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404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423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夏吉喆  周颖  李珍  李帆  乐阳  程涛  李清泉 《测绘学报》2020,49(6):671-680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快速传播对中国与世界的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并制定相应防疫管控措施,是各国所面临的难题,也是科学防治与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受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影响较大,且春节假期后大量的复工回流人口进一步带来潜在的传播风险。本文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评估的紧迫需求,结合大湾区多源城市时空大数据与流行病动力学模型,构建适宜大湾区的改进模型,并对新型冠状病毒在大湾区的传播风险和各类防疫管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估与模拟。首先,引入动态复工回流人口和聚集热点改进现有动力学模型(SEIR模型),对现有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空间评估单元的传播参数进行纠偏,加强模型在大湾区评估中的适宜性;利用手机信令等多源城市大数据,构建更精细化的人口、疾病流动矩阵和相应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以满足各级防疫部门精细化(如村(社区)级)风险评估的迫切需求。模拟结果表明,相对经典SEIR模型,改进模型在大湾区的传播风险评估中具有更强的适宜性;大湾区高强度的人口流动为病毒的传播带来较高的风险;防疫部门所采取各类管控措施对病毒在大湾区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中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岩溶-裂隙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为52×10~4m~3/d。为了对岩溶地下水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建立最优的地下水监测网。文中在对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性-随机性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与卡尔曼滤波耦合的模拟递推算法,对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显示:现有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难以达到监测目标,最优地下水位监测网由14个监测井,每月监测一次的监测频率组成,比现有地下水位监测网减少了2个监测井。  相似文献   
63.
地籍空间实体及其时空拓扑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地籍实体及其静态空间关系的推导出发,讨论了地籍变更的几种类型,创造性地应用地籍实体变更事件驱动地籍空间实体及其拓扑关系的变更,并把地籍变更情况下时空发生的变化归结为碎分和复合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4.
基于Socket通信的WebGIS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泽兵  边馥苓 《测绘科学》2006,31(4):88-89,69
在W ebG IS实时监测系统中,针对客户端采用实时刷新页面来更新信息方式的不足,本文提出应用Socket通信技术实现W ebG IS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首先,在分析Socket通信的原理和基本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体系结构,然后讨论了其核心设计与系统实现,最后给出实例说明在W ebG IS实时监测系统中应用Socket通信技术可有效降低数据传输量,提高系统实时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65.
导航电子地图数据格式Kiwi中主地图数据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用面向对象思想与C 语言解释和提取Kiwi中主地图数据的方法,实现了主地图数据向Map-Info的MIF明码格式的转换,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66.
分析了利用GIS实现设备远程监视的技术优势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GIS的远程设备监视技术方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GIS的远程设备监视实例。  相似文献   
67.
GIS中地理本体的建立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了地理本体的建模和地理本体比较方法,对地理本体比较方法的核心思想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地理本体中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并计算了其相似度,以判断各种地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位置的移动服务需要设计高效、稳定和可扩展的体系结构与开发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服务的LBS体系结构(WS-LBS),并设计了WS-LBS系统框架,实现了空间信息服务的构建与发布机制,扩展了终端用户,实现了一个WS-LBS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69.
利用ARGO资料改进ENSO和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海洋ARGO资料的获取为气候预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洋资料。该文首先利用ARGO资料改进次表层参数化方案后的Zebiak-Cane海洋模式, 与统计大气模式耦合, 建立了热带动力海洋-统计大气耦合模式。通过比较应用和未应用ARGO资料改进的海洋模式, 进行了耦合模式的长期回报试验。结果表明:ARGO资料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耦合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预测能力, 提前3个月和6个月的回报结果都有很大的改进, 基本上回报出了Ni?o3.4区海面温度异常的演变特征,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能够给出较准确的回报, 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相关性在整个热带太平洋区域明显提高。该文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 (NCC)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对我国夏季降水进行了个例和多年季度回报模拟试验, 探讨了包含和不包含ARGO观测资料的同化资料作为初始场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的影响, 表明采用带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 回报的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形式与观测更一致, 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正相关区域变大, 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回报水平比采用没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时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0.
A nested regional climate model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used in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at the China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NCC) since 2001. The NCC/IAP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T63 coupled GCM (CGCM) provides the boundary and initial conditions for driv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 NCC). The latter has a 60-km horizontal resolution and improved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cluding the mass flux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closure scheme (TKE) and an improved land process model (LPM). The large-scale terrain features such as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included in the larger domain to produce the topographic forcing on the rain-producing systems. A sensitivity study of the East Asian climate with regard to the above physical processes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resent paper. This is the second part, as a continuation of Part I. In order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sted regional climate model, a ten-year simulation driven by NCEP reanalysis datasets has been made to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ast Asian climate simula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model’s systematic errors. At the same time, comparativ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for 5 years between the RegCM2 and RegCM NCC have been don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simulation performance. Also, a ten-year hindcast (1991–2000) for summer (June–August), the rainy season in China, has been undertaken.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RegCM NCC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major seasonal rain belts. The best predicted regions with high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C) a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West China,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n North China, where the CGCM has maximum prediction skill as well. This fact may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largescale forcing. On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prediction derived from RegCM NCC is the increase of ACC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where the CGCM has a very low, even a negative, ACC. The reason behind this improvement is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the mor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large-scale terrain featur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resumably, many rain-producing systems may be generated over or nea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may then move eastward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steered by upper-level westerly airflow, thus leading to enhancement of rainfalls in the mid and lower basin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real-time experimental predictions for summer in 2001, 2002, 2003 and 2004 by using this nested RegCM NCC were made. The results are basically reasonabl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