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467篇
地质学   596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8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8篇
  193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1.
812.
813.
提出了以计算一个或两个空间坐标导数的谱方法与对剩余空间坐标和时间作一维有限差分近似相结合为基础的若干有效算法。讨论了几种依赖于弹性参数特性的算法。了提出了一种仅对空间坐标作有限差分近似而使问题简化的算法。对于这种情况,利用矩阵分解法,把获得的对时间的普通差分方程组简化组成N个独立的柯西问题。对这些林西问题可以使用解析方法求解。我们对不同模型给出了计算合成地震图的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814.
现代地电数据采集系统每天可记录10万多个数据。尽管当今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有许多有效的数值算法,但对这些资料的解释仍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表述为多通道反褶积的二维一遍反演程序。它是基于波恩近似的线性化电势方程,并且利用了计算均匀半空间的二维形式的弗莱歇导数。反演是在波数域进行的,因此,二维的空间问题可划分为许多较小的一维问题。由此得出的多通道反褶积算法速度非常快,并且节约内存。由表征地电阻率和数据误差的统计特性的协方差矩阵使反演算法稳定。假设地电阻率的分布具有两个参数、自亲和分形的统计特性。地电阻率的区域视幅度和分数维是通过地电观测直接估计出来的。在传统的测量误差协方差矩阵上加上非线性误差协方差矩阵。非线性误差对电极结构和地电阻率幅度和分数维的依赖特性的统计模型是通过非线性模拟实验实际得出的。对综合实例和野外实例的测试都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结论,即对于长的数据剖面来说,基于多通道反褶积的反演算法能自动产生线性化的电阻率估计值,这一估值能很好地反映模型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815.
用7级以上强震的年次数表征的全球地震活动性变化的范围非常宽(图1)。地震频次变化曲线似乎是一个随机过程的体现,在几十年内这条曲线可能是稳定的。全球和局部地区地震活动动态总体统计稳定性的假定对地震区划和地震危险性评定是一个普遍的认识。然而,图1已显示出,在  相似文献   
816.
叠加于大青山晚侏罗世大型推覆体之上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具有与经典变质核杂岩相似的几何形态和构造组成.核杂岩表现为多重拆离,南翼主拆离断层系控制了山前坡地地貌,北翼拆离系发生褶皱并呈分叉状.糜棱状岩带中的线理、面理和拆离断层面及其擦痕等构造要素产状协调一致,宏观同向伸展褶劈理(C‘)产状与拆离断层一致,少数已扩展为断层;显微C‘具有与宏观C‘相似的特点,为同向伸展褶劈理扩展为低角断层提供了显微尺度依据.运动学标志,如不对称褶皱、不对称布丁、不对称眼球、S-C组构、石英条带斜交面理以及C‘等,指示核杂岩拆离系发生了褶皱并且具有相同的上盘向南东的剪切运动.  相似文献   
817.
现在和未来20年固体地球科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而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来说,在与其他机构合作时,什么又是解决这些挑战的最好途径呢?一份《在不平静的行星上生活》的新报告,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份蓝图。根据这份报告,未来5年,固体地球科学领域最优先的一次新的宇宙飞船飞行行动是发射一颗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卫星。在NASA的要求下,固体地球科学工作组(SESWG)为太空机构未来25年固体地球科学的最优先目标制定了一个战略。该战略提出6个挑战,它们都具有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对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能够通过在太空进行一系列共同的科学观测而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将有赖于在其他的NASA计划方面与许多美国联邦机构以及国际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和协作。固体地球科学工作组提出的计划分为5个观测方面,每一方面都将面对众多的科学挑战:陆地表面的形变、高分辨率地形和地形的变化、地球磁场的变异性、地球重力场的变异性以及地球变化表面的成像光谱。该工作组的评议工作已进行了两年(2000~2002年),包括与广泛的地球物理学团体之间进行卓有成效的对话。AGU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会议的代表帮助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并设立了网站,用于给出委员会的进展报告并邀请所有感兴趣的人士反馈意见。由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Solomon任主席的固体地球科学工作组由19位代表组成,分别来自大学、研究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总报告可以在http://solidearth.jpl.nasa.gov上找到。  相似文献   
818.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是否影响了地球自转,答案是肯定的:是。但还有,对于任何地震,不拘其大小,对于涉及质量移动的任何世界性事件,从大气层和海洋的季节性变化到冰川融化和热带风暴,直至汽车在城里头转悠,都会影响地球自转。为了理解这一点只需要用到角动量守恒,然后将其应用于地球系统。  相似文献   
819.
与发生在西藏北部昆仑断层西部一段的2001年Mw7.8级中昆仑地震有关的的野外地质调查使得我们可以约束约400km长、走滑位移达16.3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根据对野外调查得到的地质构造、构造地形特征、位移空间分布以及远震波形分析,破裂带可以分为4段。地表破裂的变形特征及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是一个几乎纯走滑机制的破裂。地震数据反演结果表明,破裂以双侧破裂形式起始于西端的震中区附近,并且很快以单侧破裂形式传播380km,最大破裂区局限在震中以东150~280km的子断层段上,这与野外调查结果一致。最大位移地区的平均应力降估计为7MPa,为板内地震的典型值。  相似文献   
820.
地球对大地震的响应研究可以看作大的岩石变形试验,其中突然的应力变化在下地壳和上地幔产生粘性流动使得地表产生可观测到的震后变形(Nur and Mavko,1974).实验室中的试验表明,热的岩石层中岩石的粘性流动变形可由幂次率来表征,其中应变速率与应力的n次幂成比例(Kirhy and Kronenberg,1987;Carter and Tsenn,1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