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0篇
  免费   766篇
  国内免费   1095篇
测绘学   421篇
大气科学   365篇
地球物理   508篇
地质学   2031篇
海洋学   404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38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呼勒德稀土元素矿化区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南部, 区内稀土元素和金矿(化)点星罗棋布, 为蒙古中南部最重要的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在所有上述矿床(点)中, 稀土元素矿化在下二叠统火山-沉积岩内呈似层状、脉状和透镜体状产出, 并且与呼勒德碱性正长岩株具有密切空间分布关系。本次研究对呼勒德正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铀-铅同位素年龄测定, 所获同位素年龄值为(214.3 ± 2.5)Ma, MSWD值为0.52, 属中生代印支期。根据上述同位素年代学数值, 同时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 可以推测, 中生代时期, 受古陆块内部构造应力调整作用影响, 呼勒德地区一带及东西两侧曾发生过强烈构造-岩浆活动, 并且形成碱性正长岩株及相关的稀土元素矿(化)点。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不仅为稀土元素矿(化)点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动力和热力来源, 而且是成矿流体对流循环的“发动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呼勒德碱性正长岩体的形成时间与南蒙古鲁金郭勒碱性花岗斑岩脉及相关稀土元素矿床形成时代大体相似, 它们均是地壳演化特定阶段混源(壳、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2.
蒙古国额尔登特特大型铜-钼矿床年代学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额尔登特铜钼矿床是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发现的一处特大型斑岩型矿床。本文对矿区内的含矿斑岩体-石英闪长岩开展了锆石SHRIMP和LA-MC-ICP-MS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表明, 含矿岩体形成时代在240 Ma左右, 这与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241.0±3.1 Ma, MSWD值为1.02)大体一致, 表明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在早三叠世末至中三叠世初。矿区范围内侵入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安山岩以及煌斑岩均可能是同源岩浆演化产物, 形成于岛弧环境, 成岩物质来源较深, 可能来自地幔或者熔融的年轻下地壳。硫、铅同位素和锇同位素初始比值显示,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含矿侵入岩体, 但是也有其它来源。额尔登特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作用与蒙古?鄂霍次克洋的闭合所导致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第四纪澧县凹陷为洞庭盆地西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澧县凹陷及周缘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澧县凹陷呈由南、北西、北东边界正断裂所限的三角形.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边界正断裂强烈活动,凹陷区大幅沉降,充填了一套以砂砾层为主的沉积,其厚度自凹陷边缘向中央增加;正断裂下盘局部存在较大幅度沉降.与此同时,澧县凹陷南面、西面的外围地区产生构造抬升,形成由冲积层组成的多级基座阶地.中更新世晚期开始凹陷区及周缘地带整体抬升,凹陷区北部及凹陷南缘产生自西向东的掀斜,凹陷区北部形成小型褶皱构造.上述构造活动特征指示澧县凹陷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具断陷盆地性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具拗陷盆地性质.提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构造活动与地幔上隆有关:深部地幔上涌对地壳加热,使凹陷区中地壳韧塑性物质膨胀而向周边侧向迁移,尔后冷却收缩致上层地壳"塌陷"而产生整体性下拗沉降,并于下沉块体侧翼发育正断裂.此外,重力均衡机制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可能与深部物质蠕移运动的弹性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四川红原地区三叠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原地区三叠纪花岗岩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北部,侵位于三叠纪西康群砂板岩系中,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岩体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富钾钙碱性系列,大部分为I型花岗岩(羊拱海和达盖寨岩体部分表现为A型),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为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分镏大于重稀土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区花岗岩体可能为同源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源岩可能为变杂砂岩和变中性火山岩,热源可能来自于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黔北西部及邻区晚三叠世末期-中侏罗世,为印支运动导致的海相沉积历史结束后开始的一段陆相沉积时期。其沉积特点是湖泊沉积占主导,河流沉积次之。在纵向上表现为河流沉积出现在该时期地层序列的下部二桥组和上部下沙溪庙组和上沙溪庙组中;湖泊沉积则贯穿整个研究时期的地层中,特别是地层序列中部自流井组中发育良好。河流沉积具二元结构,下部为边滩沉积,上部为堤岸沉积。湖泊沉积分为滨湖、浅湖和深湖三个亚相沉积,在地层序列上显示出两个由浅至深的旋回变化特点。研究时期的地层具有旋回性特点,以不整合面及相应的整合面作为层序界面,可分为5个沉积层序,每个层序由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组成,粗略地反映了湖平面的5次进退变化。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全国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库"等全国性基础地质数据库数据,对全国分区进行金成矿统计预测;根据信息量异常分布,结合大地构造背景、主要控矿因素等,将全国划分为64个金矿找矿远景区;并用信息量转换法估算全国1000m以浅金矿资源总量约为43500t,资源潜力36500t。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解释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特征、岩相特征、孔隙类型等方面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分析了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的配置关系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熔岩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火山碎屑岩与沉积火山碎屑岩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沉凝灰岩。按孔隙结构火山岩储集空间可分为气孔、孔隙、裂缝3大类,按成因可分为原生和次生2大类;火山岩的储集性能主要受火山岩的岩性、岩相、构造作用以及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沉积环境影响油页岩的厚度及含油率,因而研究油页岩沉积时的古环境对油页岩勘探开发有利区块的优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白垩纪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乎伦陶勒盖小型凹陷与三叠纪鄂尔多斯大型克拉通坳陷盆地的不同时代、不同规模油页岩沉积环境及其与油页岩厚度、含油率分布的关系及规律,提出油页岩形成的最有利相带为浅湖-半深湖相湖湾环境,并被钻探证实.通过对沉积相和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解释了上述现象,并进一步总结了坳陷盆地油页岩成矿控制因素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9.
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和中国740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EOF、Mann-Kendal、MESA(最大熵谱分析)、Morlet小波、线性相关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量大体分为3种类型,即全区域一致型、南北相反型和东西相反型,其中全区域一致型是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最主要的分布型,出现频率达到60%以上。在整个时间域内,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略有增加的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总体偏旱,而在80年代前期总体偏涝,80年代中后期开始波动加剧,旱涝交替发生,但总体相对偏涝;21世纪初以来,西南地区东部总体偏旱;1959年以来,1998,1980和1993年是降水偏多最明显的年份,而2006年和1972年降水偏少最明显。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均较明显,存在2~3年、15年左右的显著周期。西南地区东部与宜宾以下的整个长江流域和西藏东部及川西高原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华北中部和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中金刚石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在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过金刚石,但迄今仍有人因为自己所取的小试样中没有分离出金刚石而否定罗布莎等地金刚石的存在。由于金刚石涉及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和蛇绿岩、铬铁矿成因等问题,笔者重新在罗布莎铬铁矿中取样,经过选矿,又在1500kg样品中选出了25粒金刚石和近70种伴生矿物。这就表明西藏金刚石是的确存在的,而且它和蛇绿岩的铬铁矿同是深部成因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