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814篇
海洋学   41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2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8 毫秒
911.
912.
Convective/large-scale(C/L) precipitation partitions are crucial for achieving realistic rainfall modeling and are classified in 16 phase 6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 atmospheric models. Only 4 models capture the feature that convective rainfall significantly exceeds the large-scale rainfall component in the tropics while the other 12 models show 50%–100% large-scale rainfall component in heavy rainfall. Increased horizontal resolution generally increases the convective rainfall percentage, but not in all models. The former 4 models can realistically reproduce two peaks of moisture vertical distribution, respectively located in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troposphere. In contrast, the latter 12 models correspond to three types of moisture vertical profile biases:(1) whole mid-to-lower tropospheric wet biases(60%–80% large-scale rainfall);(2) mid-tropospheric wet peak(50% convective/large-scale rainfall); and(3) lower-tropospheric wet peak(90%–100% large-scale rainfall). And the associate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unique clouds potentially causes different climate feedback, suggesting accurate C/L rainfall components are necessary to reliable climate projection.  相似文献   
913.
海啸灾害与预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震海啸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对海啸的定义、性质、特征、历史上和近代的中国和世界的严重地震海啸灾害作了介绍。同时简单地介绍了海啸预警系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14.
通过海水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青蛤(Cyclina senensis)、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投饵混养的适宜配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验结束时对虾的体重、成活率和净产量分别为5.30~6.12g,62.96%~78.21%和1 065.0~1 367.6kg.hm-2。青蛤体重和净产量分别为6.85~7.15g,和51~328kg.hm-2。菊花心江蓠净产量为3 900~9 380kg.hm-2。混养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优于对虾单养。在本实验条件下,混养系统的最佳结构为凡纳滨对虾30ind.m-2,青蛤30ind.m-2,菊花心江蓠200g.m-2;其N,P绝对利用率分别为52.94%和26.09%。  相似文献   
915.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山东威海近海野生和养殖牙鲆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用10个RAPD引物对两个样本各3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10个重复性好且带谱清晰的扩增位点,片段大小在200—2500bp之间,野生样本和养殖样本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9.09%和60·91%,Shannon多样性值分别为16·563和16·917,野生样本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17427,养殖样本为0·17553,样本间遗传距离为0·17419。用6个ISSR引物共在两样本中检测到161个位点,野生样本有111个(68·94%)为多态位点,养殖样本有112个(69·57%)为多态位点,野生和养殖样本的样本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9996和0·20007,样本间遗传距离为0·20002,Shannon多样性值分别为29·254和29·688。平均位点多态率显著性检验标明,无论是利用RAPD还是ISSR技术,两群体间平均位点多态率皆差异不显著,说明第一代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16.
分析了水环境信息管理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软件工程原理和系统工程分析法为指导,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系统体系结构的介绍。阐述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实现,重点介绍了专题地图和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模块的实现及其在实际水环境监测和决策中的应用。该研究的总结为:系统基于SuperMap Object组件技术、数据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以Visual Basic为平台集成专业模型与GIS于一体,实现了模型辅助水环境的评价和决策,并以直观的图形界面显示,是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17.
1IntroductionThe class bivalvia includes many well-knownmarine invertebrate species because the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aquaculture.Most cytogenetic studies ofbivalvia have focused primarily on chromosome num-ber and gross morphology(Insua et al.,1998).…  相似文献   
918.
珠江口伶仃洋水沙纵向输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测资料,运用物质纵向输移模式探讨了丰水期伶仃洋河口湾余流的垂向结构,结果表明,东、西两槽均存在由湾口表、中层冲淡水和底层上溯流构成的垂向环流、平均流、斯托克斯漂移效应以及垂向净环流是净输沙的主要贡献项。  相似文献   
919.
夏季粤西沿岸流特征及其产生机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粤西海域漂流瓶的运动轨迹、海流周日定点连续观测结果、温盐大面站调查的资料、船测ADCP的流矢量和卫星遥感SST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夏季珠江口以西的近岸流大部分时间向西运动,它构成琼州海峡东部气旋涡的北翼;向西的沿岸流还有一部分海水通过琼州海峡向西进入北部湾.并不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琼州海峡冬季余流向西,夏季余流向东.如果西南风强盛,向西的沿岸流方向可以暂时转而向东北.还揭示了粤西海域、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北部海域夏季沿岸流的重要特征并进行了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920.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微波载荷的发射(如3维成像高度计),越来越多的小入射角海洋观测雷达将投入运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小入射角的后向散射数据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的PR(Precipitation Radar)后向散射系数NRCS(Normalized Radar Cross Section)数据对小入射角情况下的海面风速反演方法和风速反演精度进行研究,并对风速反演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基于无雨条件下的PR海面后向散射数据,建立小入射角情况下的风速反演算法和经验的GMF模型。风速反演结果分别与浮标、ASCAT进行交叉比对。结果表明:反演风速的偏差小于0.28 m/s,标准差小于1.51 m/s;在中等风速条件下,反演风速的偏差和标准差均小于低风速条件和高风速条件;0°—8°入射角范围内的风速反演精度明显优于8°—12°入射角范围的风速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