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367篇
地球物理   391篇
地质学   681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2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71.
选取2014年、2016年5月、2017年1-9月宝昌地震台VP型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针对观测山洞湿度、雷电、人为因素等干扰,与正常时段光滑、噪声低的正弦固体潮观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与排除,可提高形变观测资料质量,为准确识别震兆异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2.
琼州7.5级地震区深部电性异常及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605年琼州7.5级大地震震中区及邻近地区大地电磁探测,发现震中区地壳深部存在一低阻体.该低阻体自约13 km以下一直延伸到上地幔,推测其为正在上升的地幔柱,并由此认为地幔柱的存在及其热物质的上涌,使上部地壳产生断裂和粘滑活动,是产生琼州7.5级大地震的重要原因. 这次大地震后断裂活动表现为以蠕滑为主.推测未来再发生同等强度大地震的危险性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73.
三江平原湿地消长与区域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遥感手段为主,提取近20年来多个时期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动态数据。将湿地动态数据与历年气象数据相对变化比较处理后,再作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小迅速,三江平原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剧烈,超过全球气候变化速度。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发现,湿地在维持区域"冷湿"效应中作用突出,三江平原湿地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成负相关,与降水、湿度变化成正相关。湿地消长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因子的相关关系最大,与日照因子相关关系较低,与降雪因子几乎无关。  相似文献   
374.
京津冀区域龙卷风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象报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气象灾情数据库以及档案馆地方志等历史资料,查阅1956—2016年京津冀区域的龙卷风个例,按照"增强藤田级别"龙卷风强度等级分类标准,采用专家评定法对龙卷风个例进行定级,并运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龙卷风的时空分布、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1956—2016年,京津冀区域共确认龙卷风个例188个,空间分布上,龙卷风发生最多的区域有2个,一是张家口坝上4县:张北、尚义、沽源、康保,二是京津冀东部地区,特别是沧州、天津、唐山、秦皇岛沿海地区是龙卷风高发区;②时间分布上,1985—1993年龙卷风发生次数最多,90年代以后呈下降趋势;③龙卷风在夏季发生次数占总数的81.9%,龙卷风主要发生时段为11:00—20:00;④对有灾情记录的122个龙卷风个例,经专家评定,EF4和EF3级各1例,EF2级14例,EF1级52例,EF0级54例。  相似文献   
375.
利用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和雷达垂直风廓线资料,对2012年11月5-6日、11-12日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两次雨转暴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是高空冷涡配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地面气旋东移发展,强降水性质分别为锢囚锋区降水和地面气旋的暖区降水。系统的动力抬升条件与长白山区地形抬升作用结合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加强,当天气系统从不同路径进入山区,强降水的位置不同。低层充足的水汽是大到暴雪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两次过程的水汽分别来自东南风带来的海上暖湿气流和槽前西南急流的水汽输送。雨转雪和纯雪持续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带来的冷空气降温,气温的降低可以促使雨转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6.
UV attenuation in the cloudy atmosphe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ltraviolet (UV) energy absorp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for Beijing, we suggest that some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utilize or transfer UV energy in chemical and photochemical (C&P) reactions, in addition to those which absorb UV energy directly. These constituents are primaril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emitted from both vegetative and anthropogenic sources. The total UV energy loss in the cloudy atmosphere for Beijing in 1990 was 78.9 Wm−2. This attenuation was caused by ozone (48.3 Wm−2), other compounds in the atmosphere (26.6 Wm−2) and a scattering factor (4.0 Wm−2). Our results for a cloudy atmosphere in the Beijing area show that the absorption due to these other compounds occurs largely through the mediation of water vapor. This fraction of energy loss has not been fully accounted for in previous models. Observations and previous models results suggest that 1) a cloudy atmosphere absorbs 25∼30 Wm−2 more solar shortwave radiation than models predict; and 2) aerosols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downward mean UV-visible radiation and the absorbed solar radiation at the surface by up to 28 and 23 Wm−2, respectively. Thus, quantitative study of UV and visible absorption by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involved in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C&P reactions is important for atmospheric models.  相似文献   
377.
"2003.1"黔东南暴雪天气过程的对称不稳定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17  
池再香  胡跃文  白慧 《高原气象》2005,24(5):792-797
采用对称不稳定判据,对发生在2003年1月5~6日一次罕见的黔东南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雪产生在对称不稳定大气中,低空急流促使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辐合上升,触发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雪天气。西南涡、横切变和暴雪区有向对称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378.
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冬小麦进行不同O3 浓度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O3 浓度增加 ,冬小麦发育期表现为开花前期有所延迟 ,开花后期的各发育期明显提前 ,生育期缩短 ,植株矮化 ,干物质累积量明显下降。无论是长时期通气处理还是阶段性通气处理 ,产量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79.
渤海湾西部海陆风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于恩洪  陈彬  白玉荣 《气象学报》1987,45(3):379-381
海陆风虽然只是距海岸线两侧几十公里的一种中尺度现象,但它对沿海一带的天气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对大范围的空气运动有作用,而且可以改变局地气候。 研究海陆风,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沿海风能资源,弄清空气污染规律和中小尺度天气的物理机制,提高短时天气预报准确率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在1983年—1984年间的春、秋、夏、冬分别进行了有关海陆风观测。观测站的分布见图1。  相似文献   
380.
Integrated observations were made of solar irradiance (including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visible radiation (VIS), global radiation (G), etc.),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t 4 stations in North China between September, 2004 and October, 2006. The ratios of hourly sum of PAR to G (H PAR/H), VIS to G (H VIS/H), and PAR to VIS (H PAR/H VIS) varied smoothly but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urnal, daily,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were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water vapor, cloud, haze, etc.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empirical formulas for estimation of hourly and daily sums of PAR and VI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under all sky conditions in North China. The calculated PAR and VI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measured values, the relative biases were 13.0?% and 12.4?% for hourly sums, 9.9?% and 9.0?% for daily valu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