对案例作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15.
根据秦岭中段分水岭地区秦岭落叶松树轮宽度指标,建立了该地区1814-2003年的树轮标准化年表。分析表明,该地标准化年表与当年1-7月平均气温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设计转换方程,利用多元回归技术重建了秦岭中段分水岭地区的1-7月平均气温,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为41.2% (F=15.062, p<0.0001),重建序列显示在过去190 a中气温较低的时段主要有1814-1850年和1876-1889年;偏暖期主要有1851-1875年和1890-1933年;而1934-1990年这一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气温相对比较稳定;1990年之后升温明显。  相似文献   
916.
Multi-scale climate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A review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is review recapitulates climate variation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monsoon and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phys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 SCS summer monsoon's intraseasonal to interannual varia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850 hPa meridional shear vorticity index (SCSMI) can conveniently measure and monitor SCS monsoon variations on a timescale ranging from intraseasonal to interdecadal. Analyses with this multi-scale index reveal that the two principal modes of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the quasi-biweekly and 30–60-day modes, have different source regions and lifecycles, and both may be potentially predicted at a lead time longer than one-half of their corresponding lifecycles. The leading mode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 is seasonally dependent: the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nomaly suddenly reverses the sign from summer to fall, and the reversed anomaly then persists through the next summer. 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S summer monsoon and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has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Before the late 1970s, the SCS summer monsoon was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ENSO development, while after the late 1970s, it has been affected mainly in the decaying phase of ENSO. The year of 1993 marked a sudden interdecadal change in precipitation and circulation in the SCS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 Over the past 60 years, the SCS summer monsoon's strength shows no significant trend, but the SCS winter monsoon displays a significant strengthening tendency (mainly in its easterly component and its total wind speed).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issues are raised for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917.
基于1980-2016年全国稻纵卷叶螟逐年发生面积、产量损失资料、逐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以及南方15省(区、市)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因子膨化处理技术、Pearson遥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对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有显著影响的大气环流因子,构建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的多时相动态大气环流预测模型,探讨大气环流对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6项大气环流因子与稻纵卷叶螟发生关系密切,副热带高压类、极涡类环流因子是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的主导影响因子。建立的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年前、年后3-10月的月动态预测模型历史拟合较好,对2015年、2016年1月初及3-10月各月初外延预报两年平均准确率分别达86.6%,90.5%,91.8%,93.4%,93.4%,94.0%,94.0%,94.3%,95.4%。关键环流特征因子、当年气候年型和稻区5-9月气象条件对中国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具有较好的指示效应,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较大的年份主要出现在干暖年和湿暖年;干冷年型常导致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率偏小。  相似文献   
918.
本文从实验气溶胶样品、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对以往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归纳总结出适合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非均相吸附系数γ的参考值, 并利用区域大气化学模式, 模拟研究了非均相吸附系数γ的不确定性对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非均相化学过程的影响。为了研究非均相反应对γ的敏感性, 针对其中四种物质(HNO3、N2O5、O3和SO2) 的γ上限值和下限值, 分别进行了T-up (上限值) 和T-low(下限值)两个敏感实验; 针对相对湿度对HNO3和N2O5非均相吸附系数的影响进行了T-rh敏感实验。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模式可以比较好地反映气态物质、气溶胶浓度的演变过程和非均相反应过程。考虑非均相反应后模拟的硫酸盐和硝酸盐浓度与观测值更接近一些。采用γ参考值的模拟结果总体上比采用γ上限值和γ下限值更合理, 把γ系数作为相对湿度的函数来处理比作为常数处理更合理。沙尘气溶胶通过非均相化学反应, 可以使模拟区域内SO2、NOx和O3的平均浓度下降, 使硫酸盐和硝酸盐颗粒物浓度增加, 采用γ参考值计算得到3 km以下的上述物质的变化率分别为-3.44%、-5.92%、-1.75%、5.22%和23.25%, 显示沙尘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对大气化学成分特别是气溶胶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γ取值对上述物质变化率有一定影响, 其中对硝酸盐和臭氧的影响较大, T-up和T-low 模拟结果之间可以相差13.4%和10.1%。  相似文献   
919.
一种新的El Niño海气耦合指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1980~2010 年月平均Hadley中心海表温度、美国全球海洋资料同化系统(GODAS)海洋温度和NCEP/NCAR 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 个海洋要素(海表温度SST、上层热含量HC)和5 个大气要素(海平面气压SLP、850 hPa 风场、200 hPa 速度势和对外长波辐射OLR)的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展开(multivariate EOF,简称MV-EOF)探讨了热带太平洋的主要海气耦合特征。结果表明,MV-EOF 分析的前两个耦合模态分别很好地对应了传统型El Ni?o 和El Ni?o Modoki 的海气耦合特征:传统型El Ni?o 期间,伴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SST 的异常增温,HC、SLP、200 hPa 速度势等要素总体呈东西反相的“跷跷板”变化,低层850 hPa 赤道中太平洋出现较强西风距平,西北太平洋上空为反气旋性异常环流;El Ni?o Modoki 期间,SST 持续增温和HC 正异常中心均显著西移至中太平洋,低层SLP 和高空200 hPa 速度势均呈现纬向三极型异常分布,低层异常强西风向西移至暖池东部,西北太平洋上空呈现气旋性异常环流。两类El Ni?o 的海气耦合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较优的El Ni?o 指数应不仅可以客观描述和区分El Ni?o 现象本身,更要紧密联系两类事件所产生的大气响应。以往定量表征El Ni?o 年际变化的指标大多立足于SST 或SLP,本文选取HC 作为研究指标,定义了一组新的El Ni?o 指数HCEI 和HCEMI。较以往基于SST 的El Ni?o 指数,HCEI 和HCEMI 不仅能更清楚地表征和区分两类El Ni?o(如1993 年的传统型El Ni?o 和2006 年的El Ni?o Modoki),而且能更好地反映和区分两类El Ni?o 与大气间的海气耦合特征,为El Ni?o的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工具。  相似文献   
920.
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特征及其灾变大气背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的灾变造成了水稻的明显减产.本文以GIS为平台,对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大气环流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特重.(2)850 hPa大气环流形势对稻纵卷叶螟的迁飞和降落有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3)850 hPa风场上的盛行偏南风对稻纵卷叶螟北迁有利,925 hPa风场上的盛行偏北风对南迁有利,这两个高度上的风向反气旋式切变对害虫迁入和降落十分有利.(4)迁飞路径上的降水对稻纵卷叶螟的降落有迫降作用,但南迁过程中降水作用明显小于北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