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484篇
地质学   603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9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24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地震预报中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是前兆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物质来源。力学加载过程中岩石析出的挥发份是这种来源之一。用50000吨压力机进行了大规模模拟试验,结果揭示了大块玄武岩和花岗岩样在受到循环增加的单轴压力直至破裂时(对玄武岩和花岗岩分别为75和180兆帕),水、氡、汞和氦有规律地析出。发现前兆性岩石破裂伴随岩石中挥发份的析出。这些组份的前兆特性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岩石中存在形式有关。力学加载时水的排出随载荷增加而逐渐增加。氦在裂隙形成的早期阶段析出。将排气资料和体积应变及声发射资料对比表明,大部分氡在雪崩型破裂作用阶段和震源形成的动力阶段析出,而汞主要在样品临破裂前的动力阶段排出。  相似文献   
992.
The trophic importance of bacterioplankton as a source of carbon and sulfur nutrition for consumers in meromictic lakes was tested using stable carbon (delta 13C) and sulfur (delta 34S) isotopic measurements. Studies in three lakes near Syracuse, New York, showed that most consumers ultimately derive their C and S nutrition from a mixture of terrestrial detritus, phytoplankton, and littoral vegetation, rather than from bacterioplankton. Food webs in these meromictic lakes are thus similar to those in other lakes that lack dense populations of bacterioplankton.  相似文献   
993.
This paper deals with new discovery of cosmic spherules and microdiamonds from Middle Pleistocene Selenge river basin on the Teel aggradation terrace. The Teel aggradation terrace is located at the left edge of the Selenge River, at the pedestal of mountain Namnan uul (Dorjnamjaa et al., 2008). The Teel ter-race is those whose cusp and bench entirely composed of alluvial deposit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Selenge River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nd had time to develop a flood plain and to deposit alluvium, through which it cut subsequently and left behind a Teel terrace. Alluvium studies may be of great practi-cal interest because in some areas, river terraces are veritable treasure-troves of economic minerals. With river terraces are associated most placer deposits of such important economic minerals as gold, platinum, diamond, etc. Numerous engineering projects, such as bridges(Kherlen, Tuul, Selenge, Orkhon, Baidrag, Zavkhan, etc.), dams (Ulaan Boom), hydropower plants(Durgun Nuur, Ulaan Boom) are built on alluvial deposits. Hence we need to know all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e geostructure of river terraces. Our investi-gation of the Selenge river terraces in 2006-2008 gave a possibility to discover the placer diamonds within the Teel aggradation terrac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ongolia.  相似文献   
994.
一系列中小型早第三纪红色盆地出露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它们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因陆壳变形和高原隆升产生的。典型早第三纪盆地的地质填图和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及构造、沉积和岩浆热事件的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盆地具有两阶段构造-沉积特征,即早期受控于逆冲挤压背景,盆地接受底部冲积扇体系的粗碎屑岩段沉积,局部伴有岩浆活动;晚期受控于走滑-拉分背景,盆地充填湖泊-三角洲体系的含膏砂泥岩段夹薄层灰岩,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作用。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在盆地构造格架、沉积层序结构、沉积物组成和岩浆活动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演化。盆地古水流统计和岩浆岩4 0 Ar/ 3 9Ar定年结果表明,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 (38~ 2 9Ma)。盆地沉积型式和岩浆活动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早期逆冲挤压和走滑-拉分构造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5.
碰撞带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不同构造环境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证实痕量元素一般可作为构造环境的判别标志。如R_b-H_1-T_a三角图(图1),火山弧、板内和洋底三者环境之侵入岩,各自分占一范围,很少出现重叠。然而,产自已知碰撞带的侵入岩却不然,若作为单独一类考虑,则与火山弧区有重叠,而且与板内区也略有重叠。这是因为板块磁撞是一包含多阶段的动力事件,即从大洋岩石圈俯冲阶段开始,经大陆造山作用和地壳增厚阶段,一直演化至大陆岩石圈稳定化阶段,故碰撞带岩浆具有多种源区,势必出现与其它构造环境区域相重叠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6.
<正>A new specimen assigned to the species Iverya averyi gen.nov.and sp.nov.is described.This species is considered as a triadotypomorphan insect,a poorly known group of Triassic stem-odonatans.Like other triadotypomorphans,this species exhibits an area between MA and MP that is comparatively broad,and a cubitoanal area involving an AA stem distinct from CuA+CuP+AA emitting several posterior branches.Diagnostic character states of the new species are listed.Although incomplete,the specimen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on the wing morphology of triadotypomorphans.This discovery might contribute to better assessment of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triadotypomorphan species with respect to other stem-odonatans.  相似文献   
997.
36Cl断代法应用于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的构造事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是多期次的,尤其早更新世晚期的快速隆升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西部盆-山地貌形成与荒漠化的出现有着重大影响,这已成为近年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角度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中红色泥岩36Cl 断代法定年,首次测定该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1.54~0.28 Ma B.P.)之间.结合敦煌盆地同时代地层(0.837 Ma B.P.和1.142 Ma B.P)的低角度掀斜现象,以及前人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酒西盆地的研究结果,认为早更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北向挤压作用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造成大范围的挤压变形与山脉隆升,这对我国西北地区构造格架的最终形成和晚期油气运移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在地球物理地层评价和储库工程中遇到由测井资料评价孔隙度和渗透率问题是件困难和重要的任务。在近来人工神经网络(ANN)模拟加拿大东部近海成果的推动下,我们开发了反演北海测井资料为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的神经网络。我们利用两个分离反向传播ANN(BP—ANNs)模拟孔隙度和渗透率。该孔隙度ANN是一个用声波、密度和电阻率测井资料为输入的简单三层网络。  相似文献   
999.
文章报道了贵州羊子坡洞一支长约18.6cm、宽约5cm石笋研究的结果。 对石笋分别作了210 Pb、铀系质谱测年和显微镜下数沉积年轮方法定年;石笋的灰度和碳同位素结果可相互印证,表明其记录是连续可靠的。测年结果显示此石笋保存了从8629年前至今(1999年) 的气候变化,而发生在大约130年前(1869A.D.)各代用指标数值的大幅度变化尤其引人注目,其石笋的灰度、 同位素和岩性的变化尺度之大以至于不可能单纯从气候变化方面来解释。 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野外实地调查揭示出,这些急剧变化是由发生在当时一历史事件所产生的植被破坏及树木灰烬微粒被带入洞中而造成的。能谱扫描电镜的结果也证实了此层树木灰烬微粒的存在。此研究表明洞穴石笋具有记录人类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在全世界范围内,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中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其分布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具有侏罗-白垩系的含油气盆地构成了一个全球性地带。该带由西西伯利亚和阿姆河含油气盆地以及由此向南的波斯湾含油气盆地组成,从另一方向上,西加拿大含油气盆地以及一些临床 接落基山脉的含油气盆地也属于这一地带。西非、亚马逊河三角洲、马拉开波和墨西哥湾含油气盆地为这一地带的南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