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1篇 |
免费 | 744篇 |
国内免费 | 11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9篇 |
大气科学 | 373篇 |
地球物理 | 542篇 |
地质学 | 2169篇 |
海洋学 | 418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194篇 |
自然地理 | 3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200篇 |
2021年 | 210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188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159篇 |
2016年 | 181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197篇 |
2013年 | 233篇 |
2012年 | 309篇 |
2011年 | 264篇 |
2010年 | 245篇 |
2009年 | 241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212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3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空间和属性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集成了耕地利用评估模型和草地建设管理模型,并进行了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实证研究.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将为农业结构调整、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82.
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呈现与形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慢活的空间体验与追寻是人们对当代社会“束缚与压抑”的抵抗和逃避,其为特定区域的地方性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实证案例。本文以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对原住民、外来经营者、旅游者和政府管理人员的访谈资料,同时以网络日志为分析文本,在构建地方性呈现与形成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外部认同的角度对丽江慢活地方性特质呈现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具体维度可由区位、场所、地方感加以呈现,其中,区位包括比较区位与现实区位,场所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空间与社交活动,地方感则包括情感与延续行为。丽江古城慢活的地方性形成来源于多元主体的共同建构,其中,原住民经由历史及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慢活理念是丽江古城慢活的精神本底,这种地方性特质被外来经营者加以营造和推广,使慢活特质得以强化并成为地方性表征,这同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在旅游者的认同助推下更为显化,三个主体的共同作用使慢活特质成为丽江古城不可或缺的地方性构成。此外,本文还对旅游场域下地方性的特殊性与不同范式下的地方性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3.
采用新疆50个气象测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选用14个极端降水指数探讨新疆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与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平均降水过程还是极端降水过程,均能反映新疆明显的湿润化趋势。伴随降水量的增加,降水强度及降水频率均增大,除CDD变化表现为下降趋势外,其他指数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分析各极端降水指数序列变化,20世纪60-70年代年际变化幅度小,稳定性好;80-90年代年际差异大,稳定性差;新疆东部各极端降水指数上升与下降趋势小幅交替出现,而北疆、南疆及全疆极端指数序列则呈明显且单一的上升趋势。各极端降水指数最大概率变异年为1986年、2009年;降水变异后,新疆弱降水过程变化不明显,但强降水过程变幅增大,易导致洪旱灾害等极端气象水文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4.
在总结前人对绿洲分布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分布的三条标准:(1)Kc≥3;(2)所在区域的气候背景为干旱或干旱半干旱气候交替出现;(3)农业生产类型为"灌溉农业"。与此同时,明确了"亚绿洲"的内涵,并提出了亚绿洲划分的标准:(1)3≤Kc4;(2)地处干旱半干旱交错气候带;(3)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区域。依据划分标准,对伊犁河谷西部、阿勒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河谷、河套平原、银川平原等四片争议区域的归属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伊犁河谷西部、阿勒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河谷、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四片区域为均为"亚绿洲"分布区。 相似文献
985.
土壤凝结水是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重要的水源,为阐明毛乌素沙地臭柏(Sabina vulgaris)冠层下土壤表层5 cm凝结水的水汽来源,应用自制凝结试筒于2008年9—10月在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院内开展试验。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土壤表层凝结水由吸湿水、大气水汽凝结水和土壤水汽凝结水组成;大气中的水汽总是先于土壤中的水汽到达和离开表层5 cm土壤;大气中水汽对土壤表层5 cm凝结水的贡献率小于土壤水汽的贡献率,9月上旬至中旬大气中水汽和土壤水汽的贡献比为2∶5,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3∶10;单日凝结量和蒸发量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86.
典型喀斯特植被类型条件下绿水循环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绿水对于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从绿水循环过程入手,综合考虑冠层截留过程、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和植被蒸散发过程,建立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绿水循环过程模型。模型在小型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和长时段监测数据的验证下,依托遥感和GIS手段,扩展到区域尺度,模拟了研究区2005年10月~2006年3月的绿水循环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绿水占了降雨量的87.4%,大部分降水通过冠层截留、蒸散发和入渗转化为绿水,供给生态用水。(2)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绿水循环存在重要差异,随着喀斯特生态恢复和植被类型改变,生态系统把更多的降雨转化为绿水,即转化为生态用水。(3)模拟时段内的绿水贮存量呈增大趋势,不易发生干旱,是春旱和夏旱前绿水补充的重要时段。 相似文献
987.
基于光谱混合分析的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覆盖度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蒿群落覆盖度是判断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程度严重与否的直接指标,其信息的准确获取有助于更为合理的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本研究以Landsat ETM 为数据源,深入探讨了光谱混合分析过程中影像预处理、端元选取、光谱混合模型选择及光谱混合分析结果分析等关键问题,给出了恰当的解决方案,进而进行了油蒿群落覆盖度的提取,并通过野外实测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光谱混合分析技术提取的油蒿群落分量与实测油蒿群落覆盖度线性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88,因而研究区的油蒿群落覆盖度可以通过油蒿群落分量的线性变换得到。因此,光谱混合分析是提取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覆盖度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988.
片断化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萌发实验研究片断化热带雨林的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储量、种类组成以及种子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厚度为10cm的土壤中,受次生植被隔离的城子龙山雨林片段土壤种子库储量达到6494±155粒/m2,高于连续森林的4585±235粒/m2。而受人工植被隔离的曼仰广龙山雨林片段由于缺乏种源,土壤种子库储量较低,仅达到3505±43粒/m2。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种类也以城子龙山为最多,达到69种。从土壤种子库的水平分布看,受次生植被影响的城子龙山和迁地保护区从林缘至林内种子储量呈下降的趋势,而需子龙山隔离程度较高、受人畜干扰严重,森林内外土壤种子库储量显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89.
990.
1964-2015年气候因子对秦岭地区植物物候的综合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1964-2015年物候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和PLS回归法,研究了秦岭地区植物物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 1964-2015年,秦岭地区物候始末期的气候均呈干暖化趋势,且始期的暖化趋势较末期显著,物候突变后(1985年之后)尤为显著。② 就单一因素而言,物候始末期对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突变前(1985年之前),除物候始期的日均温外,其他气候因子对物候的影响均不显著,但突变后影响显著,始期与末期的日均温每升高1 ℃,始期提前3.0 d,末期推迟12.0 d;始期的累积降水每减少1 mm始期提前1.3 d,末期的每增加1 mm末期推迟1.0 d;始期与末期的日均日照时数每增加1 h,始期提前4.3 d,末期推迟18.3 d。③ 气候因子对物候始末期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物候始期,气温影响的滞后时效约1~2个月,降水的滞后时效约1~3个月,而日照几乎无滞后效应;物候末期,气温的滞后时效约1~3个月,降水几乎无滞后效应,而日照影响的滞后时效约1~2个月。④ 物候始期与末期均受气温、日照、降水的综合影响,气温是影响物候变化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同期日均温的升高对物候始期的提前及末期的推迟具有主导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