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467篇
地质学   596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8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8篇
  193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7 毫秒
601.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especially the North Branch, have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PAH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with the descending distance from the inner estuary to the adjacent sea, and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various estuarine regions. Water currents (e.g., river runoff and ocean current) greatly affect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addition, ambient sewage and traffic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PAH pollution in the estuary. In the adjacent sea, PAH values along the -20m isobat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long the -10m isobath due to the "marginal filter" phenomenon formed by different water currents. In most sites, PAHs had poor correlations with sediment size, but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otal organic carbon.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PAH sources were proved to be mainly from a mixture of petroleum combustion, biomass, and coal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602.
603.
江西会昌密坑山岩体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类型的新认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密坑山岩体是南岭地区与锡成矿密切相关的典型岩体,侵入于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为一破火山中央岩株侵入体,其主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 Rb 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124.5± 0.7) Ma.地球化学方面,该岩体具有富 Si、偏碱性、富 K、 Al弱过饱和、 Rb/Sr及 Rb/Ba比值高、 Eu负异常显著、富 Ga、 Ga/Al比值大 (4.14~ 6.77)、富高场强元素 (如 Nb和 Zr)等特点.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产出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岩体不是典型的 S型花岗岩,而应属铝质 A型花岗岩.岩体的ε Nd(t)值偏高 (- 3.56~- 5.13),二阶段 Nd模式年龄偏低 (1 207~ 1 326 Ma),反映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组分的参与,属壳幔混源花岗岩.二元混合模拟计算显示成岩过程中地幔物质的混入比例为 53.1%~ 60.0% ,较高含量地幔组分参与成岩过程无疑指示幔源组分对成矿具有重要贡献,这一认识对于进一步揭示南岭地区稀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4.
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罕见的自然硒矿物,同一地域内产生自然硒矿物的规模和多种成因类型并存的现象为首次报道。按自然硒的形成环境和赋存条件可将其分为三种,分别是碳质硅质岩和硅质碳质页岩中的原生自然硒,表生环境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自然硒和“石煤”自燃形成的自然硒晶体。自然硒矿物的发现将为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提供新的认识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05.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约1.33百万平方公里的农田。这些田地的种植、翻耕、施肥、灌溉等管理措施不仅长期改变着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化学元素循环,而且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3种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在土壤-大气界面的交换而实现的。为了分析多种因素(如气候、土壤质地、农作物品种及各种农田经营管理措施等)对农业土壤释放CO22222222  相似文献   
606.
中国四川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 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 发生了MW7.9地震. 这一地震是在青藏高原长期隆升和向东推挤的背景下形成的. 发生地震的区域有以下典型的地质特征: 不是陡峭山前的活动汇聚造山带(包括地形起伏大于4 km的情况), 而是缺少高活动强度的低角度逆冲断层;虽拥有年轻的高地形(距今15 Ma)和加厚的地壳, 但是却只有低的GPS缩短率(小于3 mm/a), 并且缺少同时代的前陆沉积. 在我们看来, 青藏高原东部下面的地壳加厚不是因为上部地壳的大范围缩短, 而是由于位于软弱层(低速层)中的深部地壳的韧性增厚. 横跨龙门山的晚新生代缩短量可能仅有10~20 km, 且伴有主要造成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差异抬升的褶皱和断裂. 5月12日的地震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相对四川盆地的带有缓慢的汇聚和右旋走滑的长期抬升. 5月12日地震邻区内GPS确定的速率表明, 该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大约为2 000~10 000年.  相似文献   
607.
密坑山锡矿田位于江西省会昌县西南约40km处。该区为一晚中生代破火山,火山岩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口周围环状及放射状断裂发育,火山口中心为浅成相的密坑山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中央岩株侵入体所充填。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岩体与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了岩背、淘锡坝、苦竹岽、矿背、上湾等一批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或矿点,表明这一岩体对成矿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全岩Rb-Sr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对密坑山岩体及相关锡矿床的成岩和成矿年龄进行了精确测…  相似文献   
608.
岩石的分类问题,早在岩石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术领域时就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地质会议,对岩石的分类和命名问题曾列入大会议程进行讨论。当时成立了岩石命名国际委员会。1899年,即第八届国际地质会议(1900,巴黎)的前一年,该委员会举行予备会议,会上俄国和法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岩石的分类和草案。大会岩石学小组讨论了他们的方案,并且认为在岩石分类中,占首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609.
利用硝酸铁与氨水之间的水解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黑色"非晶形三价铁羟基氧化物 (FeOOH).该物质在室温下稳定,有较高的硬度,其比表面积约为 300 m2/g,零电荷点 (PZC)在 pH 7~ 8之间.根据 M(o)ssbauer谱的鉴定,它具有四方纤铁矿(β-FeOOH)的结构特征. FeOOH和它与各溶质的表面配合物的 X射线光电光谱结果表明, FeOOH与 Pb、 Zn和GrO(4/2-)之间的反应是物理吸附,而与PO(4/3-)和AsO(4/3-)之间的反应是化学吸附. 3个阴离子及 2个阳离子的吸附等温式结果表明,该三价铁羟基氧化物的吸附能力比常见的铁羟基氧化物强 3倍.磷酸盐与砷酸盐之间的竞争反应结果表明,磷酸盐与 FeOOH的反应比砷酸盐强烈.  相似文献   
610.
作者本文中叙述了中国陆台自前武纪至中生代与新生代期间的发展,根据该区地质历史的基础,作者提出关于中国陆台的界限及陆台内部大山脉构造之新的见解。中国陆台实质上最近才认出的亚洲大陆上的一个新的构造单元,至今在地质学文献中还末经阐明。中国地质家在其本国疆域内认出四块不大的地盾构造: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